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频道【名家访谈】-------人物画家 郑重

 东方水墨 2015-01-19

书画频道【名家访谈】-------人物画家 郑重


  
 近日,《书画频道》剧组三人造访了画家郑重先生。与郑重聊起艺术来,极为开心,谈古论今,话题不断。记者深刻的体会到了他求艺的艰难及对祖父的深切怀念之情。

 

记者: 请问郑老师,您祖父郑经五先生是著名画家,您小时候是怎样受他的影 响走入绘画之路的?

 
 

郑重: 我童年时期是在祖父经五先生的身边度过的。那时他已离休,终日在家             写字作画。祖父艺术修养全面,晚年尤精传统人物画。他一生桃李遍天下,追随者甚多,如沈学仁、庞希泉、郭怡孮兄弟、郭志光等都是他的学生。再加上老人家为人随和、豁达,声望极高,到我家求画者拜访者络绎不绝。这期间耳濡目染  是少不了的。
 

   我时常踩着凳子趴在祖父的画案旁看他作画。他那神奇的画笔挥洒自如,如变戏法般地描绘出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着我,感染着我,影响着我幼小的心灵。祖父也常以历代画家的典故讲给我听,如:吴道子画壁,张僧繇画龙点睛,郑板桥画竹换狗肉,齐白石画螃蟹讽刺权贵等,讲得有声有色,以此激发我的绘画兴趣。祖父的教诲,祖父的良苦用心,我现在都记忆犹新。可以说,在童年时期祖父就奠定了我学习绘画的基础。


记者  您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别人所不具备的。郑老先生对您疼爱有加,也刻意 培养您的书画素养,其望孙成龙的隔辈之亲,袒露无余。


郑重: 是呀,他一生多坎坷,没顾上自己的儿女,把疼爱都给了我。我十多岁时祖父便耳提面命,教我勾勒人物画稿,画了改,改了画,反复临摹,直到他满意为止。祖父从实践到理论,从"十八描"到书法方面的知识,给我打下了比较牢固的基础。祖父还经常带我到他的老友张镜远、张玉峰、陈衍绪、陈寿荣诸名家那里学习请教,开阔我的眼界,亲眼看这些老人是如何写字画画的。我获益颇丰,提高很快,也能有模有样地画传统人物画了,在学校里我也是公认的小画家,为此我也沾沾自喜了一阵子。

 
 

记者:呵呵,郑经五老先生对您手把手的培养,又有这么多名师在身边,您的书画之路应该很顺啊。为什么你自己曾有十年面壁之说?


郑重:对,我曾讲过我的绘画有十年面壁阶段。那是在成年以后,我系统地   了解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演变,看到中国画这一国粹博大精深,表现形式多样,心态开始不安分起来,总想另辟蹊径,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改革创新。加之祖父是一位好学、与时俱进并且到老都不断完善自己的画家,他了解了我的想法后鼓励我做多方面的尝试,可以进行大胆的探索。没想到这一改变,使我进入了一个艰难的境地:因为自己修为尚浅,无法自如地去创作;而社会浮躁之风蔓延,书画界一些五花八门的画法借鉴不上,高不成低不就 ,所以一段时间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无所适从。
   
彷徨许久,苦闷之极。后来我决定破釜沉舟,南下北上,外出学习,到南京艺术学院进修,找当今名家请教,与书画界好友切磋。这个阶段大约有十年的光景,这是消沉和摸索的十年。期间,2007年祖父的过世使我受到很大触动,看着我成长的老人家永远离开我了,他再也不能指导我作画了。时不我待,我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记者:许多画家都曾有过人生的低谷,但是能脱胎换骨、顽强的走出来,并且取得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那请问您后来是怎样走上大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之路的呢?


郑重:在面壁十年后我借鉴南宋梁楷的大写意人物画,加入青藤八大的意境,以追求传统纯粹的古人画气息,创作出一系列的作品。这些作品以淋漓的水墨,飞动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形与神。这种画法与祖父的工笔画法有截然不同的风格,也得到了师友和前辈的鼓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让我倍感欣慰,增加了信心。我会坚定不移地以此为起点继续走下去。


记者:可以想象,在人生很重要的十年,您的坚持实属不易,经过漫长的蜕变,终于获得了新生。令人敬佩,可喜可贺哦!祝您艺术之路越走越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