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元固本汤(马骥) , [组成] 干地黄15—20克 山萸肉15克炒山药15—25 克 白茯苓20一50克人参10~15克黄芪15—50克牡丹 皮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5克五味子10克一制附子5 克嫩桂枝10克 [功能] 补肾固本,健脾益气。 [主治] 肾病型肾炎证属肾气虚者,浮肿减轻或消退后,多 见脾肾气虚证候者。症见面色萎黄或暗滞,少气乏力,腰膝酸软, 眩晕耳鸣,食少腹胀或便溏,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或 紫,苔白或腻,脉弱或沉滑无力,尺部尤甚。 [甩法] 同六五地黄汤。 .[方解] 方中地黄、山萸肉、丹皮、菟丝子、枸杞子、五味 子补肾填精;人参、黄芪益气固元;山药、茯苓健脾淡渗;附子、 桂枝温阳补肾,蒸精化气。若小便短少,可加泽泻、地肤子、车 前子,以通利小便;若泄泻,脾虚甚者,可加白术、薏苡仁健脾 止泻;若腰部酸痛,可加寄生、川断壮腰健肾;腰部胀痛或刺痛 者,或加川牛膝、桃仁、丹参、延胡索,以化瘀止痛。 [按语] 水肿一病的治法,1唐以前多以汗、利为主,明以后 医家则多倾向于温补。如张景岳认为:“水肿证以精血皆化为水, 多属虚证,治宜温补脾肾,此正法也”。马老则认为;“精微下注 (如蛋白尿),主要因肾虚不能固摄,气血亏虚(如血浆蛋白低、贫 血等)乃肾惫脾弱所致。故对水肿减轻或消退而肾虚脾弱者,则 治以健脾益肾之法,常能改变病人的虚惫状态,健脾益肾既固先 天之本,且助后天生化之源,则水邪不治而可自消。 [典型病例) 刘某,女,30岁,工人。 患慢性肾炎七年余,曾先后兰次住院,累用抗生素及激素病 情缓解,但每因外感,过劳则浮肿加重,近日因过劳而复发,经 介绍求治于马老。诊视中见:颜面萎黄,面及四肢浮肿,舌质淡, 苔薄白,脉沉弱。病者述:腰膝酸软,少气乏力;眩晕耳鸣,食 步纳杲,小便不利,大便经常溏泻。查尿常规:蛋白(卅),WBC2一 5个,RBClo一15个,颗粒管型1—3个。马老认为,该病人患病 日久而致脾肾气虚,当以补肾固本,健脾益气之法治之。方用复 元固本汤加车前子20克、寄生15克、川断15克、白术15克,水 煎服。上方服用20剂,浮肿减轻,腰膝酸软好转,体力渐增,舌 质淡红,脉象和缓。尿常规检查多次均呈阴性。i980年秋季的一 天,马老到松花江沿江公园散步,曾遇此人。刘某对马老告曰:其 病治好后至今已5年,从未复发。 ”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内科药方(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