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老玉米棒 2015-01-21

2020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主讲人:胡鞍钢

 

前言: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呢?我想主要是如何来认识战略机遇期。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上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战略机遇期。他讲到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什么会是一个战略机遇期,如何从历史视角,国际视角对此做出分析,我从那个时候不断的做一些研究来讨论这些问题。

 

    我认为中国确实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就需要抓住天时,利用地利实现人和开创未来,从而能够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我们需要讨论那些问题?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从国家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认识为什么我国处于发展的机遇期或黄金期。另外简单回顾从1949年到今天59年的时间,从1978年到今天改革开放30年形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线图,是如何发展又如何演进的,围绕2020年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我们应该怎样界定中国社会,我们称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另外2020年,中国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十六大包括十七大报告都提出了总体的目标,具体有哪些更重要的发展指标。另外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现在也成为世界的经济大国、贸易大国,中国的崛起或者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世界会产生什么样的重要影响,会对世界整个人类发展的进程做出哪些重要的贡献,围绕这些话题我们将逐一进行介绍。

 

一、国家发展生命周期

    通过长期的对当代中国的研究,我逐渐形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看法或者说提出了一个基本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会迅速崛起?它崛起的背后本质是什么?借鉴像产品生命周期等类似的思路也包括汤英比(音)所谈到的文明周期,我提出一个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思路。

国家发展生命周期可以简单的划分为四个阶段,如果有A国和B国相互竞争,可以根据该曲线图看出:横坐标是指时间坐标,纵坐标是指一个国家国力的指标在世界总量的指标。假如A国和B国有两条曲线,我们可以看到A国进入准备成长期,但是B国还没有进入,那么A国就开始进入到迅速成长期,B国被迫作出响应。到A国开始进入到强盛期的时候,B国才开始进入所谓成长期。而后当B国进入迅速成长期的时候,A国反而进入到衰落期。当然这只是一个A国和B国的竞争了,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200多个国家,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也由于经济全球化越来越一体化,一体化是一个基本的趋势,但竞争是本质。

(一)如何衡量一个大国的崛起

     我们采用了四个重要的重量指标。事实上世界200多个国家真正对世界起决定性作用确实也就是八、九个国家,它们几乎占了世界人口或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国崛起的定义是一个大国主要指标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持续上升,该持续被界定为至少是一代人的时间。如至少25年的时间,那么反过来,把大国的衰落定义为国家的主要指标占世界总量比重持续下降,也至少一代人的时间。因此可以看出衡量大国崛起是可以用很多定量的指标来进行描述的,而且这些指标都是相对量,不是绝对量,它不仅相对于其它国家,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世界总量。如果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生命周期,就需要对这些指标做一些判断和分析。

1、经济总量或GDP

一般来讲按照1990年的国际美元值来看一个国家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当然我们选用的是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一般不采用汇率法的方法计算。

2、国家出口总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比重

这一点也做过大量研究,从1820年的数据开始计算,当然对于中国来说主要是指1870年以后,这反映一个国家在世界进程中国际竞争能力,特别是对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

3、工业总产出

  指一个国家的工业总产出占世界总量的比重。现代化的本身上是工业化,实际上所有的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出的指标都是上升的,当然一个国家在全世界比重经济总量的下降也是与工业总产出指标的下降忧戚相关。当时从1750年到1980年的时候进行过研究,但是1980年以后的数据则更多的采取世界银行的数据。

4、人口规模

即人口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这个指标是一个替代指标。我们想用总人力资本,即一个国家平均受教育年限,如人口15岁或者60岁以上,有的国家还用25-64岁人口,不管用哪一个指标,乘上15-64岁人口,都能反映一个国家人力资源在整个世界的情况分布。

5、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这一项是我们的创新,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大体用了八大类战略性资源二十三类指标,基于世界银行数据库来进行计算。

由此我们用五个方面的数据可以对世界做详细的计算,事实上可以利用前面四个指标计算从1820年或早一点1750年到2005年,后一个指标因为涉及到数据的局限性,因此只能计算1980年到2005年期间几大国综合国力的变化。最近我们又把这个数据进行了阿特倍。通过该数据可以看到全世界主要大国大体有两类曲线,一类称之为倒U字型——一开始比较弱小,然后开始上升达到高峰而后下降。如英国、俄国、前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如日本,日本高峰期出现在1990年到1995年。另外一种类型称之为V字型,主要指中国和印度。不同的国家的崛起方式是不一样的,中国和印度是特例,这两个国家之前在全世界都是比较强大的,而后迅速下降。

