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米黄汪:可穿戴设备的下一站是智能手表

 罗百列 2015-01-20
  两年前的CES2013,我独自一人来到拉斯维加斯,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Pebble,看到I m Watch,看到Withings、FitbitJawbone。这些美国和欧洲的Startups刚刚发布了他们最重要的一些创新产品,比如手表、手环、智能秤。

  当时整整一个星期,带着迷茫和思考,我每天除了去啃两个汉堡,就是在展馆每一处看展品。那时候,我们团队还在做研发一些新型平板电脑,其中一款后来作为全球首款投影平板电脑获得了本年度的美国CTIA创新技术大奖。尽管当时平板电脑市场如日中天,但如同赌城深夜的温度,我已经感到十分的寒意和深深的恐惧。

  于是我在想,也许是该下赌注的时候了。

  我让团队在2013年全面转向可穿戴领域,研发智能手表产品,成为了当年国内两支真正量产智能手表的团队之一。2014年,去繁就简,华米推出小米手环而大获成功。2015年,历史又回到原点。我们重新开始思考智能手表。于是,我们再次来到拉斯维加斯的CES。

  CES 2015还是一样的喧嚣和热闹。可穿戴产品甚至在著名的威尼斯人酒店单独开辟了展馆。然而对比两年前,我实在找不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和创意。这让我陷入深深的失望和彷徨。苹果Apple Watch迟迟未发,各大厂商的智能手表产品也都差强人意。

  这让我确信,谁要赢得智能手表这场竞赛,不在于你提前抢跑多长时间,也不在于你的技术能力有多强,而在于你想好了没有——智能手表到底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所有没有思考清楚就做的产品,都将成为废品,再强的市场营销和品牌背书,最终都只是忽悠消费者掏钱玩3个月之后就锁进抽屉里,成为电子垃圾。

  在小米手环之前,有无数个手环,有国际大牌,也有创意新品,但我相信是因为小米手环的清晰定位所带来的简洁有效的设计,从而给用户带来了清晰价值和巨大粘性,最终赢得了市场占有率,让它成为中国市场的冠军,也让中国可穿戴产品给全球市场带来震惊。

  在过去的2014年里,小米手环不仅是计步和睡眠检测的工具,也是无声闹钟和来电提醒的最佳方法。我们不仅仅给小米手机用户提供屏幕自动解锁功能,也支持了所有Android 5.0智能手机的SmartLock自动解锁功能。我们同时提供了Android版本和iOS版本的APP,并且接入到苹果Healthkit生态系统,给更多的第三方APP提供数据分享。我们已经和第三方合作伙伴如薄荷网一起为手环用户提供了19天减重免费服务, 2008年奥运会场外救助服务商提供的免费运动救助服务,甚至还有快的打车的3万步免费兑换券服务。

  只要能给小米手环用户带来价值的事情,我们都会去做,而且我们都是开放地与第三方合作。最近,公交车神器“车来了”APP和华米团队合作,让全 国25个城市的小米手环用户能在等公交车的时候,享受手环震动提醒“车来了”的温馨服务。小米MIUI的同学们则已经在开发版发布了“手环免密支付”功 能,让用户通过MIUI来实现小米手环小额支付的认证。

  我坚信一点:智能手表要 成功,就要想清楚它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是什么。这的确非常困难,因为智能手表是一个新品种,没有人能凭空知道它应该具备什么功能。幸运的是,有大量的小米手 环用户告诉我们,他们需要什么;同时,数百万小米手环用户所产生的大数据分析,也让我们对智能手表应该怎么做,有了一定的认识。

  华米团 队对智能手表这个品种怀有深深的敬畏之心,不知道前面有多少个坑,等着我们踩进去。是工艺条件难度,还是规模生产困难?是想当然的功能定义,还是无知者无 畏的大招?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想清楚,再想清楚。我为此组织了华米北京、合肥、硅谷的3个强悍的团队一起工作,迎接这场艰难的挑战。

  不管是智能手环,还是智能手表,我始终坚信:它是把人类无感地连入互联网世界的最佳工具。人类的真实情感将通过可穿戴产品融入未来的网络世界,而可穿戴设备将帮助人类无感地操控和接入未来的智能硬件环境。是的,不管怎样,它都不应该是人身上的一件累赘,否则它将不会成功。

   在CES 2015展会的最后一天,我徘徊在主场馆各大巨头展台,路过三星、LG、Intel,感受了很多强大的黑科技。最后在稍显落寞的巨头Sony展台,我听到 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Dangerous》,那一刻眼眶一热,深感人类需要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让科技把我们内心所需要的那些东西表达出来,那是音 乐,是爱,是怀念。

  2015,注定是精彩的一年。

  PS:如果,你对独立思考和设计一个新物种怀有深厚的兴趣,也或者,你对创造另一场智能可穿戴的产品传奇充满期待,愿意加入华米,一起思考,一起创造,欢迎投递简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