分享

潦河石---江西省潦河

 傅氏藏书 2015-01-16
 潦河石是指产出于江西省潦河流域的观赏石的统称。

    潦河是江西五大河流之一—修水的最大支流,发源于江西省赣西北九岭山区。潦河有北潦河和南潦河二源,北潦河又分南河和北河二支。南潦河发发源于九岭山脉的九尖山,为潦河正源。流域的北部、西部为海拔1000~1700m的赣西山地,东部属鄱阳湖平原的边缘地带。受地貌控制,南、北潦河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在安义县汇合后在永修县汇入修水注入鄱阳湖。河流全长193km,流经奉新、靖安、安义、永修等县,流域面积4333km2。

    潦河石是岩石,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时间共同作用形成的“石质艺术品”,朴素典雅,被称为人文石、文化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见图1)。

一、潦河石成因分析

(一)地质历史悠久,构造运动复杂

    潦河所在的赣西北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南缘、九岭—彰公山推覆隆起带,出露的地层可追溯到10亿一18亿年前的中元古代双桥山群,为陆缘裂隙海盆(槽)沉积浅变质岩,其中的细碧岩同位素年龄值为15.14亿年。

    潦河流域经历了从中元古代至新生代的各个发展阶段,对本地区观赏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为四堡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

    四堡运动又称九岭运动,大致作用于距今10亿年左右的中元古代末期,为一重要造山运动。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华北陆块向南挤压,形成巨型九岭复式背斜构造,并使早期的沉积岩发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伴随的岩浆侵入形成了江西最古老的九岭花岗岩。

    燕山运动是江西及其邻近大陆板块强烈活动和岩浆侵入与喷发期,时限为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2亿一6000万年)。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九岭南缘推(滑)覆构造和靖安南东800~1000m宽的硅化破碎带,引起了陆壳重熔(或同熔)中一酸性岩浆的侵入与喷发。南潦河上游甘坊—上富一带的花岗岩就是燕山早期(侏罗纪早期,约2亿年)岩浆侵入晚古生代二叠纪(2.5亿~2.9亿年)花岗岩体形成的复合花岗岩。

    喜马拉雅运动(新构造运动)发生于晚白垩纪至新生代,在本地区形成了以红色岩系陆相河湖沉积为主的安义断陷盆地。第四纪(260万年),本地区的大地构造和地貌形态已基本确定,潦河下游和山间谷地多为第四纪冲积物覆盖。

(二)岩性丰富,石种众多

    悠久的历史和复杂的构造运动,造就了潦河流域丰富的岩石和众多的石种。岩石三大类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本区均有出露。潦河流域北部(北潦河)属九岭复背斜南缘,原岩主要为陆源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类为主,夹少量细碧角斑岩。中元古代四堡运动使本地区的沉积岩发生区域变质,形成了厚度巨大(可达万米),变质较浅,以火山岩、火山碎屑及泥砂质为主的区域变质岩。主要有板岩、千枚岩、变余碎屑岩、变沉凝灰岩、变凝灰质砂岩、变安山岩、细碧岩—角宕等。北潦河的北河上游(三爪仑)出露的为上元古界上部、震旦系下统(约5亿年)的浅海相碎屑岩,主要有石英砂岩、石英砂砾岩夹粉砂质泥板岩、粉砂岩、泥岩及硅质岩等。北潦河北河中下游(宝睡寺至安义)广泛分布下第三系的紫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见图2)

    由于多次岩浆活动,本区花岗岩出露面积广泛,花岗岩体中的空洞、裂隙常产出当地人俗称杨梅冻的水晶晶芽。南潦河上游一带晚古生代二叠纪和早侏罗纪二长花岗岩和二长一钾长花岗岩石英脉发育,是潦河蜡石的主产地。

    除上述岩石外,受多种地质作用,本地区还产出断层角砾岩、构造形迹岩、接触变质岩(蚀变岩)等多种岩石(见图3)。
 
(三)山高谷深,降水丰富

    种类齐全的岩石和内动力地质作用为潦河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真正形成“奇石”,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外部能量{太阳辐射能、重力能等)引起的地质作用则起了更大的作用。

    潦河所在的赣西北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是江西降水量最丰沛的地区之一。奉新、靖安年降水1600一1700mm,安义也大于1500mm。受气候条件影响,地表风化层深厚,风化作用强烈。

