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缘助舫 2015-01-18

什么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学过了近体诗的格律,有些人又问了:怎么,有些近体诗没法用前面学的格律套呀?这就涉及到了作诗时候的变通办法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为什么要变通?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如果规定得太死,往往在创作的时候就被束缚住了,作品就没有了灵性。比如,第三个字应该用仄声,但格律规定必须用平声,那就难办了。为了获得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才有了这个变通的规定。

2、什么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古人写作七言近体诗时对一句之中各字平仄调配的变通规定,为常用口诀。这种规定的基本精神是对平仄声字的运用可以有灵活处置的地方,使作诗时不致为平仄律束缚得太死,不因词而害意。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就是说五言句子逢一、三位置上,七言句子逢一、三、五位置上的字(五言的位置上的字是不能更换的)平仄可以不论(可以用平也可以用仄),而五言二、四位置上、七言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其平仄必须明确、严格,平仄分明,不能任意使用--该用仄的必须用仄,该用平的必须用平这是因为第二、四、六字是节奏点所在,平仄必须清楚,不能混用。

如此,除每句的尾字外,逢“单”位置上的字,其平仄就有了变通,这也是格律诗的严格之下的一种自由。这个口诀对于初学格律的人来说,是有一定作用的,因为它简单明了。

 

3、什么时候不能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对初学者造成误导。这个口诀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是相对比较正确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却不一定适当。有时一、三、五不能不论,某些情况下二、四、六也不见得就分明比如: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所谓“孤平”就是在仄平脚的句子中,即五言平平仄仄平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两个句型中,该用平声的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用了仄声,如此除了韵脚尾字之外便只有一个平声字了。如此就称它是“孤平”。孤平可是近体诗的大忌。

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古人作品中偶尔能见到不论的);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

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为原则了。

再如,对于平平脚的句子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来说,前者第三字、后者第五字也不能不论,否则会出现三平调即句子的结尾是连续的三个平声字,这同“孤平”一样,也是近体诗之大忌,必须避免。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不是完全对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这种方法叫做拗救,以后再详加说明)。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上面提到了三平调孤平是诗家近体诗之大忌,应该避免。

那么,出现了三平调孤平怎么办呢?

假若写诗时出现三平调,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把该用仄声却用了平声的那个字改回仄声,否则就是“出律”,犯了近体诗避忌。

还有一个三仄尾即五言的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用了仄声,则句子的尾巴就连续三个仄声字仄仄仄,成为三连仄,这叫三仄尾

三仄尾在近体诗中也是避忌的,但因为仄声字发音比较短,对音律的谐和影响小些,且在近体诗中都是出现在一联的上句,所以避忌的程度没有三平调高,偶尔在近体诗中出现是允许的,但不宜多的使用,能避开时还是应该尽量去避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若倒数的两个平声字(五言的三、四字,七言的五、六字)都用了仄声,则会出现五连仄四连仄,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也是不容许的。

孤平、三平调都是近体诗大忌,也正因为它是近体诗大忌,句子音律拗,不顺,不谐和,所以往往被诗家多的采用到古体诗(古风)中,有不少诗家还在古体诗中着意安排使用孤平和三平调。“三仄尾”也是古体诗(古风)经常采用的一种平仄搭配。

 

【特别说明】

1、唐诗离我们现在较为遥远,因为语音的变化,有许多我们看似不合格律的,其实按唐音来读可能就是符合格律要求的,所以我们要加以理解。

2、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什么时候可以不论,什么时候必须得论,这似乎很让人头疼。其实,只要我们记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了,此外要尽量避免在一句诗的末尾出现连续的三个平音或三个仄音——其它的规矩,等以后再说!

【品味与练习】

1、阅读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山中送别》,画出节奏,找出节奏点。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朗读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五律《题李凝幽居》,体会其中的平仄规律。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如何写“七绝”?

-----兼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七绝:是由律诗演变而成。七言绝句的结构是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四句押为两韵,二、四句入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平仄格式有四种: 即:平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仄起首句不入韵四种。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细心的网友会发现,绝句刚好是半首七律。掌握了联中对仗和前后联相粘的规律,七律的格律并不难记,记住了一种,其余的一通百通,七绝的格律也在其中了,不用另外记。另外,首句入韵与不入韵只有这句的最后三字平仄有所不同,其它二者完全相同。

    平仄律源于唐代以前的“双换头”。其主要规律是:格律诗的一句之中平声字与仄声字交替,相对的两句(对句)之中平声字与仄声字相对立。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要相粘。如一首七言诗,其第一句如果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本句之中平仄交替),第二句则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即第一句与第二句的平仄对立。第三句必须是“平平”,起首,以与上一句相粘。另外,格律诗还讲究首句是用两平声字起首还是用两仄声字起首,前者称为“平起式”,后者称为“仄起式”。还有,人们作格律诗时对平仄声字的运用可以灵活掌握,一般的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一句之中,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以平仄不拘,而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因为是节奏点之所在,则必须严守原格律平仄的规定,要做到“分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对七律 (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只是一般的原则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简单明了。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如果考虑到“孤平”、“三连平”、“拗句”等情形,规律就会被打破。这是深入学习平仄规律时应该注意的。 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三个字至少有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五个字至少有一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一句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句子,就叫作“孤平”。“孤平”被看作诗之大忌。)或“三连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个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的格式中,第三或五字也不能不论。   考虑到这些情况,“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不全面。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六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五言)来看,第四字并不一定“分明”;又依“仄仄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

     现以一网友的诗为例,说明之:   

 

轻纱薄雾珠帘, 绿野仙踪碧玉潭。

疑是绝山, 美猴称仙!

    这首网友的诗似应按平起首句入韵式写,但字下画线的字出律。

    这首诗可改为:

轻纱淡雾落珠连, 绿野仙踪碧玉潭。

疑是花山水帘洞, 美猴称霸在其间!

     第一句“薄”改为“淡”,否则犯“三连平”。

    网友写出诗后,应对照一下格律修改,尽量使诗写得符合格律,这样诗会更美、更便于读。

 

     七绝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但要写好并不容易。唐诗中一些七绝写得很好,如王昌龄的《出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王翰的《凉州词》,张旭的《桃花溪》,杜甫的《绝句》,张继的《枫桥夜泊》,韩翃的《寒食》,杜牧的《赤壁》、《泊秦淮》、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可作为我们学习的样板。可见诗不在短,写好了照样可以成为佳作,值得热爱古诗词的网友们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