通过对七个大国定量分析发现,如果从1820年之后的数据观测,确实存在国家生命周期的规律。如1820年到1950年,中国属于下降期,西方国家包括日本都属于上升期。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处于上升期,而其它国家恰恰又处在下降期。若把这个数据再延到2030年,其实这个规律就更加明显。最近安格斯一项重要的研究发现,1820年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印度占16%;到1952年,这两个国家合计GDP总量从世界的48.9%降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9.2%。到1978年,两个国家的比重仍然在8.2%,而后开始上升,到2003年根据最新的数据,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总量的15.1%,印度已经达到了世界总量的5.5%,两个国家合计已经是世界的五分之一。尽管两个国家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到了2030年两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就可能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可以看出中印两国都显示出国家发展的生命周期,先衰落后兴起。反过来看欧美日三大经济体,这些国家的高峰期基本上在二次大战之后,都曾经达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56.8%。由于中印的崛起,之后这些国家的数据开始下降。计算到2003年,这三大经济体相当于世界经济总量的46.4%,到2030年就大体相当于世界的三分之一。因此可以看到2030年世界格局有两个太阳,一个是西方的太阳,大体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一个是东方的太阳,中印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世界主要是由大国决定的,只不过中印两国作为现代化的落伍者和现代化的追赶者,将来也有可能成为强盛的现代化国家,该趋势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就会越来越明显。这还只是预测到2030年,到2050年,中印经济体的规模基本上就会超过欧美日三大经济体。

(二)中国发展的生命周期

   1、中国发展生命周期的概况

对于中国发展的生命周期我也做过一些研究和讨论。从历史的视角包括从国际的视角可以看到:假定从公元元年汉朝开始到1500年这1500年的时间,中国既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又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1500年之后,中国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并且在西欧国家迅速开始不断的蔓延、扩散,传播,到1820年将近300多年的时间,中国仍处在世界农业文明的高峰,但却处于长期的停滞期,尽管此时的中国国力是强盛的,但也意味着它而后一旦跟工业文明交锋,衰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从1820年到1949年是农业文明、农业经济、农业社会的一个迅速衰落时期。

当时的中国,无论创新能力还是创新的速度、范围,以及传播的范围,都无法与工业文明竞争。到了1949年,中国就已经迅速沦落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当时确实是东亚病夫的中国,一盘散沙的中国,它成为现代化的落伍者,甚至1949年、1950年人均GDP1820年时还低得多。按照国家生命周期理论,从1950年到1980年认为中国进入到所谓现代准备成长期或者说初步成长期,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从1980年到2020年大约四十年的时间,中国已经进入到经济起飞阶段或迅速崛起期,开始迅速追赶发达国家,五类指标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非常有可能再次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到2020年中国开始进入国家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强盛期。这时期如果一直延续到2050年,我国就基本实现现代化或者基本实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当时第三步就曾经设想中国人口为十六亿,人均收入可能会达到4000多元。而事实上我国在2020年就可能达到或突破人均收入4000美元,提前实现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中等发达国家的设想。当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正是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从而融入到全世界,也对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2、中国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根本原因

而且中国的生命周期也有可能会影响世界的发展周期,后面还会有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为什么一个国家会有发展生命周期呢?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先衰落后复兴呢?引起现代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根本原因创新。国家衰败的动因就是不能够创新,甚至压抑创新,限制创新。因此一个不能创新的国家一旦与国际竞争,如1840年后中国不可能孤立的在世界体系中生存,因此一旦和工业文明冲突以后,中国社会的衰败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胜,但整个体制和文明并不发生根本转变的话,而后还是会挨打,落后就要挨打。那为什么从1949年以后中国又开始崛起了呢?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不断的鼓励创新,不断的在创新,因此中国很快从世界最低的起点上开始崛起,并从1978年之后进入到迅速成长期,都是因为出现了加速创新、全面创新、大规模的创新。1978年中国人口达到9.6亿人,每个人的创新就会产生了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或巨国规模效应。正是由于中国自身的创新才形成了中国的一条道路,这条道路被称之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也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道路,是中国自己的道路,我们把这个道路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为什么进入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处于战略机遇期。当然我本人在1988年撰写的第一份国情报告《生存与发展》,就意识到中国可能会在1980年前后进入经济起飞阶段。这个经济起飞就像美国1870年到1913年持续30年的经济起飞,当时我们所预测的经济起飞的数据也不过就是对中国经济率的估计,可能也就6- 7%。但事实告诉我们到今天将近29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高达9.77%,比当时的设想的要高得多。因此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如果能够持续发展到2020年,从1978年到202042年期间保守估计中国的GDP总量可能是1978年的42倍。简而言之,42年可能就是42倍的GDP,这打破了人类历史的记录,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发生的。

