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行控制loadrunner的socket协议性能测试

 战争213 2015-01-19
[-]

  1. 一前言
  2. 二任务的提出
  3. 三实现方案讨论
  4. 四技术要点讲解

    1. 如何开始录制一个最简单的收发数据包脚本
    2. 写日志文件
    3. 一行一行读数据包文件
    4. 字符串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据包
    5. 发送自己定义的数据包
    6. 接收数据包到自定义缓冲区
    7. 从自定义缓冲区读出数据
    8. 如何释放自定义缓冲区
    9. 如何根据数据包返回计算为十进制数

  5. 五小节

 


 


摘要:通过实例讲解loadrunner中的socket协议性能测试的一种测试方法,如何不依赖loadrunner既定规则,自行控制收发数据包


关键词:Loadrunnersocket,自行控制,收发数据包


 


一.前言


 


用过loadrunnersocket协议进行性能测试的同学都知道,只需要录制短短的几句命令,就可以实现socket的链接、收发数据包和关闭链接,一时大爽,不过紧跟着的就是没完没了的折磨。刚开始参数化数据包发送接收都行,慢慢的发现,很多情况下,收发数据包的长度和内容都是不可确定的,加上十六进制和ASCII,甚至协议和加密等等因素混合在一起,简直就是灾难。于是自行控制数据包收发成了可选项,虽然loadrunner提供了相关的函数,但是真的面对进制转换,面对没完没了的<memory
violation : Exception ACCESS_VIOLATION received>
,很多人只能另外寻找办法完成任务。


 


本来想全面剖析loadrunnersocket协议性能测试,发现需要厘清的细节太多了,只能尽力讲清楚下面这个例子中遇到的各个知识点了。


 


 


 


二.任务的提出


 


这个性能测试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前置机链接了各类不同的硬件设备客户端,各个硬件设备客户端使用了不同的协议,协议承载了大量的不同业务,不过数据包的基本结构相同,由首部、包体和校验码组成,既有TCP链接也有UDP链接,数据发送方式上都是使用的短链接,也就是链接上服务器,发送完数据就立刻关闭了链接。现在需要loadrunner模拟不同的硬件设备,测试前置机的并发能力。


 


 


数据包结构:


 006.jpg



 


系统架构:


001.jpg



 


 


三.实现方案讨论


 


这个场景很常见,不过也比较复杂。


 


如果采用传统的录制回放,需要先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硬件类型和重点业务,录制出脚本,可以想象需要录制的脚本有很多,如果进行参数化,必须要搞清楚各种协议,重新组包,这个工作量太大了。


 


 


或者开发提供两个动态链接库,一个用来对各种协议实现编解码,另外一个包括了需要模拟的硬件类型的重点业务,第二个动态链接库调用第一个,在loadrunner中加载了动态链接库以后,直接调用相关的业务操作函数就可以了。这个够通用,不过开发谁有空搭理你呀。况且如果说这个,这篇文章就不用写了。


 


 


那还有第三种方法,现在收发的数据包在前置机上有日志文件保存,可以将各种硬件类型发送的数据包日志文件分类搜集到,然后做两个脚本,一个TCP的,一个UDP的,逻辑都是同样的,打开数据表日志文件,读出数据包发送,将发送和接收到的数据包写入本地日志文件,这样就只需要编写两个脚本,拷贝出多份,每个脚本下放入不同的数据包文件模拟出不同的硬件类型。


 


看起来这种方式最简单,再分析一下,是否可行。


 


很多协议中会在链接上服务器后,服务器端提供一个唯一串返回,做为一次通讯的唯一标识,加入到后续的数据包中,这里协议倒是没有这个问题,要不每次发送数据包前,还得根据返回的唯一串来修改要发送的数据包,真是幸运。


 


这样看来建立链接后,数据包可以不做任何修改就能发送出去。不过有些业务,例如增加业务,前置机接收到任务后,可能会写入表,如果已经存在可能会冲突,所以测试前需要清空数据库,只保留初始化数据。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测试的业务和实际生产的业务是完全一致的,无论种类还是比例。缺点是这里的数据包文件会不会不够大,发一会就发完了,看来还需要有个工具来生成足够多的数据包的文件。不过怎么说也是松散耦合了。


 


经过确认,也没有出现某硬件的某个业务,混合使用TCPUDP的情况。


 


看来这个方案没有太大的问题,就这样吧。


 


 


 


 


四.技术要点讲解


 


1.
如何开始录制一个最简单的收发数据包脚本


 


开始录制脚本的时候,使用了一个绿色软件SocketTool.exe,在本机启动了一个TCP服务器端:


002.jpg


 


 


