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应由熟人社会到陌生社会的转变

 雨的印记959 2015-01-22


    中国传统社会,无论城乡,本质上都是熟人社会,亲属、邻里和同事等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主要路径。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的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迁。邻里之间原本那种温情脉脉、其乐融融的关系,因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森林的矗立而逐步瓦解,成为记忆。“隔着一扇门,两个世界人”的景观,对于头脑中依然残存着邻里温情记忆的中国人来说,无疑会构成一种比较强烈的心理触动,甚至很多人还将此与人们的道德滑坡联系起来而痛心不已。

 

应该说,熟人社会逐步为陌生人社会所代替,是迅速发展的城市建设的一种必然。新的城市社区替代了旧的街坊,原有的邻里关系被拆解、重组。老街坊规划拆迁了,老邻居各散东西了。

传统邻里关系虽令人怀想,但并不是说这种人际交往方式就值得人们无条件推崇。在某种程度上,以熟悉程度为评判尺度、以交情深浅为处事标准,与现代社会更注重契约与法制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在市场意识深入人心的当下,人们的权益意识不断提高,对个人隐私的呵护也日益加强。用一扇门来阻隔外界的纷扰、他人的窥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客观地说,适应陌生人社会的行事规则,是一个现代城市人必备的素质。

当然,陌生人社会并不等同于人情冷漠甚至麻木不仁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的素质不断提升,尽管互相没有了直接交往,但“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不断出现,当素不相识的人遭遇不幸的时候,已经有无数人去救助;即使没有相助的机缘,也会默默地祈祷。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向人们昭示:尽管我们是陌生人,但心是相通的!

熟人社会已经或者即将远离身边的时候,我们应当怀念;虽然面对的是更多陌生人,但那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