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路线图

(一)中国现代化路程或国家生命周期是如何继承的

中国的现代化的路程是相互继承和相互关联的。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或初步成长阶段始于1949年,一直延续到1977年。而早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大中就已设想中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构想。1964年,周恩来总理代表毛泽东同志正式提出到本世纪末,也就是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很可惜当时发生了文化大革命。1975年,毛泽东同志再次重申这个观点,由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事实上这个政府工作报告是由当时的邓小平副总理支持起草的,这就是中国当时现代化的路线图,即希望到2020年能够实现四个现代化。

1978年,中国进入现代化的迅速成长期或经济起飞期,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及时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到2020年实现长远的目标,但同时也提出到1990年的阶段目标。到1987,我国已经提前实现了第一步走战略设想。因此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又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当时邓小平同志也曾经谈到,后两步走也就是2000年的目标和2050年的目标他是看不到的,但是他认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要比我聪明,他坚信是可以实现的。事实上我国到2020年人均GDP可能超过4000美元,这正是邓小平同志当时的长远设想,我们是可以提前实现这一设想的。

进入新的世纪,党中央不断提出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大战略。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上提出了三步走设想,包括2010年、2020年和2050年的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上又进一步讨论了第二步走的战略设想,因此我将后面的三步走称之为“新三步”,以区别邓小平同志在20年前提出的“老三步”,“新三步”与“老三步”实际是继承、不断调整和提升的关系。

因此可知,几代领导人所提出的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实际上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一直设计到2050年。2020年第二步走战略设想是关键的阶段性目标,设定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对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两个基本不变非常符合中国的基本事实和基本国情,他讲到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重申了1956年党的八大对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看法。这两个基本不变仍然是我们制定长远战略目标的国情依据。

(二)中国目前现代化过程的含义

中国经济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历经了结构的迅速变化。如何更加专业化的对中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再认识?除了学习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两个基本不变,我自己也对这个问题也有进一步分析。因为毕竟现实情况和十年前党的十五大报告,二十年前党的十一大报告相比,许多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我把中国目前的现代化过程分为两个含义。

一个就是非欠发达化,其含义是发展经济学中的各种欠发达的指标、特征迅速缩小,从而迅速的脱离欠发达特征。如欠发达国家的特征是人口增长快,少儿人口比重比较高。我国在1978年的国情确实如此,但现在我国的主要人口指标已经不是欠发达国家所反映出的是发达国家特征,因此此时又引入了另一个观点,即中国正在迅速的发达化过程,这个发达化的过程已经显示出或增强了许多发达特征。如日本最主要的人口指标就反映出有两化,一个是少死化,妇女生育率低于到1.25,称之为过渡的少死化或严重的少死化。中国现在已经是1.7或者1.8,在城镇比日本还要低。因此在这方面的指标凸显了少死化的问题。同样中国也正在迅速的老龄化,我们可以通过人口指标反映出中国发展的特征,不仅是从人口还包括其它方面,后面还会进行进一步分析。这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特征,由于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迅速转型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而且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欠发达的现象越来越少,发达的现象在不断的增强。当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中国并没有超越这阶段。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还仍然显示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些量变包括部分的质变,这与20年前或与10年前所描述的特征——党的两次重要的代表大会,党的十三大与党的十五大,很多特征有所不同。我们要及时的对国情作出正确的认识。

(三)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特征

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发展阶段有哪些特征呢?中国从1980年开始进入到国家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阶段,迅速成长期。迅速成长期的四十年又可以划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特别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第二阶段要从国际视角和历史视角去讨论,就会惊人的发现中国正处在“新五化”的阶段。这个判断的得出是在200510月份,对当时十五规划做第三方独立评估时做出的初步结论。

