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家 -- 宿悦

 海涛书屋 2015-01-21

 书法家-- 宿悦 


 


 



 
品味文艺雅趣<BR>宿悦书法新作展在京举办

 

品味文艺雅趣<BR>宿悦书法新作展在京举办

品味文艺雅趣<BR>宿悦书法新作展在京举办


 
 
 
品味文艺雅趣<BR>宿悦书法新作展在京举办

 
        宿悦,别署宿月,大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协会员,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自幼在父亲指导下学习书法。15岁时,拜骆舒焕先生为师,书法初学柳公权,后转习褚遂良,行草以二王为宗,兼习金文及小篆。篆刻入手西泠八家,后攻习汉印及战国玺,尤其于
宿 悦        宿 悦
后者用功最勤。
        1980年初,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书法比赛,获一等奖。1981年开始在《书法》、《人民日报》等数十家报刊上发表作品,逾百次。
       1988年由中风文联班版公司出版《宿悦篆刻》。
       1990年由香港大道文化出版社公司出版《宿悦篆刻(作品精选)》,同年,经启功先生亲自推荐,被中国书协吸收为会员。
       1990年5月参加中国书协“书圣杯国际书法展”。
       1991年参与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的编选工作.
       1991年5月参加中国书协“中直会员作品展”。
       1992年6月参加“第二届北京.、东京书法联展”。
       1994年入选《中国文艺家传集》第三部书法卷。
        2002年入选《中国书画艺术辞典》印人集录.
        2005年全国发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系列中国邮政明信片《宿悦专辑》一套。
        2005年底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宿悦书法篆刻集》。
 
品味文艺雅趣<BR>宿悦书法新作展在京举办
 

        近日,宿悦书法新作展在北京荣宝斋大厦举办,此次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主办的书法展览汇集了书法家宿悦近年创作的部分书法作品,其中,有中楷千字文六条屏和小楷佛经长卷。另外,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宿悦楷书千字文》也将同时面世。同时,在展览中还有翰典艺术馆提供的十余方传世藏砚供观者观赏,并有茶道及琴家现场抚琴,读字、赏砚、听琴、品茗,可令观者全方位尽享文艺雅趣。

静享书法乐趣

        宿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文尔雅的谦和和不善谈吐的内敛。也许,是天性中的沉稳奠定了他的书法天资,又或者,是书法中的情怀造就了他的淡然从容。

       1964年出生在北京一个革命干部家庭的宿悦自幼留心翰墨,酷爱书法篆刻。七八岁时,宿悦在父亲宿世芳的精心指导下开始正式学习书法,临写柳公权的《玄秘塔》。和很多小孩子被迫学习不同,宿悦似乎一看字贴就来了兴趣,拿起毛笔更是上手很快,表现出一种超常的悟性。15岁时,宿悦正式拜师我国著名书法篆刻家骆舒焕先生为师。

        自师从骆先生后,宿悦更加如鱼得水。骆先生根据他的实际水平系统科学地教授其书法、篆刻和古代汉语、古典诗词,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从如何选贴、读贴、临帖、用笔结字;到如何选石、操刀、打印模和收拾;再到如何读书、做人,以提高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水准和思想情操。宿悦与骆先生整整学习了五年,他牢记师父的教导,求精不求快,求深不求多。

书法艺术非同一般,其特质注定了它要是一种大器晚成的艺术,是常年累月的功夫,是心血汗水的成果,既不能仅靠聪明才智的天资,又不可仅凭心血来潮的灵感。古人认为,要学习书画艺术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清人沈宗骞在其《芥舟学画篇》中说过:“从事笔墨者,初十年但得略识笔墨性情,又十年而规模粗备,又十年而神理少得,三十年后乃可几于变化。”宿悦深谙其道,并把唐代孙过庭“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学书名言铭刻于心,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静心钻研中感悟书法的神韵与精髓,同时,也滋养着自己的身心。

