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肝解毒汤(周仲瑛) 、

 学中医书馆 2015-01-17
化肝解毒汤(周仲瑛)    、
    (组成)  虎杖、平地木、半枝莲各15克土茯苓、垂盆草各
20克赤芍、姜黄各10克黑料豆10克生甘草3克
    [功能]  清解泄化肝脏湿热瘀毒。
    [主治]  慢性迁延型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现以湿
热瘀郁为主证者。
    [用法]  将上药放砂罐内,加冷水浸泡过药面,泡20分钟
即行煎煮。沸后改用小火煎15分钟,滤取药液温服。每日一剂,
煎服两次,上、下午各一次,食后二小时服。连服两个月为一疗
程。一般应服用2—3个疗程,疗前及每满一个疗程,可复查肝功
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表面抗原标志物一次。
    [方解]  临证所见乙型肝炎起病多缓,症状相对隐伏,病程

长,每易持续迁延转成慢性。肝为藏血之脏,故湿热毒邪不仅蕴
于气分,且常深入血分,瘀滞肝络,表现出湿热毒瘀交结的病理
特点,致使热毒瘀结于肝,湿毒蕴遏脾胃。由于湿热毒阏是发病
的病理基础,贯穿于病变的始终,因此病理发生主要属于邪实。但
邪毒久羁,热伤阴血,湿伤阳气,又可邪实与正虚错杂,导致肝
脾两伤,病及于肾,表现肝肾阴血虚耗,或脾肾气虚、阳虚。
    本方辨证适用于湿热毒瘀互结的证候,旨在以祛邪为主,俾
邪祛则正复。治疗重在清化湿热,化解肝毒,凉血化瘀。药用虎
杖、平地木、半枝莲为主,辅以土茯苓、垂盆草相互协同而奏清
热化湿解毒、凉血活血之效。佐以黑料豆、甘草,调养肝脾而解
毒;取赤芍、姜黄入肝为使,增强凉肝活血作用。
,  [加减]  肝郁气滞加醋柴胡5克、香附10克;气火郁结加
丹皮、山栀各10克;湿热中阻加炒黄芩lo克、厚朴5克;肠腑
湿热加凤尾草、败酱草各15各;湿热在下加炒苍术、黄柏各10克;
湿热发黄加茵陈12克、山栀10克;热毒偏重酌加龙胆草5克、大
青叶、蒲公英各15克;湿浊偏重加煨草果5克、晚蚕砂10克
(包);血分瘀毒加白花蛇舌草20克、制大黄6克、营分郁热酌加
水牛角片、丹皮、紫草各10克;肝郁血瘀酌加丹参10克、土鳖
虫5克、佻仁10克;肝血虚加当归、自芍各10克;肝肾阴虚加
桑椹子、旱莲草各10克;阴虚有热加大生地、金钗石斛各10克;
脾气虚酌加党参、白术各10克、黄芪12克;肾阳虚加仙灵脾、菟
丝子各10克。
    [按语]  本方立意重在祛邪,慢性乙肝总属邪盛而致伤正,
祛邪即寓扶正之意。如并见正虚,则可适当扶正以祛邪。在治疗
后的恢复巩固阶段,则须另用扶正调补为主的方药。本方用药重
在活血,因为慢性乙肝病邪多已深入血分,故宜以凉血和血为主,
兼以清化气分湿热,但又忌用消克破血伐肝之品。
    (典型病例]  单某,男性,27岁,工人。

    病史:1988年5月因乏力纳差,查肝功发现黄疸指教7u,SG—
PT97u,HBsAg(+),自觉肝区隐痛,恶心欲吐,四肢乏力,就
医检查诊为乙型肝炎。先后用过多种中、西药物,经半年以上治
疗,反复查肝功能八次,转氨酶时升时降,澳抗一直为阳性,乃
于1989年11月来我院治疗。就诊时症见:肝区时隐痛,恶心欲
吐,纳谷欠香,疲乏无力,口干,大便日行两次,但不溏,舌苔
薄黄腻,舌尖暗红,脉弦滑。辨证施治:肝经湿热瘀结,木郁不
能疏土,拟化肝解毒,复其疏泄。药用虎杖、平地木、垂盆草各
20克,土茯苓15克,贯众、紫草、黑料豆各lo克,甘草3克,二
妙丸12克(包)。服40贴后,自觉症状亦逐渐消失。原方再服25
贴,复查肝功正常,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表面抗原标志物(一)。但
尚不耐疲劳,上方去紫草、土茯苓、垂盆草,加制首乌、制黄精、
大生地各12克,以扶正固本,服一疗程后,在我院及其它医院复
查肝功等指标均为阴性。
    附  周仲瑛简介:生于1928年,江苏省如东县人。现为南京
中医学院教授,兼任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医
药卫生学科组组长等职。家世业医,少承庭训。著有《中医内科
学》等lo余种专著。临床40余年,对中医内科和急症造诣殊深。
对乙脑、流行性出血热、乙肝、高·脂血症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通讯地址:南京中医学院邮码:21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