“新五化”指的是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新五化”的在一个国家同时进行是很少见的,而且不仅“新五化”在全面加速,而且五化本身也形成相互作用。譬如中国参与全球化和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世界的制造基地,这本身也会刺激中国的工业化。中国的工业化又为中国进一步全球化或国际化奠定了基础,所以五化的特征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我国这阶段发展与资源之间短缺的矛盾,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发展与生态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中国的规模之大,速度之快。

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1978年中国城市人口只有1.7亿人,但是现在已经达到了5.9亿人,净增四亿,在不到三十年时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如此大规模的城市人口增加。这需要多少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中国的城镇住宅销售面积其实已经相当于日本销售面积的七倍,相当于美国销售面积的两倍,这都和中国的城市化是相关的。所以在这一阶段所显示五化特征还在进一步相互作用,正是这五化特征使得我们重新来认识中国发展动力、发展矛盾和发展战略。

 

题目:2020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

主讲人:胡鞍钢

 

三、2020中国社会

我们如何来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对此邓小平同志的定义是:公有制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对小康社会也有所设想:第一,人民的吃穿用问题基本解决,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第二,住房问题解决了,人均达到20平方米,如今我们已达到2526平方米;第三,就业问题解决了。城镇基本上没有待业劳动者,但是现在我国还存在近七、八百万失业人员;第四,人不再外流,农村人往大城市跑的现象已经改变,事实上大量的农村人口已经在城市,像北京外来人口在三、四百万。上海、广州也是如此,有助于加快中国的城镇化;第五,中小学教育普及,这个目标已经实现,教育、文化、体育和其它公共文化事业已经有能力去安排;第六,人的精神面貌发生变化,目前社会的犯罪行为已经大大的减少。这些重要的指标都将作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稳定社会的约束性指标。

这是以上邓小平对中国小康社会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那么我自己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这样的定义。具体到2020年,960万平方公里47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上肯定有超过十四亿人民所共同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这个社会是中国式的,既不是美国式的,也不是日本式的。那么2020年中国到底是怎样的中国呢?我们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呢?我把它称之为三个方面的因素。

现代化因素

现代化的因素需要不断的吸收、扩散、传播和应用,使整个社会不断现代性、现代化。如说9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没有手机,但今天中国农村的手机普及率在迅速提高,十多年前中国没有有线电视,今天中国有线电视家庭户数已经达到了1.5亿户,是美国的七倍。这些现代化的因素在迅速的扩大,不管是因特网还是宽带网,还是其它现代通讯技术以及广播、电视的覆盖人口,都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迅速的传播、扩散和被使用。

社会主义因素

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发展创新扩散和分享过程,最重要的就是使得整社会不断走向公平、正义和平等。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共同分享,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因素,这将成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成为真正的实惠的利益。

中国因素

最后是具有传统文化历史资源的现代化的中国式的创新,集体式的创新,全民式的创新和继承性的创新,在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立四新,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而今天把传统的文化视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来源,通过不断的现代化,国际化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这次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残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中国所创新的就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它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用高科技的手段、方式糅合在一起展现给全世界的观众,不仅显示了中国的软实力,也显示了中国未来的走向。所以对欧美、日本的观众给予强有力的冲击。当然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享受。2020年的中国需要三类因素,现代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和中国因素,从而构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所以中国之路的建设必须抓住这三要素。当然这三要素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就是将这三因素聚集起来,发展成中国的模式与道路。当然只是在三十年后才有信心与能力挖掘这三大因素。

那么2020年或更长远的时期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到底是什么含义?怎么去理解?对此我把它概括为“八个社会一条道路”,由九个对内、对外相统一,相协调,相互补的部分组成。如果达到了这一点,中国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的现代社会,更是中国特色的。

共同发展社会和共同富裕社会

共同发展社会和共同富裕社会有三个重要原则,第一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共同发展经济社会,共同创造各种财富;第二,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实现富裕与繁荣;第三,全体人民和谐相处,共同建设安康社会,共同合舟共助。

全民学习型社会

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只有11个,中国已经突破了13亿人口,将来还有肯呢个达到14亿,因此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也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是指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灵活学习。中国不仅是全民学习型社会,而且还是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是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并得以成功发展的秘诀,也是我们进一步发展能力的基础。

开放创新型社会和知识社会

2020年我国已经提出了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我认为中国人对二十一世纪人类发展最大的贡献就是知识贡献。这里的知识是广义的,既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也包括文化的创新。因此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中国人才越多,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特别是知识的贡献也就越大。

