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解题时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认真审题,把握命题旨意。
一是要在仔细阅读情景材料的基础上,弄清材料包含哪几层意思,有的可能有一层,有的可能有多层,然后归纳出各层意思所揭示的中心旨意。二是要明确题目的设问指向,即弄清是回答“是什么”
的问题还是“为什么”的问题,是“怎么办”的问题还是“何意义”的问题,是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运用政治常识。
第二,回归教材,寻找理论依据。
在审题的过程中,要从材料的中心旨意中“折射”理论依据,即课本在这个问题上所运用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三,事理交融,科学组织答案。用课本所讲的理论知识或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结合题干材料简明扼要地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精确地组织答案。
具体要求是:观点原理要准确,紧扣题意来表达,事理交融要点齐,扼要简洁层次明。
二、如何获取设问信息:
1、弄清试题设问对知识范围的限定 ;
2、弄清试题规定的试题类型;
3、弄清试题设问的角度;
4、弄清试题设问规定的认识对象;
5、弄清试题设问规定的行为主体;
6、学会把握试题考察意图能力,注意设问导言指向性;
7、弄清试题设问标注的分数。
三、主观题七种设问与解题方法
1、体现型;2、反映型;3、为什么型; 4、怎么办型;5、意义型;6、认识型;7、启示型 .
⑴、体现型试题的解题方法:
①出现的方式: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
②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a、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b、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
c、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
⑵、反映型的解题方法:
①出现的方式:反映型的设问有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等。
②解题方法:反映型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⑶、为什么型试题的解题方法: ①出现的方式: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
②解题方法: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⑷、怎么办型试题的解题方法
: ①出现的方式: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②解题方法:“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⑸、意义型试题的解题方法
: ①出现的方式: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②解题方法:“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是经济政治意义或直接设问意义是什么。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⑹、认识型试题的解题方法:
①出现的方式:认识型的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
②解题方法:“认识型”的题目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作答。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保的危害性等。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根据。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⑺、启示型试题的解题方法:
①出现的方式: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②解题方法: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