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BA故事 | 尚思辰:飞翔的雄鹰就要舍弃压住翅膀的黄金

 慈溪全媒体 2015-01-17
?
点击上方"
蓝色字"
可关注我们!


MBA2010


  2005年,尚思辰(Eva Shang)在香港城市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之后去了美国,在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进行博士后项目的科学研究;2007年,在做出回国工作的决定时,她只有一个要求:不做纯研发,要离市场更近一些;2014年,Eva参与创立的浩驰科技公司在国内新三板挂牌。从女科学家到上市公司CEO,尚思辰用了八年时间。

  “在外面读书多年,熬到能做博士后科研项目,都很熟悉了为什么放弃?”经常会有人这样问尚思辰。类型问题听多了,她会举个例子回答说:“一只鹰想往天上飞,它有一块金子,如果它一定要带上这块金子,会一直压住翅膀,飞得累,飞不高。与其如此,还不如不要黄金,这样就能一直往上飞。带什么,不带什么,选择什么,放弃什么,是由我们心中的目标决定的,而不是由现状决定的。”


  从学生到学者,从南京大学到哈佛大学,按照这一轨迹发展,尚思辰应该会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然而她并没有如此按部就班。2007年,尚思辰完成在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博士后项目的科学研究后,没有继续在美国找一份科研工作,而是回国进入一家美资企业,从职场新人做起,后来走上创业道路。从女科学家到创业公司CEO,她要做一个有态度的跨界创业者。


天下没有“无用功”


  从1997年上大学,直到2007年还在做博士后项目的科学研究,尚思辰整整十年一直和生物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打交道。每接一个科研项目,她必须在实验室里“闭关”一段时间,最短半年,最长一年多,每日至少十小时。


  “生物科研大致是这样一个过程: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之上,我们会提出一个科研假设,之后设计并完成大量实验,不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证明科研假设是正确还是错误,或者在试验中发现假设是无法证明。”思辰回忆着以前的科研生涯。


  和物理、化学实验相比,生物科研项目更“磨人”。由于实验不确定性很大,绝大多数情况之下,实验的结果和预测并不相符,而且会反复经历不断失败、不断重复、不断解决的过程。科研工作者尚思辰在实验的过程之中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无用功”。尽管如此,尚思辰总是会告诉自己办法总比困难多。凭着这份信念,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研难关。做博士后科研项目期间,先后带领三个科研项目和团队,发表数篇一级期刊论文,还协助创立哈佛大学全新的科研实验室。


  学术生涯结束,新的生涯启动,尚思辰回首过去发现,天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世上没有无用功。“生物试验中悟到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其他工作。”她说,任何人的成长其实都是要经历一个失败、重复、再失败、再重复的过程,这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创业遇到艰辛处,有人会去追问:“放弃熟悉的科研工作会不会后悔?”尚思辰会说,万事都是相通。她现在做的事和做生物课题项目就很像:都是在研究思考现状后提出一个假设(寻找一个行业,一个商机),设计一套试验架构(合适的商业模式),通过大量的反复试验去论证,(公司运作中不断试错、调整方向),得到最后的结论,进一步确凿论证(找到真正适合公司发展的出路和方向)。这里面都要经历确定方向、反复论证、快速迭代的过程,并且同样需要不断接受失败和挑战的强大内心。她的生物科研工作似乎没有结束,只是以另一种形态开启。


不让荣誉成为包袱


  2007年回归时,尚思辰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不做纯研发,要离市场更近一些。“我觉得自己的性格更适合走向市场。”她觉得生物科研工作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离开在美国知名大学的研究工作,尚思辰也失去了过往积累的光环。完全归零的她进入一家外企从新人做起,调整好心态,把自己当做一名“求经”的学生。科研工作可以是一个人在战斗,但是在企业里,项目的成功有赖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生物学博士的头衔无益于她解决实际问题。“让别人信任你是很重要的事情,”思辰做着那些最基础的工作,她还经常承担一些原本不是自己分内的工作,从来不计较回报。


  她成了公司里的例外。那些琐碎没人想做的事情,她会去做。那些处理起来很麻烦、很累的事务,她也愿意承担。慢慢地,公司里的人觉得这个生物学博士蛮好相处的。她在国内的好人缘就这样逐渐积攒起来,以至于离开第一家公司时,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极力挽留她。