全面健康和全民健身型社会

健康是民生之需,没有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因此构建健康社会,构建2020年健康中国本身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

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一样,高消费、高的资源消耗、高的污染排放。我国只能适度消费,相当低的资源消耗,相对低的污染排放。在这样的约束条件下我们建立一个高质量的人力资本,高质量的人民生活,高质量的社会和谐,这样的社会才能够使得中国既实现了现代化也又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安居乐业的安康型社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民生之盾,从积极的角度来讲要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目标,建立覆盖全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降低社会风险。这种制度是为十几亿人民积德的事业,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当年罗斯福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时候政治含义非常清晰,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会推翻一个人民和国家利益攸戚相关的政府,这就是社会保障制度深刻的政治含义,所以我们将它称为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基础。

和谐社会和稳定社会

和谐本身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稳定又是国家发展的和谐利益。和谐与稳定既是充满活力又能使社会井然有序。

民主社会和法制社会

尽管民主社会和法制社会的概念来自西方的思想和制度,但也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发展的精华。因此中国创新与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制度安排相一致的或相适应的民主和法制。我想中国在这方面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

一条道路:坚持对外开放,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对外开放也是可凭发展的道路。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全面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能够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防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强大之后不会称霸,也永远不称霸。以上“八个社会一条道路”就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这是我们全体人民的最大利益,也是最根本利益。因此现代中国社会并不是乌托邦的社会,而是实实在在的、所有人民共享的社会。

四、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

 2020年的中国目标是什么或中国在世界的定位是什么?

对此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在整个报告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中国在全世界的定位:2020年,中国要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实际上,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提出再过45年,到2001年,中国应当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国不是较大贡献,而是更大的贡献,接下来会详细解读中国到底能做出什么贡献。

2020年中国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这一目标是总目标,有七个方面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来构成,包括增长、富民、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和谐稳定,民主法制和强国目标。富民强国是中国最主要的核心目标,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中国富民强国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同样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发展能力也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完全有能力将挑战转化为我们的机遇。

因此可以说中国之路既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它标志着中国正在经历多方面的社会进步,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越走越清晰,首先来看中国一些重要的发展目标和重要的数据。

(一)2020中国的主要目标

1、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目标

从经济角度看,中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创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实现就业。在城镇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建成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更加对外开放和更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系。

那么我们看一看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

以下是最近在做一个重要的分析: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人均GDP增长最快的国家做对比。从世界范围看,从1980年到2005年中国增长率是最快的,平均增长率是8.55%,其次是韩国为5.81%,第三位是博茨瓦纳,为5.74%。再来看一看中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浙江人均GDP增长率12.10%,江苏11.79%,广东11.51%,最后一名青海,6.98%,西藏倒数第二7.31%,这两个地区无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还是其它条件都远不及韩国和博茨瓦纳,但它们在同期人均GDP增长率仍然超过韩国和博茨瓦纳。这说明什么呢?如果把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100多个国家相并列排序比较增长率,前31位都是中国,第32位是韩国,第33位是博茨瓦纳。这说明中国在整个发展的进程中,尽管各地区差异很大,但都处于起飞阶段,我国只是相对差距在扩大,因为毕竟不同的地区增长率是不一样的,但是相对于那些世界最快的国家我们都处在他们的前面。

由于中国各个地区都处在经济发展的迅速增长时期或经济起飞期,因此从1950年到2005年,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在全球的排位发生变化。1980年,全国只有上海比较高,在世界可统计的140个国家中排在第85位,但几乎中西部地区居世界后面。但到2005年,在169个国家排列中,上海排名47位,北京排名53位,天津排名60位,即便最落后的贵州,在169个国家已排到了127位。

1980年,中国98.84%的人口是属于世界低收入者,1.16%的人属于下中等收入水平,到了2005年,中国上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口已经达到了3.46%,下中等收入者占了主体,占了总人口比例的93.63%,低收入者占全国总人口2.90%,这是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惊人的发现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经有了将近26个地区处在下中等,有三个地区已经进入到世界上中等地区。

