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赏析】乐府诗听赏: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瀞舒凝兰 2015-01-17






《江南》

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这儿的莲叶多么劲秀挺拔!

一群群小鱼儿正在荷叶间快活地游来游去。

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北面。



听赏


歌曲名《采莲》(电视剧《甄嬛传》插曲)




歌词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中有双鲤鱼,

相戏碧波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莲叶深处谁家女,

隔水笑抛一枝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中有双鲤鱼,

相戏碧波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莲叶深处谁家女,

隔水笑抛一枝莲。



作品简介

《江南》是一首汉代乐府诗。这是一首歌唱江南劳动人民采莲时愉快情景的民歌。前三句点明采莲季节、场合,地点;后四句描述鱼儿嬉戏的场景。全诗使用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南采莲时的优美意境。


鉴赏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采莲人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许多小伙子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首先,此歌起句“江南可采莲”,其中的“可”字已透露出消息。莲花本来是大江南北湖泽沟塘中常见的人工栽培植物,可这位歌者(亦即诗中未露的男主人公)却偏要说“江南可采莲”,这是因为莲花栽培的地区虽然很广,但却以江南最盛;而江南采莲人大都是青年男女,尤以青年妇女为主;同时江南民风柔靡,青年男女在采莲时调情求爱之事极为常见,故盛行于南朝时期的民间情歌,在汉代的江南实际上就很流行。在这类民间情歌中常用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由此可见,此歌用的显然也是比兴、双关手法。起句中的“采莲”,也含有寻欢求爱的意思。由此可推知这位歌者乃是一个风流小生,他可能不是江南人,而是从外乡来到江南的。他来江南名为采莲,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否则何处不可采莲,而独留恋于江南,可见“可”字之中的寓意。

其次,紧承上句而来的第二句“莲叶何田田”,显然也是明写莲叶茂美,暗喻采莲姑娘们人数众多,姿态丰美的。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则是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间暗喻采莲男女调情求爱的欢乐情景。这也是民间情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由此可见,这首采莲歌实际上乃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这首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把男女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无轻佻、庸俗之弊。全诗一气呵成,但在结构上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揭示题旨;后四句进一步展示采莲时的欢乐情景和广阔场面。而诗中第三句又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连,不着痕迹。诗的意境清新、开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到美景如画,心旷神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这首诗在乐府分类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歌”本是两人唱和,或一个唱、众人和的歌曲,故“鱼戏莲叶东”四句,可能为和声。故此诗的前两句可能为男歌者领唱;第三句为众男女合唱;后四句当是男女的分组和唱。如此,则采莲时的情景,更加活泼有趣,因而也更能领会到此歌表现手法的高妙。

诗中“东”、“西”、“南”、“北”并列,极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铺排,却显得文情恣肆,极为生动,从而充分体现了歌曲反复咏唱,余味无穷之妙。


历史点评

《乐府古题要解》:《江南曲》古词……盖美其芳晨丽景,嬉游得时。

《古诗源》:奇格。

《汉诗总说》:汉诗韵最奇,《焦仲卿妻》诗多至二十余韵,有隔句用韵;至《江南可采莲》、《上陵》、《蜀国刺》乃无韵,不可不知。

《中国诗史》:这是首很质朴自然的民歌,几乎没有一种选本不选它。杜甫的《杜鹃》首四句即拟此曲末四句。《沧浪诗话》以为此诗“全不押韵”,而黄节(《汉魏乐府风笺》)引《大招》以证“西”“北”相叶,恐非。

古诗学堂栏目简介:

【经典赏析】这是我们的招牌菜,选诗必须经典,赏析必须精到。

【名家点评】香港诗词学会5位导师强势加盟,定期为诗友批阅诗词习作,指点迷津。发送优秀习作就有机会得到导师的公开点评。

【逢考必胜】这是中学生必读版块,每天做一些真题、模拟题,中高考关于诗词的30-50分唾手可得。

【诗词密码】既是学生必须掌握、也是诗词爱好者最为关注的文学常识和诗词例话。

【名人轶事】本微信最好看的版块,诗人传奇、唐诗内幕尽录于此。

【中华国粹】这里是国粹大观园,将国学、古建、国画、戏曲、中医等一网打尽。

【我为诗狂】当代名人与古诗词、我辈凡人与古诗词,两者之间不得不说的情缘。

【名家讲堂】欢迎各论坛、各诗群名师积极投稿、开课及发表讲义、诗评,这是对你及你的论坛、诗群的活广告。同时可直接链接你们的群或者论坛。

【中华诗群】诗群人物、诗群喜报、诗群活动、诗群擂台赛、诗群招生广告等。欢迎各诗群投稿。

投稿请发邮箱:chuh@sznews.com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通过右上角的按钮分享给您的朋友们。若想关注本微信,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的“古诗学堂”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