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土摩托老师文章的一点推敲

 玉楼人醉杏花天 2015-01-19

热心粉丝转给我看一篇文章:@土摩托 写的《还在钻研佛法?你Out了!》(原文附后)。土老师是我很喜欢的科普作者,这篇文章里介绍的美国学者Dittus对斯里兰卡猕猴的动物行为学研究成果也很有意思。Dittus认为,要解决当地猕猴骚扰村庄的难题,必须改变当地佛教徒为了积德给猴子们投食的传统。科学研究的魅力就在这里,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尽可能精确的探索与解构,继而扩张人类知识与智慧的外延。

土老师在介绍完Dittus的成果之后笔锋一转,以“慈悲为怀”为例,指出:“佛教的所有宣教都是如此,仔细一想就都禁不起推敲。这事不奇怪,一个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人想出来的理论,怎么可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呢?”

这里有一个很小但很关键的错误。 我们今天讲的“佛法”,虽然奠基于这个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人想出来的理论之上,可从萌芽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我在《微言佛教》那篇小文章里讲过,今天我们看到的每一部佛经,其实都不是释迦牟尼本人说写,而是他的徒子徒孙们在他灭度后回忆整理的。(当时大迦叶在王舍城主持第一次集结,阿难、优婆离等人领衔送出经、律、论三藏,这才形成最初的经典与戒律。另有一批没被通知去王舍城开会的弟子,也不放弃起草宪法的机会,就自行在窟外集结,整理出的条款被后世称为杂藏。)

从那时开始至今,佛陀的思想就在不断“被发现被完善”。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门与宗派,今天中土众人谈的“佛法”,事实上是经历了历代宗师发展的集体智慧的沉淀与结晶。形式上最接近原教旨的上座部,反而只是其中不太受重视的一个单元罢了。而且这些宗派之间,还常常有教理上的争议,这也是佛法不断发展的另一个侧面写照。

所以,我第一个想和土老师推敲的是:佛法脱胎于释迦牟尼的世界观,却不等于释迦牟尼一个人的识见。您把“佛法”和“一个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人想出来的理论”直接划等号,历史上那么多高僧大德嘴里不敢说什么(他们倒不敢质疑,因为很忌讳被人说塞私货),却八成会气得从地底下坐起来的(当然咯,如果真的修为很好是只会微笑并且保持微笑的)。

以“佛法”为核心的佛教传播发展的过程,是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互相渗透的(甚至沾染了浓重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事实上也形成了宗教利益集团。百花齐放的另一面可能是泥沙俱下,所以释迦牟尼很早就预言了末法时代的到来)。作为东方文明史中很重要的一个章节,佛教与佛法的研究价值和科学一样不可忽视。拿中观、唯识与如来藏论的争议与统一来说,就是东方哲学里最精妙的理论发展进程之一。东方知识分子喜欢谈佛,除了装逼也是有科研乐趣的。这是我不能苟同土老师的第二点。

人类文明发展数千年,知识发现与迭代的速度极快,但今天的人类,在处理个体与生命,个体与世界关系上的纠结与烦恼却几乎没有减少过。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与世界,但如何理解人生,却不是单纯靠科学能解决的事儿。诚然“如今一个初中生所掌握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都要比释迦摩尼多很多倍”,但即便是诺奖得主,也难免有从宗教里寻找信念与慰籍的时刻。

佛法是可以讨论和质疑的,世界上也不会有绝对真理。所以我很高兴看到土老师的这篇有趣文章。

但很少有人能超越他所处的时代,释迦牟尼某种程度上做到了,“慈悲为怀”的背后是对人与世界反省后的觉悟与悲悯。这是人类文明永续进程里不可缺少的一道盐。

附:《还在钻研佛法?你Out了!》

土摩托

我先来讲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

我在斯里兰卡的时候,专程去古城Polonnaruwa拜会一位名叫Wolfgang Dittus的美国动物学家,他从1968年开始就一直待在斯里兰卡研究猴子,BBC曾经在1997年拍过一部关于斯里兰卡猕猴的纪录片,就是请他担任的科学顾问。Dittus的斯里兰卡太太专门为我放了一遍这部电影,好看极了。

还在钻研佛法?你Out了!

这部片子名叫《寺庙部队》(Temple Troop),主角是一群居住在Polonnaruwa古城遗址里的猕猴。片子表现了它们平时的生活状态,包括觅食、育儿、求偶和抢夺王位等等常见戏码。但这片子有个很少见的桥段,就是猴子进村抢粮食,真的是见啥抢啥,连面粉口袋都不放过,不少镜头逗死个人。不过被抢的那户人家可就不怎么高兴了,谁愿意下班回家看到屋子里一片狼藉呢?