2、人类发展目标

我们来看人类发展指标,就是XPI。人类发展指标实际上是指富民指标,该指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人均GDP,但人均GDP不是用汇率法计算,是由购买力评价计算,这种方法叫PP法计算;第二,教育指标,包括成人识字率与小学、初中或者中学,大学三级教育的毛入学率;第三,健康指标,即人口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世界是分不同的组的,高人类发展组XPI指标平均是0.9,一般来讲高于0.8就是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基本上以西方国家为主,再加上一些中等收入的国家,大体占世界总人口19.2%12.1亿人口。中国目前达到了0.755,正处于世界上中等水平,但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0.6%。再来看一下中国的31个地区,1982年。主体排在第40位。人类发展低水平,XDI水平是0.5%,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1.36%,第二组是第三世界,是指XDI指标在0.5- 0.65%之间,占总人口的56.54%,第三个称为第二世界,就是属于上中等组,主要是北京、上海,占了总人口比重2.10%。但到2003年,整个版图发生巨大变化,第一世界也就是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人口已经达到了22.15%,上中等的XDI水平地区人口达到全国总人口76.63%,只有贵州和西藏是属于第三世界,大体占全国总人口的3.22%。到2020年,这版图又会发生变化,第一世界的人口可能会达到70%以上,第二世界的人口现在从70%以上降到20%多。如果这样中国几乎绝大多数人口就进入到世界上中等发展水平和高发展水平。

从该意义上看,中国其实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社会,对此就要用XDI指标来取代人均GDP指标,更能准确的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发展水平。若用XDI指标来衡量或评估,历经十几年发展到2020年,中国社会发展就属于上述情况。

3、强国之梦

以上是我们所说的富民之梦,那么什么强国之梦呢?如何来衡量和判断强国之梦呢?

这张表是从1978年到202042年间中国主要指标在世界各国中的排位及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根据汇率法计算,中国GDP指标在1978年相当于世界第十位,到2005年占第四位,到2020年有可能接近第二位,超过日本居美国之后。但若用购买力平价计算,1978年中国居第四位,2005年居第二位,2020年则跃居第一位。依据购买力计算更加专业化,更加准确。这里关系所谓GDP的原理,目前没办法搞清楚经济总量美国居首还是中国居首。但中国地位将发生重要的变化是毋庸置疑的。

从进出口贸易指标来看,1978年,中国占世界比重0.7%,居世界第27位,到2005年,中国占世界的总量的7.3%,居世界第三位,到2007年中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达到了世界总量的9.0%,居德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二,因此2020年,中国的出口贸易肯定排名世界第一位。

从外汇储备指标来看,1978年中国在全世界排名第40位,现在已经是第1位了,2020年肯定仍然是第一位。从科技实力指标来看,2005年中国排在世界的第三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在2020年中国期望能够排到世界第二位,居美国之后超过日本。最后一个指标为综合国力,它实际上由以上重要指标合成,即八大类战略性资源23类指标,1978年中国占世界总量的4.5%,但目前已居世界第五。到了2000年,已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总量的8.88%2005年中国已经达到了11%,位居世界排名第二位。但2020年,由于我国还有一些指标不会赶上美国,所以综合国力有可能还是第二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在1978年到2020年是一个迅速成长期或崛起期,到2020年中国将是强盛期,因为各项主要的指标,包括实物量指标都超过美国。历经十年发展之后,我国的一些重要数据都将在不断的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因此中国成为看得见的目标。

4、科技教育指标

中国目前的很多重要指标是非常有意义的。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世界最大的大学生在校生数,接近快3000万人,远远超过美国,毛入学率只有23%,到2020年超过40%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型社会,从一些重要的指标都能够反映出来。

另外,中国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必须在科学技术和教育方面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为2050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本基础和基本知识。

5、可持续发展目标

如何识别中国最优先的发展指标?以2005年做为计期提出两类指标,一类称之为最优先的发展指标,是指反映一个国家核心利益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也反映了全体人民最大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是反映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标志。现代化怎么衡量和标志,主要分为六大类,20几个主要的指标,包括经济增长,创造就业,转移劳动力,城镇化率,特别是资源环境的指标。包括能耗的降低,单位GDP能耗的降低,保证耕地面积,水耗,单位GDP水耗下降,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主要污染物的绝对的下降。科学技术指标又包括了本国居民专利授权量,实际上发明专利更重要,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初中毛入学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是否能够免除学杂费,也包括减贫和公共服务指标,比如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下降情况,农村饮用水不安全的人口,儿童免疫接种率,这是从减贫和公共服务角度来看。

另外还有人民生活指标,包括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最重要指标就是XDI人类发展指标。到2020年,希望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标XDI能够达到0.88%,那就相当于世界高人类比较水平的国家。此外还有关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其核心就是降低人们的各类风险,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像治安案件的发生率等。

