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

 自赏一枝花 2015-01-20

                                             “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    

         近日,偶与同事谈及语文教学之事,引出对“希望”与“希冀”这两个词的讨论来。都认为“希望”与“希冀”同义,只是一为口头语一为书面语。查词典果然如此:希冀:〈书〉希望①。但,事情只是这么简单的吗?


        我觉着这事儿还有些学问可考究,因为,与“希望”有瓜葛的除了“希冀”,还有“冀望”一词呢。因为“冀望”在词典中也是这么解释的:〈书〉希望②。如此,“希望”与“希冀”“冀望”这三者纠结在一起了。这三个词,需逐一考察。


       “希望”最常用,就先分析它。


        常听长辈说:“最希望后代有出息。”常听年轻人说:“最希望父母健康长寿。”


       上面句子中的“望”字是动词。   


       平日里我们更常听到““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常听人在危难时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一定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这些话中的“希望”是名词。


       人们说“希望”这些话时,不管是它是动词还是名词,神情都很是严肃态度虔诚。看来“希望”这事儿应该是很庄重的吧。那么,“希望”是什么意思呢?这作为动词的“希望”最基本的意思是什么呢?


       由于名词的“希望”含义是由动词引申而来的,要考究“希望”的本源含义,就须由动词的“希望”入手。


       《辞海》对动词“希望”的解释是:内心盼望达到某种目的③。《现代汉语词典》对动词“希望”的解释是: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④。 


        纵观上两种辞典的解释,“希望”就是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是对未来的某种美好愿景的期待。因此,“希望”的词义重心落在“望”字上,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期待”。


       下面从“望”字的甲骨文字形来寻究的它的这个含义的根源。“望”的甲骨文写作““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它的上面是个““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臣),这是一只睁得大大地向下看眼睛;下面是个““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tǐng,注意它不同于“壬”rén);““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的上面是个“人”(“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中间是土堆(“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最下边是地平线““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人挺立在高高的土堆上。整个字上下会意为:人站在高处,举目远眺。人所以举目远眺,当心有所欲,意有所向:或等期待朋来亲至,或期待物至景现。即“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或结果。”后来“望”字经过几次变化成了现今“望”的字形,已经失去原形了,弄得不好理解了。    


        “希望”这词中的“望”已然清楚,是“期待”的意思。而“希”是什么意思呢?且“希望”这个词中所隐含的“美好的愿景”这个意思从何而来呢?它与“希”有什么干系呢?这又很有必要弄清楚“希望”中“希”的意思。

         其实,“希”是“稀”的本字。汉印的“希”写作““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上部的““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爻)表示交织的丝线,下面的““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巾)是织成的“布”。字的本义:经纬交织得宽疏的麻(葛)布,名词。由“宽疏的麻布”引申为形容词“稀疏”,再由“稀疏”引申为“少有、稀罕”。如:“鼓瑟希。”(《论语·先进》)又,“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又,“天下希及之。”(《老子》)当“希”表示“麻布织得宽疏”的本义消失后,就再加上“糸”另造“絺”来代替。而表示“稀疏”之义则借用禾苗不密的“稀”来表示。   


        从“希”就是“稀”的本字看,“希望”的“希”意思用的是它引申义:少有的,稀罕的。俗语说“物以稀为贵”,越是稀少越珍贵,越珍贵就越想得到。以此而论,“希”的含义侧重于“珍爱”。所以“希望”才会有“极想获得的某种目的或极想出现的某种情况”的意思。“珍爱”应是最原始的“希望”的含义吧。这样,人们在说到“希望”时都显出庄严的神态也就不难理解了。


        “希望”一词的来由,告诉我们,人不仅应该珍惜自己的未来,还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另有一说:“希”又是“睎”的通假字。而“睎”的意思是:企望、仰慕⑤。由“希”通“睎”看,“希”有“企望”与“仰慕”二项。“希”以“企望”解,企望,是“踮起脚跟而望”,表现“望”时情态以强调盼望得到的意愿的强烈。若以“仰慕”解,则“希望”为“敬仰思慕得到某种目的。”这两个解释当然也通。问题是“希”这一含义是后人假借“”而来的。算不得“希望”中“希”表示珍贵的,极想得到这一含义的本源。