因为这件事,斯里兰卡政府收到很多抱怨,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只能建议有关方面派人去抓猴子,然后放归山林,结果可想而知,猴子们很快就又溜回来了。走投无路的政府官员找到Dittus,让他出个主意,这位科学家轴劲儿上来了,干脆写了篇论文,发表在一份动物保护期刊上。该文得出的结论是:斯里兰卡佛教徒出于积德的心理,经常主动喂猴子,这才是猴子进村抢粮食的根本原因。要想彻底解决猴子抢粮食的问题,比如改变佛教传统,不再投食。

“猕猴是群居的灵长类动物,实行的是等级制度,高等级的猕猴优先获得一切资源,包括食物和配偶。自然状态下的猕猴是不会主动分享任何资源的,只有低等级的猴子遇到高等级的猴子时才会这么做。”Dittus对我解释说:“所以在猕猴们看来,人类是低级别的动物,从人类那里抢食物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换句话说,人类觉得喂猴子是在做慈善,猴子们却把这一行为看成是示弱的表现,反而瞧不起人了。”

还在钻研佛法?你Out了!

Dittus还告诉我,因为经常可以从人类那里吃到高热量的食物,Polonnaruwa的猕猴种群数量激增,但猴子们大都超重,健康状况普遍不如真正野生的猴子。另外,斯里兰卡佛教的存在也影响了大象的保护。虽然政府很早就颁布法律,不准猎捕野象,但斯里兰卡佛教组织坚称大象是佛教的圣物,佛教寺庙需要大象作为佛教仪式的道具,逼得政府对他们网开一面,结果盗猎分子钻了这个漏洞,导致目前斯里兰卡大象盗猎猖獗,屡禁不止。

“慈悲为怀”一直被认为是佛教极力宣扬的信条,但在对待猕猴和大象的问题上,慈悲的结果却是害人害已,得不偿失。

--------------理论分割线-------------

这几年佛教在中国有复兴的迹象,我朋友当中有好多钻研佛法的人。我去年和今年分别去了趟印度和斯里兰卡,重点关注了佛教的诞生和传播过程,纠正了自己原有的很多偏见。原来,释迦摩尼本人是一个具有同情心的知识分子,他生活的时代正赶上雅利安人统治印度,来自雅利安的高级僧侣(婆罗门)利用种姓制度欺负当地土著,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前身)宣扬轮回说,信徒们相信自己下辈子还得受苦受难,永世不得解脱。释迦摩尼经过反思,认为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才是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根本原因,所以他一生致力于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偶像崇拜,反对祭祀杀生,不赞成婆罗门具有天赋特权,支持用道德标准代替世袭制度。他还反对咒语和巫术,认为这是婆罗门教的愚人糟粕,一个人不可能通过念咒达到涅槃的境界,而是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冥想和思考来实现。

还在钻研佛法?你Out了!

这些思想有的现在看来仍然不错,有的却已经过时,这是因为释迦摩尼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得出这些结论的,肯定会有局限性。就拿“慈悲为怀”来说,如今的印度人不杀牛,貌似很“慈悲”,但其实这个习惯只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历史环境而已。雅利安人最早是吃肉的游牧民族,祭祀杀生是常态。印度的原住民务农为生,牛是用来犁地的,非常珍贵,所以逐渐变成以牛为尊了。

同样,印度和斯里兰卡人之所以吃素,也和环境很有关系。这地方气候炎热,肉类很难保存,再加上人口太多,吃肉是养不活那么多人的,这才改为素食,和佛教宣扬“慈悲为怀”没什么关系。

这两个当年的好习惯发展到今天,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印度的牛就不说了,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妨碍交通,是印度现代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素食传统也有问题,一来容易造成营养不良,二来现在米饭供应充足了,蛋白质却因素食而供应不足,于是吃素的人很容易补偿性地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这就是为什么斯里兰卡人普遍偏胖的主要原因。

还在钻研佛法?你Out了!

事实上,佛教的所有宣教都是如此,仔细一想就都禁不起推敲。这事不奇怪,一个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人想出来的理论,怎么可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呢?如今我们已经有了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气象科学、心理科学、环境科学……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已经比古人上了好几个台阶。如今一个初中生所掌握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都要比释迦摩尼多很多倍,更不用说如今在研究所里做学问的那些真正的学者了。如果你真的想弄清一些严肃的问题,去读读这些学者们写的书吧。都21世纪了,还在钻研2000多年前提出来的理论,纯属浪费时间。

-------------八卦分割线-------------

最后提醒各位,美国迪斯尼公司计划在2015年地球日那天上映一部关于斯里兰卡猕猴的纪录片《猴子王国》(Monkey Kingdom),这片子也是由Dittus担任的科学顾问,我在他家看了粗剪,同样很赞,喜欢野生动物纪录片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