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4)《易经》只是周朝贵族的普及读物

 珠江红棉 2015-01-18

 周朝贵族的教育是相当完善的,每一位贵族子弟从八岁开始,便要进入国家学校学习六艺。六艺即: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简称为礼、乐、射、御、书、数。五礼包括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六乐包含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五射,是射箭技术的训练;五驭,是驾驭战车的技术;六书,是识字教育;九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及宗教知识的传授。

按现在的话来说,这是属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类型。只是经过春秋战国之乱,与六艺有关的书籍早已亡佚,虽有后人注解残存的《周礼》,但也只是只言片语,早已难窥全貌。比如九数,东汉的郑玄在他的《周礼注疏·地官司徒·保氏》中引郑司农(郑众)所言:“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商功、均输、方程、羸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勾股也。”从这一注解中我们只能知道是与计算有关的各种数学知识。但读过魏晋数学家刘徽所著的《九章算术注》,就会发现周朝六艺中的九数,就是后世流传的《九章算术》,并且这种计算知识便是来源于伏羲所发明的八卦。刘徽在《九章算术》的序言中说:“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昔者包牺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九九之术,以合六爻之变。暨于黄帝,神而化之,引而伸之,于是建历纪、协律吕,用稽道原,然后两仪四象精微之气可得而效焉。”

如今,许多学者通过刘徽的这几句话,认为《九章算术》与《易经》有关,但却又从《易经》的字里行间里找不出与《九章》的关系;也有学者认为刘徽之言,纯属牵强附会。其实,这主要是不明易理,又读不懂《易经》造成的。其实刘徽所说的“伏羲始画八卦”之意,则指的是河图、洛书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河图为加减之元,洛书为乘除、乘方、勾股之元,没有数学计算知识,自然推算不出四时八节之日期,自然制不出十二律吕,更制不出准确的历法以察知阴阳二气的消息变化,这就是刘徽要表达的意思。如果这些学者能够遇到明师讲解《易经》,引申出各种先后天八卦知识,自然不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了。

可是,周朝六艺中的其它五艺,就没有九数这么幸运了,其全貌梗概到底是什么样子,已经无从知晓。六艺中,礼、乐、射、御为“大艺”,相当于大学教育;书、数为“小艺”,相当于小学教育。周朝只有贵族才有资格系统完整地学习大小艺之学;比贵族低一等的文士级别,只能学习小艺的知识。而八岁入学的学生都是先从六艺、九数学起。小学数学教育已含有四则运算、方程、勾股等诸多深奥内容,周朝教学的先进,由此可见一斑。

《易经》与《易传》是否属于六艺中的一科,如果属于,该归于哪一艺之中?如今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易经》与《易传》必然是周朝贵族必读的典籍,并且其传播范围并不广泛。因为,《易经》里的知识,重点是对统治者的劝诫与忠告。按现在的话说,它只属于管理阶层必读的内容。

然而,周公的一片苦心,却显然被周朝的后世君王所辜负。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卫巫监谤”的残暴统治,导致声势浩大的国人暴动。从此,西周国事日衰,虽然“共和行政”后出现过昙花一现的“宣王中兴”,但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却在制造了“千金一笑”“烽火戏诸侯”等典故后,于公元前771年为西周王朝画上了一个悲惨的句号。

翌年,为避开犬戎族的侵扰,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迁都洛邑,使历史进入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两百多年后,就在周公的礼乐制度已鲜为人知的时候,鲁国出现了一位以毕生精力去宣扬周礼的人,这个人便是圣人——孔子!晚而喜易的孔子搜索各种讲解《易经》的文献进行研读、整理,并传授给弟子。没有孔子,如今我们恐怕连残缺不全的“易学”也难以见到了!更别说是去推测周朝贵族到底学了些什么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