        最后分析“冀”字。


        说到“冀”字,勾起了我小时的一件趣事来。


        记得小时候,大约是十三岁吧,有一次放学后到一姓姚的右派住的破祠堂处玩耍。我们管他叫“姚叔”,他见了我背着书包,就笑问我读几年级了。听我说是读小学四年级(潮汕地区农村旧俗小孩读书年龄为九岁)的回答后,又笑着要我朗诵唐诗。记得我当时读的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他听后就说我是个读书的料。还说“少年莫负读书之寸阴,莫负父母之冀望……”当时见他说这话时一脸的严肃认真,就觉得“冀望”应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虽不怎么明白“冀望”的确切含义,但平日里听过老师说过类似“不要辜负老师、父母对你的希望”的话,心想,或许“冀望”就是“希望”吧。于是,后来在小伙伴们面前有时也卖弄起“冀望”来。没想,引来的不是小伙伴的“惊讶”反而是一阵哄笑,说是“文绉绉的听不懂。”这事当时给我很大的“伤害”——好长一段时间不敢与同学争辩什么知识。后来这件事也渐渐淡忘了。我少年时说“希冀”遭受冷遇,大概是因为说了太文雅的书面语的缘故吧。


       “希冀”或“冀望”显得过于“文绉绉”,问题应该是出在这个“冀”字身上。


       “冀”是什么意思呢?从“希冀”就是“希望”看,“冀”就是“望”;从“冀望”也是“希望”看,“冀”又是“希”。即,“冀”可以是“希”也可以是“望”。怪不得词典对“希冀”与“冀望”都解释为“希望”。但这简直就是一笔糊涂账。虽然有“书面语”加以区别,但这显然不足以释“冀”为什么就是“希”就是“望”的疑问。


       “冀”的本义究竟是什么?

       原来,“冀”与“翼”本同源,后分化。”甲骨文未见,金文已见的有三种字形:其一为“ “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其二为““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其三“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 “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的下边;““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与““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的中间都是个“ ”()字,“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的本字,表示披戴面具。其一“ “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上边是个“飞”字表示身披羽装,尝试飞行。其二的“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上边是个“羽”字,中间是“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下边的““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是“双足”。强调飞行所需的羽装及以足助跑。人类自古向往飞翔,古人尝试在身上系着人工翅膀,梦想借以产生风力而飞天。这个“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后来就定型为“翼”。其三的“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上边的“ “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应该是将“羽”误为“北”字(“北”即,后背、肩背)。这个““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后来定型为“冀”。从分析可以得知,不管是“翼”还是“冀”,它们同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系翅试飞”,一是“梦想、向往”。后来被专用为表示“鸟类的飞行器官——翼翅”名词含义,“系翅试飞”动词含义消失;而将表示“梦想、向往”的含义由“冀”承担。           


“冀”的含义侧重于“向往”,“望”侧重于“期待”。两者稍有差别。


        篆文的“冀”将金文的““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写为““希望”何珍贵,“冀望”何文雅”,楷书成了现在的“翼”和“冀”中下部分異”的形态,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字形。


        由于“冀”字的含义源头过于古老,多用于文言文。而现代用它来组的词极少,仅有上面讲到的“希冀”、“冀望”和另一个叫“冀图”的三个。它们都很古雅,因而被认为“文绉绉”也就不难理解了。


       明白了“希望”、“希冀”与“冀望”的意义由来,也许就明白了这么一个做人的道理:希望在未来,希望是美好的,任何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未来,珍惜自己的希望。同样,也要为他人创造美好的未来,给他人以希望。让这个世界充满美好的希望。              

 

[]

 ①《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第1343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第602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9月第1版第940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第1343

⑤《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会19999月第1版第94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