如今,不仅是书法与篆刻,与其相关或相近的艺术门类宿悦也都尝试学习,摄影、古琴,所有与灵魂相通的艺术门类更是成了宿悦的兴趣爱好。

感受文人风骨

有人曾如此形容宿悦:“喧嚣背后有沉静,浮躁面前有克制,心无旁骛,气静神闲。”在宿悦的书法作品中,同样体现着这种这种情怀。

除了坚实的传统功力外,宿悦的书法作品中最显著夺目的特点就是气韵生动,瘦劲而飘逸,刚健中含婀娜。基本上做到了唐人孙过庭强调的“智巧兼优,心手双畅”,“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书法贵在内美,有内美才能摄人魂魄,观之、读之,总有新意蕴含其里,于字里行间读阴阳昏晓;于笔致墨象看人生气度。所谓愈久常新,神彩焕然,此乃历代名迹气贯古今、千载不朽的原因之所在。宿悦通过临习古人,研读名篇来澄心静虑、抱朴守真,于是慎终如始地对待艺术、对待人生,寓人品于书品之中,使艺术的魅力不断在实践中展现和升华。

佛家语:“灵台清静,静能生慧,慧能生智。”道家也说:“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昭德新编》中写到:“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心清静、意清静,智慧即会涌现。宿悦的作品所体现的正是“静能生慧,宁静致远”的一种意境与追求。许多品赏过宿悦作品的人都会感叹,一股喧嚣背后的沉静、磨砺之后的纯朴质感会扑面而来,不断地向观者传达着作者平和的创作心态。

重拾汉字情怀

在当下这个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有多少人已经许久未动纸笔书写过内心的情怀?见字如面的快乐之感似乎早已被加速度的生活抛在身后。虽然,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在敲打键盘写字,但是,汉字之于我们,似乎已经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汉字之美更是早已被人们忘记,无处提起。

也许,正是因为现实已经变得如此严酷,书法课才会被教育部重新硬性提上课程表,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都要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除了官方态度,文化学者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呼吁对于书法与汉字的尊重与重视。华语小说家张大春出版《认得几个字》谈汉字里的故事;美学大师蒋勋用《汉字书法之美》谈汉字造型的美感;资深出版人唐诺则以《文字的故事》来谈甲骨文延续发展过程的汉字文化。他们各自把汉字之美写得通俗、有趣、有创见,纵横捭阖,落英缤纷。

如今,宿悦则用自己的书法作品来唤醒人们对于汉字最直观的感官体验,使人们重新感受汉字中的博大精深与文化情怀。看宿悦的小楷长卷《道德经》,立即感受到他神闲气定的人生态度,其扎实的楷书基本功更加使他的笔墨顺从思绪的排遣。“得心应手”、“心手双畅”,这是古人对书法审美高境界的一种物化比喻,这两个词用在宿悦的作品上也最为恰当。单字结构端稳而时出机巧,笔墨流丽不拘于楷书用笔,行书的率意穿插其间,给人以一种放松和酣畅的快感。

当面对如此气定神闲的书法作品时,也许你会感受到一种早已久违的幸福之感,那是一桌,一椅,一扇,一张纸,一支笔,一炷香就可以创造的美好世界。

出版作品 :

一九八八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宿悦篆刻》,一九九〇年参加中国书协“书圣杯国际书法大赛”获优秀奖,一九九一年书法作品参加“中国书协中直会员作品展”,一九九二年六月参加“第二届北京 东京书法展”,书法作品被北京图书馆收藏,一九九四年业绩入选《中国文艺家专集》第三部书法卷,二〇〇二年业绩入选《中国书画艺术词典》印人集录卷,二〇〇五年发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系列《宿悦专辑》中国邮政明信片一套,二〇〇五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宿悦书法篆刻集》,二〇〇六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宿悦书法篆刻精选》,二〇〇七年团结出版社出版《宿悦书道德经》,二〇〇八年团结出版社出版《宿悦书金刚经》,二〇一〇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宿悦书药师经》,《宿悦写经》精装本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