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抗美谈临帖要过好技法关

 清虚堂 2015-01-19
 

胡抗美,1952年8月生于湖北襄阳,号鹿门山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兰亭奖展、全国草书展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过好技法关

我们前面讲了读帖,就是要看仔细。看仔细了就要临摹出来,要准确的临出来也不容易,也需要方法。一要精临。一个书法家有没有功力,看的就是临帖的能力,而临帖的能力,最初是从精临某一个帖开始的,临《圣教》,要能够把《圣教》背下来。这种背不是背书,把帖合起来不看,而是看一眼是那一个字,就能把它拷贝下来,一模一样;临《十七帖》就能把《十七帖》背下来,这是硬功夫。精临一定要集中精力,相对专一,不能三心二意,千万不要看谁获奖了,就临谁,或者直接临老师的作品。精临期间就是一根筋,一条道走到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精临的成果是需要巩固的。如果精临没有得到巩固,又去临其他的法帖,就可能前功尽弃,毁掉你辛辛苦苦初步形成的或即将形成的个性特点。二要广临。在精临的基础上要广泛临帖。广泛临不是盲目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而要围绕主题,明确目标,有选择性的扩大临帖范围。写草书的精临《十七帖》后,可以横向选择魏晋时期其他书法家的法帖,做对比性临摹,从中分析他们与《十七帖》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办法来。还可以纵向选择,上至张芝、索靖、汉简等,下至张旭、怀素、黄庭坚、祝枝山、王铎、傅山等。通过纵向临摹,从了解魏晋草书的产生过程以及后人从魏晋都学到了什么。三要强调重点,重点主要是发力处和爆发力。碑帖的点画之间,无论是力度,还是速度,都不是平均分配的。我们在临帖过程中,力量要有轻有重,要突出重点,找准发力处。帖的重点与发力处,一般处在入笔处、交接处、转折处和收笔处。四要体会古人的节奏。提按顿挫产生的变化,节奏具体体现在的变化中;轻重快慢产生的变化,节奏的感觉产生于的变化中。提按顿挫对于书家创作而言,按照席勒的说法,属于形式冲动,即在创作中强调重要部位。有强调就有非强调,两者在对比中产生节奏。轻重快慢则属于感性冲动。一快一慢,一轻一重是谓道也,书法的许多奥秘尽在其中。蔡邕在《九势》中说: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他把轻重快慢统一于疾、涩二字之中,可见古人对节奏的重视。那么感性冲动形式冲动怎样统一于创作之中呢?我认为康德说得好,实际就是想象力和知性的自由游戏。提按顿挫、轻重快慢是理性的游戏规则,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现在我们再回到节奏上来,什么是节奏?唐代大儒孔颖达说:节则止之,奏则作之。很显然,他所讲的,包括停,但不是停。是有停有行,是行进中的休止,是动态的特殊表现。古人用笔、结构,都具有节奏感,是轻重快慢的有机统一,是疾与涩表现出来的速度与力度的统一。古人法帖中的节奏规律,一般都是起笔慢,行笔快,起笔时动作大、动作多而形态小,内容丰富;行笔动作轻快,动作爽朗而形态比较大。但这并构不成强烈的节奏,它相当于军队队列中的“1212”。因此,法帖中的收笔处,有由快入慢、有顿有挫、既提笔又转换方向等,这里面有一系列动作。但这些动作不是孤立的,它是在一瞬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连接,是一个完整运动的分解。另外,收笔的慢相当于从一个驿站到另一个驿站,既有修养生息的意思,也有研究如何发生的意思。因此,慢不是无缘无故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古人法帖中的,是在节奏中产生的,即在力度和速度的各自对比、相互对比中产生的。所以,临帖,一定要临出粗细、大小、长短、正侧的区别来,一定要临出快慢的速度来。我看不少书家临帖,要么像动画片,动作一伸一缩的;要么像蜗牛,爬出来总是那么慢悠悠的;要么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毫无节制地快。这样临出来的字,虽然造型可能接近古人,但根本谈不上什么神似和节奏。古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告诉了我们很多形象的东西,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等。古人这么说了,肯定也是这么写的,都在法帖之中,我们要去寻找,去临摹。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与体会。我们临帖应当高度重视,如果连它的出处都找不到,就谈不上高度重视了;五要总结规律,探索古人创作方法。临帖之要是学习古人的创作方法。起笔的方法、收笔的方法、结构的方法等。这些方法要靠我们临帖时慢慢体会、用心总结。如果把注意力仅仅放在形象上,可能开始临时有些像,但越往后越不像,不会有更大的进步。临帖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古人那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字,王羲之在《丧乱帖》中的写法是宽、窄,密,字的两个横画几乎变化为两个点。那么,我们临帖就是要学习他的宽窄、疏密关系,学习他变横为点的造型思维,学习他突出重点的创作理念等等。再比如《十七帖》,用笔方圆结合,寓方于圆,藏折以转,圆转处虽刚健而婀娜,虽遒劲而婉媚,切笔较多,简洁练达,动静结合等等,我们把规律总结出来了,并且掌握运用了,说明临帖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回分解怎样从碑帖中走出来——临摹的外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