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读黄帝内经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①

 一味轩 2015-01-19

 【 XJ】玉机真脏论,玉机,是古代用以观测天象的仪器;真脏,真脏之气,即五脏真气。本篇从五脏真气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诊察疾病的方法,这些方法就像用玉机窥测天象一样精确、细致,故而以此名篇。

 

精读黄帝内经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①

 

  本篇论述了五脏正常脉象的特征;五脏之气太过、不及脉象的意义;脉象与四时的关系;真脏脉的特点、预后;五脏病的传变规律;以及"四难、"四易"、"五虚"、"五实"等内容。

 

  由于本篇内容太多,故而我们分成两个部分,来分别解读。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帝曰:善。夏脉如钩,何如而钩?

 

  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

 

  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

 

  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慢慢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

 

  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解怠,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肋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帝曰:善!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

 

  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

 

  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帝曰:恶者何如可见?

 

  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帝瞿然而起,再拜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脏腑,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占死生之早暮也。

 原文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点评

  ①,弦脉,弦脉就如按到琴弦一样,绷得较紧,端直而长,直起直落。弦脉是肝胆病的主脉,肝为刚脏,病则经脉筋经紧急,所以脉端直而弦。痛证脉也多现弦象,因胃腹痛多是肝气横逆克伐脾土所致。此外,痛证多由寒邪引起,寒主收引,使经脉绷急,故脉弦。痰饮停留在肝经所过的两肋,称为悬饮,也现弦脉。现代称的动脉硬化的病人,更是典型的弦脉。

 

  ②春脉者肝也,春天的脉主应的是肝。

 

  ③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中医认为,在五行之中,肝主木,主生发。

 

  ④故其气来,

  其气,指脉气

  ,动词,指脉气的走向。

 

  ⑤端直以长

  以,并且之意。

 

  ⑥反此者病

  违反此脉象的属病脉

 

  ⑦太过......不及

  太过和不及,是中医的特有现象。中医之所以被称为中医,不只是指它是中国的医学,最最重要的是它是"中和"的医学。中和之意,就是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比如,我们喝水,太凉和太热,都无法入口,必须找到一个适合人体的温度才行,这就是"中和"。

 

  ⑧病在外....病在中

  指病的发展程度,是在浅表,还在在内里。下文同意。

 

  ⑨忽忽眩冒而巅疾

  忽忽眩冒,指眼花

  巅疾,指头痛头晕

 

  ⑩胸痛引背,病证名。指胸痛牵扯背部并痛。

 

  【整段翻译

 

  黄帝问道:春时的脉象如弦,怎样才算弦呢?

 

  岐伯回答说:春脉主应肝脏,属东方之木。在这个季节里,万物开始生长,因此脉气来时,软弱轻虚而滑,端直而长,所以叫做弦,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黄帝道:怎样才称反呢?

 

  岐伯说:其脉气来,应指实而有力,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脉来不实而微弱,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黄帝道:春脉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

 

  岐伯说:太过会使人记忆力衰退,精神恍惚,头昏而两目视物眩转,而发生巅顶疾病;其不及会使人胸部作痛,牵连背部,往下则两侧胁助部位胀满。
 原文

  帝曰:善。夏脉如钩,何如而钩?

 

  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

 

  【点评

 

  ①钩,脉学名词,钩脉也即洪脉。指夏季正常的脉象。稍坚洪大,来盛去衰,如钩之状。《素问·阴阳别论》:"鼓一阳曰钩。"《素问·玉机真脏论》:"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 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脉学名词。脉象之一。脉来极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诀汇辨》:"洪脉极大,壮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多主气分热盛。若久病气虚,或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多属邪盛正衰之危象。

 

  ②浸淫,这一类疾患初起多发瘙痒,渗出,逐渐浸渍蔓延成片,类似湿疹。所过不愈,相近又发。《素问·玉机真脏论》:"夏脉……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

 

  ③咳唾,咳嗽吐唾液

 

  【整段翻译

  黄帝道:讲得对!夏时的脉象如钩,怎样才算钩呢?

 

  岐伯说:夏脉主应心脏,属南方之火,在这个季节里,万物生长茂盛,因此脉气来时充盛,去时轻微,犹如钩之形象,所以叫做钩脉,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黄帝道:怎样才称反呢?