使用loadrunner录制windows application,启动一个新的SocketTool.exe,创建一个TCP Client,链接刚才启动的服务器,钩选上显示十六进制值,发送313233,别写空格进去,点击发送数据,然后再在服务器端发送点数据回客户端,最后客户端点击断开,脚本就录制完成了。


003.jpg



 


004.jpg


 


脚本就四句:


lrs_create_socket("socket0", "TCP", "LocalHost=0", "RemoteHost=server:60000", LrsLastArg);


lrs_send("socket0", "buf0", LrsLastArg);


lrs_receive("socket0", "buf1", LrsLastArg);


lrs_close_socket("socket0");


 


数据文件data.ws:


;WSRData 2 1


 


send  buf0 3


         "123"


 


recv  buf1 3


         "456"


 


-1


 


后面的脚本就在此基础上修改了。


 


 


 


2.
写日志文件


 


假设脚本并发了五个用户,如果都往一个日志文件里面写入内容,就可能出现各个用户日志交织在一起的情况,如果需要每个用户独立使用自己的日志文件,可以创建一个参数vurid


 


005.jpg


 


sprintf(cReqSeqNo,"%s%s20d459b3412a2b",cNow,);


 


 


定义变量:


char cLogFile[100]="\0";   //日志文件


long filedeslog=0;         //日志文件句柄


 


vuser_init中打开日志文件:


 


sprintf(cLogFile,"lrsocket%s.log",lr_eval_string("{vurid}"));


if((filedeslog = fopen(cLogFile, "a+")) == NULL)


{


         lr_output_message("Open File Failed!");


         return -1;


}


 


//写入日志文件内容


fwrite("\nopen file:", strlen("\nopen file:"), 1, filedeslog);


fwrite(cFileName, strlen(cFileName), 1, filedeslog);


fwrite("\n", 1, 1, filedeslog);


 


vuser_end中关闭日志文件:


fclose(filedeslog);


 


 


3.
一行一行读数据包文件


定义部分:


char cFileName[100]="\0";  //数据包文件名


long filedes=0;            //数据包文件句柄


char cLine[2048]="\0";      //文件中一行


 


读文件方法:


sprintf(cFileName,"%s","data.txt");


if((filedes = fopen(cFileName, "r")) == NULL)


{


         lr_output_message("Open File Failed!");


         return -1;


}


while (!feof(filedes)) {


 


         fscanf(filedes, "%s", cLine);


         lr_output_message("read:%s", cLine);


}


 


fclose(filedes);


 


 


 


4.
字符串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据包


 


定义:


unsigned char cOut[1024]="\0";      //记录转换出来的数据包,发送出去的数据包


 


在这里虽然表面是字符数组,不过请大家千万别把cOut[]当成字符串来处理,而应该理解为一个存放一系列十六进制数据的数组。这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


 


比如你现在要发出一个数据包16进制是:31 32 00 33 34,该数组中就该存储着(十进制)


cOut[0]=49


cOut[1]=50


cOut[2]= 0


cOut[3]=51


cOut[4]=52


发送数据包的时候就应该发送长度为5,如果处理为了字符串,发送strlen(cOut),可以想象,逢零就停止了,只发出去了前两个字节。接收的时候自然也不可以使用strcpy(cOut,BufVal),因为遇到零就会停止,如果包中有00字节,就会造成数据不完整。


 


 









//进制转换


m=0;


memset(cOut,0,sizeof(cOut));


for (k=0;k<strlen(cLine);k++) {


         if (k % 2==1) {


                   cTmp[0]=cLine[k-1];


                  cTmp[1]=cLine[k];


                   cTmp[2]=0;


                   sscanf(cTmp,"%x", &lngTrans);


                   cOut[m]=lngTrans;


                   m++;


         }


}



 


首先初始化cOut的所有字节为0;


读取从文件中取出的一行;


每遇到偶数字符,就读出来两个字符,放入cTmp字符串,使用sscanf(cTmp,"%x", &lngTrans);


比如cTmp中存着”31”,理解为16进制转换出来,lngTrans=0x31;


然后再把转换出来的数据放入cOut中,得到要发出的数据包


 


如果想看看cOut里面存的内容:









unsigned char *p;


 


p=cOut;


for (i=0;i<strlen(cLine)/2;i++) {


         lr_output_message("package ready:%x,%d,%x",p,*p,*p);


         p++;


}



loadrunner中不可以直接引用cOut[0]的方式打印值,需要使用指针。连指针的地址都打给你看了,这下够清楚了吧。


 


 


5.
发送自己定义的数据包


 