这是国家最优先的发展指标,此外我们也提出了国家次优先的发展指标。作为一个补充指标,次优先反映了国家的重要的利益和重要的目标,同时它也反映了相当多的公共服务指标,当然最优先指标和次优先指标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调整和互换。当某些国家最优先的指标实现了,该指标就被取消了。说经济增长率、GDP增长率,是根你市场供求关系,如可再生能源消费的比重,可能实现不了,就把这样的指标放在最优先的指标来做一个国家的核心指标来强化它的实现程度。

中国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2020年的目标,中国2020年的目标,不是简单的在80年代、90年代所提出GDP翻两番,翻一番的单一目标。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偏向公共服务的直接为人民提出或提供一些关键性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有助于强化人力资本投资的,将来是有长期回报的指标。特别是农村的一些重要指标,如农村的婴儿死亡率,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例,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农村自来水的普及率,农村电信电视的普及率,要强化现代化因素在中国农村的不断扩散、使用和再使用的过程。

 

 

题目:20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

 

 

五、如何实现2020年的发展目标

    可以从几个方面简要的说明。

(一)转变发展方式

从单一的只是追求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向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模式,从原来主要以城市为主导的或偏向城市的转向统筹城乡发展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一体化的本质就是使这些要素能够自由的流动,同时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实际上中国不仅要保持过快的增长,关键是要降低经济波动系数,保持比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另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个或将来还会成为第二个经济大国,如果中国不能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对全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四)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

(五)加快社会建设,改善民生

(六)文化大发展,文艺大繁荣

当经济迅速崛起时,文化的重新现代化、重新国际化、重新大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这将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七)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来使得中国有效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六、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或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全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应该称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对此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给予了充分的定义。中国要成为一个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经营,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从各个方面反映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的梦想是世界的梦想,世界的梦想就是中国的梦想。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口国家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和世界已经形成了利益忧关的国家,因此中国对世界作出什么样的贡献就显得格外重要。从90年代开始,世界尤其是西方兴起的中国威胁论,但是中国认为是贡献论。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机遇而不是威胁,因为中国的发展还会产生一个国家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外部性,外溢性,就是不仅对我们本国好,而且对全世界好。

(二)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1、在经济增长方面的贡献

中国对全球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第一个就是经济增长贡献。由戴卫道乐——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驻华首席代表,该图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来计算。从图中得知中国和美国对世界的经济增长贡献是最大的,其中在1990年到2005年中国对世界新增的GDP贡献率是28.14%,美国是19.31%,两者相加大约是47-48%,占世界经济总量的近一半。2006年至2020年,也就是未来的十五年,美国贡献率大约是16.2%,中国的贡献率可以提高到36.6%,两者相加接近53%。世界经济增长率主要依靠两大发动机,中国与美国。当然会有其它国家,如未来的印度,及其它高收入发达国家,但最核心的是中国与美国。从经济增长角度看,中国队全球的贡献是越来越大的。

从经济增长的历史角度来看,世界出现过两次黄金时代,第一次指1870年到1913年,世界的人均GDP增长率首次超过1%,因此被定义为现代经济增长,这一时期的主要贡献国家是美国、英国及日本。当时的中国和印度处于低增长过程中,它既没有推动第一次黄金发展时期,也没有从第一次发展黄金时期分享发展契机。全球第二个发展黄金时期,指1950年到1973年,这一时期世界人均GDP增长率创下了历史记录,高达2.92%,此时中国官方数据GDP4.07%,我国经济大起大落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中国人口增长率也比较高。这一时期主要的贡献率仍然是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还有日本,而且日本人均收入增长率是非常快的。而后世界又进入到起伏不定的时代。若用世界银行计算,从1990年之后世界又开始了第三个发展黄金时期,1990年到2005年世界的人均GDP增长率回到了2.00%,而这一时期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家是美国和中国,因此中国的崛起包括印度,都会使世界迎来第三次发展黄金时期。

一个大国如果进入到国家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像美国在1870年到1913年,像日本在1950年到1973年,像中国从1978年到2020年,印度从1991年到2020年,就会形成世界新的发展黄金时期。中国不仅要利用世界发展的黄金时期,实际上中国也在创造世界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中国对人类的一个巨大的贡献。

