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阳光 行广州黄埔古村

 汉青的马甲 2015-01-22

按广东话说,"走"是"行"(读hang音),"村"用的量词不是"个",而是"条",也就是说我--行了几条村。按时间顺序,先说年前去的这黄埔村吧。

黄埔,拜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军事学校、国共合作时的黄埔军校所赐,当是大名鼎鼎人人皆知。黄埔村,南宋时期已是"海舶所集之地",黄埔港曾为清朝时期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现在却成了闹市边缘的一处桃源地。一朋友家在珠江新城,距离村子十多分钟车程,多次去村子对面的江边吃农家菜,都没进过村里。那村子,也就难得地保存了一份质朴安宁。

美食

那是一个温暖的有着灿烂阳光的冬日,我们几个行(hang)进黄埔村。进村的尘土飞扬的道边,摆满了当地农家产品,阳光照在老人雪白的发丝上,我的心一下子就沉静了、柔软了。新鲜的菜蔬禽蛋,广式的腊味,在阳光里都分外温馨。

低着头忙忙碌碌的身影还有不少,男女老少,各类小吃,让你走进村里,也能感慨果真是:吃在广州!走了好一段才发现,这个应该是村子的正门。凤浦,一说,"黄埔"就是因"凤浦"的讹读得名。

闲适的生活

去之前没做功课,回来略略查了下才知道,黄埔村的建筑很有特色,其中尤以"镬耳屋"居多。急急忙忙给那几个女人拍臭美照,加上带的又是85定焦头,所以拍建筑景观不多。据说那里的古巷名字也十分古朴诗意,比如清风里、来燕里、淳庸巷、申明街等,俺当时也都没注意。

村里徜徉闲坐的人也不少,南国冬日,惬意十足。于黄埔村的得名还有一说就是村里曾经黄姓人最多,现在,据说是冯、梁、胡、罗是四大姓,还有关、黄、卫、陈等小姓。那天稀里糊涂就晃进一陈姓园子。那园子名"涉趣园",是清代的建筑,陈姓园主家祖传的宅子。园主曾经是当地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辞了工,独自打造着这有点历史的园子。

生活还是有情调

园子里开满了花。园子里可以喝茶聊天煮咖啡,也可以开一围饭肆,园主亲自主厨,不过必须提前预约,这里不是每天都有客人。园主说,夫人不喜欢村里沉闷的生活,基本不在这里。主人说自己也并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交交朋友,聊聊闲话,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个儿不高,齐耳的头发在后脑勺扎了个干净利索的刷子,眼睛亮亮的,说话不疾不徐,倒也是个风雅人。

园子里里外外就由他一人打理,于是多多少少有些颓;不过,颓得倒也恰到好处,不碍大观,反多了几分散淡清寥意。园主特别跟我讲,这插着勿忘我的花瓶是从村里的那方池塘里打捞出来的百年前的洋酒瓶--威士忌。"海舶所集之地"曾有过的繁华喧嚣也就在这,一瓶静默里。

  • 分享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