建立链接我就不写了,发送自己定义的数据包:


lrs_set_send_buffer("socket0", (char *)cOut, strlen(cLine)/2 );


lrs_send("socket0", "buf0", LrsLastArg);


 


说明:


1.        
(char *)cOut
是因为函数的参数定义

int lrs_set_send_buffer ( char *s_desc,char *buffer, int size );


2.        
strlen(cLine)/2
不可写为strlen(cOut),一定要牢牢记住这里不是发送的字符串,而是一个二进制数据包;


 


 


 


6.
接收数据包到自定义缓冲区


代码:









char *BufVal;              //记录接收到的数据包


int intGetLen=0;           //记录接收数据包的长度


 


lrs_receive_ex("socket0", "buf1", "NumberOfBytesToRecv=4", LrsLastArg);


lrs_get_last_received_buffer("socket0",&BufVal, &intGetLen);



 


说明:


1.        
intGetLen
必须定义为int,而不可是long,为啥?函数定义决定的:

int lrs_get_last_received_buffer ( char *s_desc, char **data,int *size );


2.        
"NumberOfBytesToRecv=4"
此处loadrunner的帮助中例子写错了,当时我照着粘贴下来,死活报那个恐怖的<memory violation : Exception ACCESS_VIOLATION received>,后来仔细看了看,明白了,例子上NumberOfBytesToRecv前面多了一个空格,删除了就可以了;


3.        
定义接收数据包长度,这个参数只适应于TCP协议,UDP就不行了


 


 


7.
从自定义缓冲区读出数据


 


代码:









char cGetLen[5]="\0";      //记录接收到的前四个字节


 


memset(cGetLen,0,sizeof(cGetLen));


for (j=0;j<intGetLen;j++) {


         sprintf(cT1,"%02x",(unsigned char)*BufVal);


         strcat(cGetLen,cT1);


         BufVal++;


}       



 


 


说明:


1.        
初始化接收数组cGetLen所有字节为0


2.        
(unsigned char)*BufVal
BufVal指向的值一个个字节读出,按照无符号数解读为16进制和十进制,如果不设定为无符号数,碰到诸如0xA0,转换成十进制字符串就不是”160”,会变成一个负值”-95”,高位被解读为了符号;


3.        
cGetLen
不用定义为无符号的,他只是用来将16进制串转化为字符串写入日志用的,并不是存储的数据包


 


 


8.
如何释放自定义缓冲区


 


代码:









for (j=0;j<intGetLen;j++) {


         BufVal--;


}


lrs_free_buffer(BufVal);



 


用完了缓冲区BufVal后需要释放,否则BufVal不断的取得返回,就会越来越长,定位就变得麻烦,用起来不方便。最初释放的时候也是遭遇<memory violation : Exception ACCESS_VIOLATION
received>
。查看了例子,想了半天,终于明白了,我之前读取缓冲区操作了指针,而释放需要是初始的头指针,于是写了一段狗血的代码,通过循环,回到初始状态进行释放。-_-|||


 


 


 


 


9.
如何根据数据包返回计算为十进制数


 


接收数据的时候是分成两个步骤,首先取得四个字节,计算出后续数据包的长度,然后再指定长度进行接收。所以得到返回的四个字节后,需要计算出长度。这里我是一个字节一个字节转换为十进制的值,例如:


0x11 0x22 0x33 0x44=0d17 0d34 0d51 0d68=256^3*17+256^2*34+256^1*51+256^0*68


 


代码:









定义:


unsigned char cT2[3]="\0"; //记录接收到的10进制字符串


long lngGetData=0;         //记录后续数据包长度


int iByte=0;               //四个字节的单个字节的10进制数


int iaR[4]={0,0,0,0};      //记录四个字节的十进制值


 


 


for (j=0;j<intGetLen;j++) {


         sprintf(cT2,"%d",(unsigned char)*BufVal);


         iByte=atoi(cT2);


         iaR[j]=iByte;


         BufVal++;


}


 


lngGetData=iaR[0]*16777216+iaR[1]*65536+iaR[2]*256+iaR[3];



 


 


通过atoiASCII码转换为int值,比如cT2=”160”atoi后就成了数值的160


 


 


 


五.小节


 


学多用少是一个大的战略原则,尽可能用最简单最适合的法子解决问题,loadrunnersocket测试本篇中没有提到如何和参数打交道的问题,也没有描述UDPTCP的细节差异,接收报文也只是长度数据两段式的收取,没有讲到不确定长度使用终止串的收取方法,一篇文章终归难以尽言,抛砖引玉,如有错漏,不吝赐教。


 


 


代码和工具下载:


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testingba/4305645





转自:http://blog.csdn.net/testingba/article/details/75719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