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媚娘到底有多媚?看看她的诗文、书法和造字!!

 昵称6973840 2015-01-21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里将着眼点依然放在了“宫斗”上,对少女时代的武媚娘的“文艺范”表现不多。能成为一代女皇,仅靠“宫斗”自然是不能上位的,还需要更多“利器”。。。


一、武媚娘诗文之美


武则天生丽质,但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无法了解她到底怎么个美法,只能根据历史线索去理解她的美。不过,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一个天生美貌的女人,又具有那么出众的文才,一定是最美的女人。否则皇帝三宫六院,怎会偏爱她一人呢?



太宗死后,武则天入感业寺做尼姑时,她的一首小诗就足以令李治倾倒。于是王太后、萧淑妃都成了宫中权力地位角逐的失败者。


武则天在其《如意娘》一诗中曰: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彼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皇帝也是男儿,当然倾心于文才如此杰出、相貌如此超众的美女子,当然也就战胜一切困难把武则天接入宫中。



再看看她的其他几首诗文,你会更明白:


腊日宣诏幸上苑

唐 · 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从驾幸少林寺

唐 · 武则天


陪銮游禁苑,侍赏出兰闱。

云偃攒峰盖,霞低插浪旂。

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

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

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

昔遇焚芝火,山红连野飞。

花台无半影,莲塔有全辉。

实赖能仁力,攸资善世威。


游九龙潭

唐 · 武则天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

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早春夜宴

唐 · 武则天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

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

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制袍字赐狄仁杰

唐 · 武则天


敷政术,守清勤。

升显位,励相臣。



二、武媚娘书法之美


能够进入中国书法史的女书法家并不多,尤其在男尊女卑的古代,更是寥若晨星,如今为普通人熟知的古代女书法家只有两位,一位是"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另一位就是女皇武则天。大多女书法家很难留下一点断简残篇,能让后人亲眼目睹的作品少之又少,而女皇武则天留下了一方《升仙太子碑》,以证其书法造诣。


武则天《升仙太子碑》之一


这块碑刻于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六月立,现存于河南省偃师县缑山仙君庙。共有行草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有飞白书碑额。碑阴刻有武则天《游仙篇》诗文,是武则天76岁时所作。(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


武则天《升仙太子碑》之二


武则天《升仙太子碑》之三


纵览《升仙太子碑》,我们可以看到,其书风遒劲潇洒,笔势婉转流利,结体宽严适度,落笔铿然有声,既得二王神笔,又有自家面目。字里行间都透出一种大丈夫的豪气。若不是有史所载,有文可依,又有谁会相信如此大手笔竟会出自一个女人之手呢?


武则天《升仙太子碑》之四


《宣和书谱》中对武则天书法的评价是:“凛凛英断,脱去铅华脂粉气味,其行书驭驭能有丈夫胜气。”


武则天《升仙太子碑》之五


武则天《升仙太子碑》之六


三、武媚娘的造字之美


在书法上,武则天的另一创举就是自创字,众所周知,武则天自名武曌,“曌”是武则天为自己所造的字,在她的书法中,也多处可见类似的自造字。《升仙太子碑》上就有多个武则天自己造的字,由此可见76岁高龄武则天的魄力与风采。



作为中国历史中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的造字举动,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和她的身份一样,举世瞩目。


关于武则天造字的个数有多种说法,我们暂不去考究,我们只通过部分例子来看看她造字的方法。



武则天造字一方面是借用古字。其中“天、地、证、国”四字就是这样。“天”直接用篆体。“证”在《金石文字辨异》记为:“武后改易新字,以‘永主久王’为证”。“地”作“埊”,含“山水土”,《玉篇》解为:“古‘地’字”。“国”作“圀”,意为“八方土地”,《玉篇》云:“古文‘国’字”。


武则天造字除了选用的古字,多为会意字。如“一生”上下结构为“人”字,“一忠”上下结构为“臣”字,忠心耿耿的一个人即为臣,把“千千万万”四字组合为“年”字。“千千万万”预示着大周帝业千千万万年之意。


武则天还打破了汉字的方块结构,创造了几个圆体结构字。一个“○”圈就表示“星”字,把“卐”字放在一个“○”里边成为“月”字,将“乙”放在一个“○”里边成为“日”字。


另外,“卍”字符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标志,象征着吉祥福瑞,武则天明确“卍”字符读“万”音,所以也有人认为此字为武氏所造。



唐代是书法盛世,历代皇帝都推崇书法,书法史上有“唐书五变”之说,在唐代,书法经历了五次变革,武则天统治时期,书法也经历了一次转变。


《玉台书史》记载:“开书道之大变者,亦为妇人,则天之前,书道尚瘦劲,则天之后,书道尚肥厚,几乎为书法的分水岭。”指在武则天之后,书法“渐起肥法”,至唐明皇时“肥法”到达顶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