  第一份工作结束之后,尚思辰总结说,这是她回国后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一切从零开始,熟悉一家成熟企业的架构、运营、管理,最基本的商业活动都是在这家公司有了感性接触,而后一心要贴近市场的道路走得就顺理成章了。


创业路上选择再次“回炉”


  尚思辰的创业是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在哈佛大学带领团队做科研项目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可能是适合创业的,科研和创业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它会给尚思辰极大的成就感,她觉得创业从骨子里是适合自己的。


  于是,她一直寻找着合适的创业机会,她需要合作伙伴和相应的资源,机会一旦到了,便很快启动了她的创业项目。2008年,尚思辰创办了卓凯贸易公司,主要做涂料涂层的进出口贸易。在当时的市场中主要是一些国外品牌,国内从研发到市场都是一片空白,而在涂料涂层研发方面,尚思辰的团队具有优势,她觉得这个行业的未来是一片蓝海。于是,她创建自己的团队,规划企业蓝图、确定未来的发展战略……一切都在令人兴奋的开展并且完成着,11个月之后,企业的收入达到1500万。


  2009年,尚思辰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又创办了上海金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业做建筑贴膜、汽车贴膜的企业。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创业之路越走越远,尚思辰却陷入反思,公司越往前发展,他们将来所要面临的业务会更复杂,她觉得自己缺乏大型企业管理和经营方面的框架知识。就这样,尚思辰决定回炉,进入长江商学院。


在沃土中发芽


  2010年,尚思辰成为了长江MBA的一员。之所以选择长江,她觉得自己心中有着创业的种子,种子的生长、发芽需要有沃土的滋养,而长江商学院恰恰是创业者的沃土,这里的创业氛围比其他商学院更为浓厚。


  在长江商学院里,她是狂热的俱乐部活动爱好者,十四个月的时间里,她加入了多个俱乐部:创业俱乐部、能源与环境俱乐部、社会影响力俱乐部……她不愿意浪费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在俱乐部的各种活动中她也收获了深厚的同学情谊。


  尚思辰的创业经历让她认识到,在同等情况下,女性创业者要到别人的信任,所需要证明的能力更多,尤其是在项目初创期;在团队融合、企业文化塑造方面,女性创业者更加柔和,更有利于团队沟通2010级女生偏多,尚思辰就组建了女性商业俱乐部,举办商业女性领导力沙龙,专门用来探讨和研究女性创业者的优势和劣势。


  回想长江商学院的十四个月学习生涯,累是常态。边创业边读书,还要忙于俱乐部活动,她经常写作业到凌晨三四点钟。思辰说,在长江的日子是“累并充实着,”这段经历让她的创业之路走得更踏实。


有一种情感割舍不掉


  “每次谈到感谢,我就会列出一大串的名字,生怕把谁给漏掉。”尚思辰所谓的一大圈名字包括但不限于这些人:Flora Feng,Spider Di,Leo Sun, Will Song, Michael Pang, Peter Sun, Tony Liang, Miro He,Jeff Li……这些都是她昔日在长江商学院的同学,其中有思辰同一届,也有她的学长、学姐。


  2014年,尚思辰把公司更名为浩驰科技,并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准备挂牌的过程是辛苦的,由于缺乏财务和投融资的经验,思辰把她的在长江认识的同学视为自己的创业参谋。


  “遇到了财务的问题,我就立刻给善于财务分析的同学打电话;遇到了法务问题,我就联系法务出身的同学。”来自长江的同学就像是思辰的军师,帮助她进行产品定位、财务分析,介绍合作伙伴,每个人都在无私的为她出谋划策。


  同学情谊是人生中最为特殊的一份情感,没有血亲关系,却总是割舍不掉,即使远隔千里,依旧不忘同窗共读的彼此。纵然已经毕业四年了,昔日的同窗早已各奔前程,思辰说这样的情感总是割舍不掉。


  思辰与长江的缘分未因毕业而断,她始终愿意参加长江商学院的活动,在活动中见见老师,会会同窗。2014年10月份的长江青年人投资论坛上,尚思辰带来了她筹划许久的新项目 --车非常色,这是一个O2O模式的轻改装平台,让汽车不再是简单代步工具,而是个性、时尚、潮流的完美体现。


  “我向老师、同学们求教的道路一直没有停下来,我的创业之路始终有他们伴随着、帮助着,”尚思辰说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