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古诗学堂应广大读者要求,专门为学生增设“逢考必胜”栏目,这个栏目的题目,将来自于中高考题库及其它我们精心挑选的辅导材料。同学们每天随意看看我们的微信,中高考至少30-50分将收入囊中,何乐而不为? 其他诗词爱好者,参与答题也将有所补益。 另外,“我要闯关”互动活动继续开展,我们尽量做到每周换题。你只需给我们发送“我要闯关”,即可参与活动。 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分析思路: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比喻性意象 读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烘托性意象 读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象征性意象 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意象之情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怀远:思念正在远方的亲人。遥夜:漫漫长夜。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露滋:露水打湿。还寝:回卧室再睡。 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烛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露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还是回去再睡吧,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示例1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这就是要求对大雁的意象进行鉴赏) 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 示例2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由露重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秋季季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虚实结合(或比喻、象征)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受到露水、风的摧残而无法高飞、无法高歌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因为受到陷害而无法施展个人抱负(仕途不得志)、即使有口也难辩不白之冤(难以传达心声) 的处境。 2、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 作者的“予心”是有满腹冤屈无处申诉,即使申诉也无人理解的愤慨,当然也包含着即使不被理解也绝不放弃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操。 示例3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幽独凄清的 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作者自己。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和虚实结合(或类比)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的思想感情。 示例4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闻雁 (韦应物) 寒塘 (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五言绝句。(考查诗体常识)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思乡之情(或“秋思”)(考查思想内容)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思乡情。故诗人常借雁来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考查形象) 示例5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⑴“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⑵ ①同意第一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②同意第二种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1、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就表现了李白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2、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了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3、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被寄寓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所以松柏象征着坚贞和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5、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7、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8、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9、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10、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 11、梅子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12、竹 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高。 13、长亭 送别之意。如: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4、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5、鸳鸯 指恩爱的夫妻,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16、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牛峤《感恩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通过右上角的按钮分享给您的朋友们。若想关注本微信,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的“古诗学堂”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