2、在减少贫困方面的贡献

中国对人类的巨大的贡献还反映在中国减贫。人类最大的挑战是从1920年以后,人类绝对贫困人口的上升。国际社会在2000年就提出了千年发展目标,简称MDGMDG被视为消除人类贫困的全球公约,指每个国家,每个公民必须要遵守和完成的发展宣言。MDG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除贫困,关注弱势群体,实现人类发展。

MDG分为八类目标、十八个具体的目标、四十八个定量指标。而MDG的指标没有经济增长率,充分的反映了以人为本和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因此中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非常重要的国际背景,或中国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国际背景就是MDG。即不仅使中国与国际社会间人类发展同步,同行,而且要使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实现MDG最重要的支持者和最大贡献者。

从相关的数据来看实现的程度。对中国的MDG做简单的评估。在1981年,中国贫困人口是7.3亿人,到2005年降到1.06亿人,贫困人口减少了6.24亿人。同期世界贫困人口从15.35亿人减少到8.79亿人,减少了6.56亿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是95.1%。印度减少了2900多万人,对全球的贡献是4.5%,中国和印度对全球的减贫贡献率就达到了99.6%。如果从低于1.25美元的汇率看,中国的贡献率是122%,印度的贡献率只有负的6.9%。因此扣掉中国的减贫,世界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是增加的。因此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的国际意义已经远远超过我们国内的意义了。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实现减贫是非常重要的,另外MDG很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能不能对最欠发达国家——全世界一共49个,主要是在非洲——能不能开放市场,能不能减免债务。中国已同非洲国家等41个最穷的国家签署了债务减免协定,因此从这个角度中国不仅自己减了贫,也创造了我们所说的信号。对此我们很多目标的实现可以说对促进人类发展的MDG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对全球特别是欠发达国家起了一个示范效应。

因此最近联合国秘书长对中国做出了一个重要的评价,说中国在联合国以及更广大的世界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一直在前线带头直面当今许多全球性挑战。中国在减贫方面很有成就,在人类历史上脱贫的人数从未有过这种规模。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中国的努力,今天的人类社会将是另外的情景。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发展最重要的指标——HDI指标,从而将中国和印度做对比。2005年中国的HDI指标在全世界177个国家排第80位,印度排在第128位,而到2005年,在108个发展中国家,综合人类贫困指数,中国排第29位,排在秘鲁之后。印度排第62位,这是目前UNDP对中国和印度的评估。根据该评估来进行估计和预测,到2010年中国HDI指标从现在的0.777发展到0.8,从而进入世界前70位。若到2020年中国HDI指标达到0.88,中国就有可能进入到目前的第34位,目前的第34位是马尔他,若以国际的角度来观测,到2020年中国应该已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或中国有能力,有条件,有机遇实现这一目标。而且这是根据国际指标、国际比较得出的国际结论。

 

小结:

孟子曾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成功的关键在于人和,而失败的来源又在于人不和。那么怎么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呢?我们将它称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天时、地利和人和。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天时

在历史上我国至少失去了两次天时,第一个黄金发展时期——1970年到1913年和第二次发展黄金时期——1950年到1973年,目前已有了第三次世界发展黄金周期。这一次已经开始有第三次世界发展的黄金时期。它的标志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经济全球化;第二,可以获得至少42年的国际和平环境,从1978年到2020年。1974年,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去访问联合国,回国途径法国,向毛泽东同志汇报,说可能创造五年的国际和平环境,我国可以用十年的时间使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但是很可惜后来没有利用上。因此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创造23年的和平环境,也就是到2000年。现在看来我们有可能到2020年,也就是42年,所以这就是天时;第三,全球性的知识革命。能不能抓住机遇,不仅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也为世界的知识革命做出贡献。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地利

   第一就是我国在东亚和亚洲地区出现了集体性的高速增长和迅速崛起;第二,中国成为东亚和亚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体,也成为这个地区本身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区的主要推动者;第三,创造了历史上少有的周边良好的和平环境。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人和

除了天时、地利,关键是人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中国目前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次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中国正在推行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再次就是对外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亚洲和和谐世界,从而又可以创造更大的天时地利,所以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与设想,对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满了信心。同时我也相信一旦中国充分的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无论在什么样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中国都会像我们的祖先孟子所言:顾君子有不战,战则神明(音)。中国迎来了一个历史空前的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中国要抓住这个机遇成为赢家,从而推动十几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复兴。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