 

  岐伯说:其脉气来盛去亦盛,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脉气来时不盛,去时反充盛有余,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黄帝道:夏脉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

 

  岐伯说:太过会使人身体发热,皮肤痛,热邪侵淫成疮;不及会使人心虚作烦,上部出现咳嗽涎沫,下部出现失气下泄。

   原文

 

  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

 

  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慢慢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点评

  ①,浮脉,也即为毛脉。脉学名词,系秋季脉来时轻虚而浮之象。《素问·玉机真藏论》:"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王冰注:"其脉来,轻虚以浮,故曰毛。"又,肺脏应时之脉象,即毛脉,浮而无力之脉。《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脉应象:……肺脉毛。"王冰注:"轻浮而虚,如毛羽也。"

 

  秋天的脉象如毛,其脉浮而毛为平。浮者轻按即得。毛者如落榆叶。榆叶圆而厚,是软着陆。

  如果脉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者为太过。病在外。这好比冰雹,落地会伤人。太过令人气逆,胸满背痛。来毛而微叫不及,无法着陆,发生喘息。

  秋天脉搏要平缓趋向下行。如拉板车下山坡,不能太快,冲下去危险。要软着陆。也不能在空中轻飘散,不着陆。这是病在内。

  如果说脉搏出现洪大长,是为火焚金,不好治。如果软而滑者,是肾来乘肺,不治自愈。是水乘金,子乘母,子助母也。浮大而缓,是脾来生肺,也好。是土生金,母生子。反之,浮而紧,滑而数,迟啬而小,都是病脉。肺金向下,不可上逆,要顺下,切不可急下。如降落伞软着陆。阴历七月入秋,织女下凡,备金屋以藏娇,尽秋天保养之道。

 

  【整段翻译

 

  黄帝道:讲得对!秋天的脉象如浮,怎样才算浮?

 

  岐伯说:秋脉主应肺脏,属西方之金,在这个季节里,万物收成,因此脉气来时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所以叫做浮。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黄帝道:怎样才称反呢?

 

  岐伯说:其脉气来浮软而中央坚,两旁虚,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其脉气来浮软而微,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黄帝道:秋脉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

 

  岐伯说:太过会使人气逆,背部作痛,愠愠然郁闷而不舒畅;其不及会使人呼吸短气,咳嗽气喘,其上逆而出血,喉间有喘息声音。

原文

 

  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

 

  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解怠,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肋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帝曰:善!

 

  【点评

  ①营,即营脉(又称石脉)。脉学术语。出《素问·玉机真藏论》。为冬季应时的脉象。脉来沉以搏。冬季恶寒,阳气潜藏,皮肤紧束,故脉气相应地下沉。

 

  ②脊脉,指足少阴肾脉。因其脉自股后贯脊,故称为脊脉。又有说是督脉。

 

  ③病饥,如饥饿样自觉心胸发空的症状。

 

  【整段翻译

 

  黄帝道:讲得对!冬时的脉象如营,怎样才算营呢?

 

  岐伯说:冬脉主应肾脏,属北方之水,在这个季节里,万物闭藏,因此脉气来时沉而搏手,所以叫做营。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黄帝道:怎样才称反呢?

 

  岐伯说:其脉来如弹石一般坚硬,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脉去虚数,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黄帝道:冬脉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

 

  岐伯说:太过会使人精神不振,身体懈怠,脊骨疼痛,气短,懒于说话;不及则使人心如悬,如同腹中饥饿之状,季胁下空软部位清冷,脊骨作痛,少腹胀满,小便变常。

 

  黄帝道:讲得对!


 【原文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

 

  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

 

  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帝曰:恶者何如可见?

 

  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点评

  ①脾脉,即平脾脉,脉学名词。应长夏季节。是指正常的脾脏脉象,其特点是柔和而起伏有节、从容均匀。《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

 

  ②孤脏,指脾脏。心、肝、肺、肾四脏之脉各主四时中之一时,惟脾脉不得独主,故称之。《素问·玉机真脏论》:"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张志聪注:"四时之脉,止合四脏,而脾脏之脉各王四季月十八日,不得独主于时,故为孤脏。"

 

  ③重强,脾气功能失调所致四肢沉重不举,九窍不通的病证。《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王冰注:"脾之孤藏,以灌四傍,今病则五脏不和,故九窍不通也。《八十一难经》曰: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重,谓脏气重叠;强,谓气不和顺。"

 

  【整段翻译

 

  黄帝道:春夏秋冬四时的脉象,有逆有从,其变化各异,但独未论及脾脉,究竟脾脉主何时令?

