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广阳梁山往事连载(一)(共计103篇)

 陶斋333 2015-01-19

      中国人  中国文物 专家 学者们……

 

 

                 一九七八年五月在中国《文物》《考古》及相关报刋登载了如下的报道:

 

  “《记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北京的五月,正是由春入夏的宜人季节,温暖的阳光铺洒在故宫金色的琉璃瓦上,把这座古老雄伟宫殿装点得分外绚丽。由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举办的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1978年5月在这里正式展出,有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一百另一个单位送来子展品。……”在这篇七千多字的报道中有一小段并不引人注目的文字,这样写道:

“还有一件蓝釉白龙纹梅瓶,小口丰肩,光彩夺夺。类似的器物,颐和园和巴黎卢佛宫各藏有一件,但器形比这件为小。过去国内外的研究者曾认为这种霁蓝釉出于明代的制作,近年来,我们已经有了确切的证据可以把它推到元代。”

     报道中提到的这件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的主人原先是扬州轻工机械厂的退休工人朱立恒先生,据称这件梅瓶是他家祖传之物。传到朱立恒这一辈已是第六代,传说他的祖上从宫中得到梅瓶后一直视其为家传之宝,只在每年的除夕夜才将梅瓶的画像挂在屋内瞻仰,初一丑时即收。

    1976年因担心地震遭到破损,朱立恒来到扬州市文物商店,当时文物商店收购人员查验后,开价16元可收,朱立恒嫌少,最后文物店经研究后,又多给了2元,最终以18元成交。这在当时国情下,给的价已经不低了。要知道 ,文革之中大多数中国百性将这些东西视为“封、资、修”“四旧”垃圾,能自收购给钱的地总比扔了強。如同当下收废品的一样。文革中一些资本家、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等家庭出身的人,都偷偷地将金银器、珠宝首饰等扔在河里,茅厕里…能有个收购的地,总比扔了強。无论多少钱,真知足,中国人。
     扬州市文物商店收下这件梅瓶后,由于对元代瓷器缺乏研究,根本不知何朝何代之物。所以将此瓶定为为清代瓷器,长期置于店内并未给予理睬更甭说研究。 
     1978年,北京举行“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扬州的这件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首次亮相,引发了国内众多博物馆的极大关注。已故的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先生见到这只梅瓶后激动不已,多少年后谈起此事仍溢于言表。我是陪着父亲参观展览的。他是国内及时接触到波普关于《中国十四世纪青花瓷》研究成果的人、又是于上世纪六十年即开始悄悄关注并收集整理元明青花瓷器的收藏人士(2003年病逝),他对“汇报展览”中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定性为元代遗存。据说当时已八十高龄的张伯驹先生对此展也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故宫博物院的杜乃松、单国强还发表了专题文章。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博物馆纷纷向扬州文物商店表示了想收藏此瓶的愿望。扬州博物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以3000元价格购得了此瓶。 

      这件令人叹为观止的国宝当年开价16元,18元成交,后又从3000元飙升至3.4亿、40亿元,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朱家是亏大了,而更多的人则对朱立恒先生及其家人充满了敬意,因为他们将如此一件精美的文物留在了扬州,成为了这座城市的骄傲。

 

[转载]广阳梁山往事 <wbr> <wbr> <wbr>连载(一) <wbr> <wbr> <wbr> <wbr> <wbr>(共计103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