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生物学家发现世界最古老飞鱼化石

 haosunzhe 2015-01-19

图为精美乌沙鱼化石


摆鳍、加速、跃出水面——一群飞鱼在海面上滑翔前进,多么刺激的运动,多么壮观的场面!从水中跃向蓝天,飞鱼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最近,我国古生物学家从2.4亿年前的化石中,找到了迄今所知最早的那一群“梦想跃向蓝天”的鱼类,并将其命名为“精美乌沙鱼”。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沈辰辰和浙江自然博物馆赵丽君是这一发现的主要完成人。这是飞鱼类最原始、最古老的化石记录,为研究史前飞鱼的生殖方式和水上滑翔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最新一期的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报》刊发了这一成果。


据徐光辉介绍,在长达4亿多年的硬骨鱼类进化历史中,水上滑翔只出现过两次,分别出现在2亿多年前的胸鳍鱼科和现代的飞鱼科,这两次进化几乎是独立发生的。


“尽管这次发现的史前飞鱼后代早已灭绝,但它却透露出不少飞鱼早期进化的信息。”他说,通过与世界各地飞鱼化石的比较,他们发现飞鱼拥有水上滑翔能力,是循序渐进的:首先它们头部特化可能帮助它们生活于上层水域,然后进化出非对称尾鳍以帮助它们从水中弹射出来,再然后进化出帮助它们在空中滑翔的大胸鳍,最终鳞片退化使得它们体重减轻以增进滑翔的效能和机动性。


这次找到的精美乌沙鱼,还处于最早“想飞而未能飞”的阶段——头部骨片有的竖立起来、有的开始变得扁平,以适应水面生活,但还没有进化出能快速摆动的尾鳍,以及宽大的胸鳍。徐光辉介绍,现代飞鱼身长10厘米左右,一次飞跃过程可跃出400米远,而飞鱼祖先的身长仅5厘米。


“周遭地质环境显示,这里曾经是热带海洋,水温在20℃以上。”徐光辉说,只有在这样温暖的海域中,飞鱼才有可能将尾巴快速摆动到超过每秒50次、驱水速度超过每秒10米,才可获得足够升力跃出水面——水温太低,则可能造成肌肉拉伤。


科学家们还对精美乌沙鱼的生殖方式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与现代飞鱼类体外受精不同,这种史前飞鱼是“直接生小鱼”的。徐光辉介绍,化石显示,史前飞鱼雄性个体的臀鳍条十分特化,其末端带有钩子,雄鱼用臀鳍条末端的钩子抓住雌鱼,以帮助顺利完成繁殖过程。


科学家们认为,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飞鱼类的认识,更增进了我们对中三叠世时期古特提斯洋生态复杂性的认识,对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的古生态系统变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来源:文汇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