 

  岐伯说:脾脉属土,位居中央为孤脏,以灌溉四旁。

 

  黄帝道:脾脉的正常与异常可以得见吗?

 

  岐伯说:正常的脾脉不可能见到,有病的脾脉是可以见到的。

 

  黄帝道:有病的脾脉怎样?

 

  岐伯说:其来如水之流散,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其来尖锐如鸟之喙,这叫做不及,主病在中。

 

  黄帝道:先生说脾为孤脏,位居中央属土,以灌溉四旁,他的太过和不及各发生什么病变?

 

  岐伯说:太过会使人四肢不能举动;不及则使人九窍不通,名叫重强。

 

原文

  帝瞿然而起,再拜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脏腑,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占死生之早暮也。

 

  【点评

  ①瞿然(jù rán),惊喜状。

 

  ②稽首,叩首。

 

五脏与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③五藏受气于其所生,是指受病气于自已所产生之脏。受气,遭受病气。以肝为例,其所生之脏为心,肝为心之母。

 

  ④传之于其所胜,其所胜:指我克之脏,肝克之脏为脾,即木克土。

 

  ⑤气舍于其所生,即病气留止于生己之母脏,肝之母为肾。

 

  ⑥死于其所不胜,所不胜:指克我之脏。克肝之脏为肺,金克木

 

  ⑦此言气之逆行也,指按相克规律传于克己之脏的传变。逆行,即逆传

 

  ⑧此皆逆死也,逆行传变至克我之脏,预后不良,有死亡的可能

 

  ⑨早暮,早晚。

 

  【整段翻译

 

  黄帝惊悟而肃然起立,拜了两拜行礼道:很好!我懂得诊脉的要领了,这是天下极其重要的道理。《五色》《脉变》《揆度》《奇恒》等书,阐述的道理都是一致的,总的精神在于一个"神"字。神的功用运转不息,向前而不能回却,倘若回而不转,就失掉它的生机了。极其重要的道理,往往迹象不显而尽于微妙,把它著录在玉版上面,藏于枢要内府,每天早上诵读,称它为《玉机》。

 

  五脏疾病的传变,是受病气于其所生之脏,传于其所胜之脏,病气留舍于生我之脏,死于我所不胜之脏。当病到将要死的时候,必先传行于相克之脏,病者乃死。这是病气的逆传,所以会死亡。

 

  例如,肝受病气于心脏,而又传行于脾脏,其病气留舍于肾脏,传到肺脏而死。

  心受病气于脾脏,传行于肺脏,病气留舍于肝脏,传到肾脏而死。

  脾受气于肺脏,传行于肾脏,病气留舍于心脏,传到肝脏而死。

  肺受病气于肾脏,传行于肝脏,病气留舍于脾脏,传到心脏而死。

  肾受气于肝脏,传行于心脏,病气留舍于肺脏,传到脾脏而死。

  凡此都是病气之逆传,所以死。以一日一夜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属五脏,就可以推测死候的早晚时间。


本文重点阐述了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对应的四种脉象,以及太过和不及所导致的病变。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中医,可能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甚至是中医界的专业人士,都只认为,它是中国的医学,因而有很强的中国所属性。其实,大家只说对了一半的含义。中医的另一半含义,还是"中和"的医学。什么是中和的医学,就是本文一直强调的,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因此,就这个意义而言,中医代表的是一种哲学思想,而不仅仅只是一种医学的称谓。也正基于此,像方舟子之流,无端指责中医的行为,只能说明其认知的浅薄罢了。毕竟,否定"中和"这种最基本的哲学思想,人类社会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我一直致力于解读中医的两大主线,即经络和阴阳。而中医的"太过"和"不及",其实质就是阴阳学说,而太极双鱼图也即是这种阴阳学说的体现。

 

  我一直认为脉诊多有玄学的成分,不仅不好标准化,更不好传承。不如面诊、掌诊来的直接。但我同样认为,面诊、掌诊可以给你定性,但是,脉诊可以给你定量。换言之,前者可以知道你哪有病,而后者可以说出你病的程度及发展趋势,因而,如果你是中医爱好者,掌握前者技术就足够了,但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的医生,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后者,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就我个人而言,我只愿意掌握前者,因为,我只需要定性就行了!

 

  "太过"和"不及"既然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就不仅会指导医学,还会指导着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事不用我细说,它其实就是一种中庸之道,大家慢慢体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