    潦河发源地九岭山属于构造运动强烈上升和强烈侵蚀切割的花岗岩中山,主峰九岭尖海拔1794m,峰脊呈锯状或垄状,山坡陡峭,溪涧深切,地形复杂。

    湿热的气候、丰沛的降水、陡峭的地形、湍急的水流,为潦河石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月、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综上所述,地球的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就了潦河流域种类齐全、石种丰富的岩石,为潦河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地球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则把岩石雕琢成美轮美奂的潦河石,亿万年的地质历史则是潦河石形成的时间因素。

 
二、几种典型潦河石成因简介


(一)筋纹石、龟纹石

    筋纹石(见图4)和龟纹石(见图5) 是一类布满筋络和斑纹,因差异风化而形成的观赏石。筋纹石原岩为中元古界陆缘裂隙、海盆沉积经四堡运动,发生浅变质形成的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岩石沉积韵律明显,岩体广泛发育含碳硅质微细水平层理、透镜状层理、斜层理及交错层理的板状岩,表明沉积环境为“浊流”条件下的海盆边缘—海盆斜坡。原岩经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冲刷和搬运,较软的基质—凝灰质砂岩被侵蚀,质硬的黑色硅质层理凸出石体,形成千变万化布满黑色筋络或似龟甲斑状图纹的观赏石。
 
(二)潦河图纹石、画面石

    潦河图纹石、画面石原岩为含碳质水平层理的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岩体易沿层理裂开,在后期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了一幅幅反差强烈、图纹清晰、惟妙惟肖的图纹或文字,恰似中国水墨山水画,是中国画面石中独具特色的一种石种(见图6)。
 
(三)潦河蜡石

    潦河蜡石是中国蜡石中少有的除了“玩质”还可以“玩纹(图纹)”的蜡石(见图7)。潦河蜡石原岩产自潦河花岗岩体中的石英脉中。蜡石种类繁多,主要有以质取胜的胶蜡、冻蜡;以粗大条纹为特征的细蜡和以“纹”取胜的晶蜡。晶蜡由显晶质的石英与非晶质(隐晶质)的硅胶(胶蜡)组成,形成特有的“有图纹(图像)”的蜡石。图纹颜色多变,从浅黄到中黄、橘黄,变幻莫测,形成许多奇异的图纹。其成因为花岗岩中的裂隙在后生富硅岩浆或矿液充填时差异冷凝(结晶)而形成一二氧化硅矿液沿裂隙运移过程中,某些二氧化硅组分因局部温度或浓度发生变化先行析出,或者矿液接触岩壁快速冷凝形成隐(非)晶质二氧化硅,即蜡石中的“条纹、“图像”,其他矿液因冷凝较晚,形成显晶质石英,常成致密块状。
 
(四)金纹石和黑金刚

    金纹石和黑金刚均为硅质岩,产自北潦河。由于不含或少含陆源碎屑物质,一般认为生成环境为稳定的静水环境。硅质来源一方面是陆缘补给,一方面火山活动也提供一部分硅质物。当水体中硅酸盐臻于饱‘口,并条件适宜时,就可能发生硅酸盐变为凝胶,沉淀为硅质岩。
金纹石是指含有金色纹理和图像的硅质岩,岩体为墨绿色或黑色,是后期矿液(二氧化硅)充填裂隙而成。黑金刚为含碳硅质岩,颜色深沉庄重。这两种岩石,石质坚硬,经长期冲刷、磨蚀,石肤光滑,很受藏家欢迎(见图8)。
 

(五)潦河红
    潦河红产自潦河的北河,为上元古界上部震旦系紫红色砂质板岩,石质细腻,硬度适中,颜色丰富,紫色基质上掺有白、绿、黑等条纹或图纹。目前潦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开发出文具、砚台、茶具、石雕和陈设石等产品(见图9)。
 
(六)潦河彩及其他
    潦河彩是二氧化硅矿液侵入双桥山组地层形成的石英脉状接触变质岩。岩石由绿泥石、绢云母和石英组成。绿泥石和绢云母附着在石英上,成鳞片状变晶结构。整个岩石呈现绿、浅绿、黄、白、黑等颜色,闪现出绿泥石和绢云母特有的珍珠丝绢光泽(见图10、图11)。紫金石—紫色石英砂岩,构造石—构造形迹石,杨梅冻(石)—杨梅状水晶晶芽集合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