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跑之后会为什么会发生重力性休克?

 dongchang 2015-01-18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能,很多学校都开展了课间长跑活动。跑步的好处不言而喻,可跑完之后,有些学生就会觉得头晕目眩,严重的甚至会直接晕倒,这是为什么呢?

  2013年,国家对中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这一代的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明显不如以前,于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能,很多学校都开展了课间长跑活动。跑步的好处不言而喻,可跑完之后,有些学生就会觉得头晕目眩,严重的甚至会直接晕倒,这是为什么呢?

  这都是血液循环故障惹的祸,医学上把这种由于血液循环故障导致的休克称为“重力性休克”。那么,血液循环是怎么出现故障的呢?这还要先从血液循环的动力来源说起。翻开我们的课本,在讲血液循环的时候,老师往往都会说“心脏的节律运动为血液循环提供了稳定的动力”。这句话不错,但它有一个小小的瑕疵,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心脏的节律运动为血液循环提供了主要的、稳定的动力”。我们都知道,从心脏出来的血管是身体最主要的几根大血管,随着血管的延伸,这些大血管会逐渐细化成无数的小血管,最终变成深入组织,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养料,并带走废物的毛细血管。心脏提供的动力是促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主要动力,但在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动力——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当肌肉完成一次收缩和舒张运动后,一部分血液便会从动脉毛细血管压入肌肉组织,完成代谢的工作,再被压入静脉毛细血管,最终汇总到大静脉。

53855e36gde7dc76854fa&690

  当我们处于安静的状态时,肌肉的这种动力支持并不明显,但当我们剧烈运动,比如长跑,这种动力支持就不能被忽视了。此时,下肢肌肉内的毛细血管会大量扩张,血流量最高可达安静状态的30倍,下肢肌肉、心脏、肺都处于高负荷的工作以满足身体对氧气、养料的需求。而在长跑结束,如果我们立刻就停下来变为静止的姿态,下肢的肌肉不再有收缩和舒张的变化,原本还在毛细血管里的、过量的血液就失去了一部分运输的动力,特别是已经流进肌肉组织的血液,难以压入静脉毛细血管中。可是此时的心脏还在剧烈的跳动着,大量血液仍旧沿着动脉被送到下肢,再加上重力的缘故,太多的血液沉积在下肢,身体的其他部位就会发生缺血症状,特别是大脑。当大脑轻微缺血,我们会觉得头晕目眩,而一旦大脑严重缺血时,运动员可能就会直接昏死过去,也就是休克了。

  所以说,引起重力性休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肌肉不工作,心脏超负荷,因此,要避免重力性休克,首先我们就要经常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以调整心脏和肌肉的负荷;其次,运动结束后不要立刻就停下,要逐渐放慢速度,并深呼吸以减缓过激的血液循环。如果一旦发生了重力性休克现象,要立刻采取急救措施,症状轻的可以由别人搀扶着走一会儿,不适感慢慢就会消失,而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昏厥等症状,要保证患者平卧,头部略低以利于血液流向大脑,注意保暖,同时呼叫专业的救助人员,寻求进一步的救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