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磁带:“帮”出来的发明

 dongchang 2015-01-22


 1935年的一天,年轻的美国人马文·卡姆拉斯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紧张地研制一台用于“保存”声音的机器。之所以紧张,是因为两小时后表哥将来试音,而自己对这台机器能否成功并无多大把握。

马文根据掌握的物理学知识,选择钢丝作为声音的存储媒介。他把细钢丝卷起来,形成许多小卷轴;把这些小卷轴安装在一个小木箱时,不经意间听到自己的咳嗽声。马文把细钢丝从一个卷轴绕到另一个卷轴,再把这些卷轴放进庞大的机器中;机器右下方还装了三个按键,分别表示“播放”“暂停”和“录音”。这样,他研制成一台重约10公斤的原始“收录机”。

“亲爱的表弟,我是否可以欣赏自己美妙的歌声呢?”表哥推门而进,打断了马文的工作。

“我也不清楚。表哥,请您高歌一曲吧。”马文说完,便重重地按在“录音”键上。

表哥清清嗓门,开始唱起自己最喜欢的歌曲来。他是多么希望让更多人可以随时随地欣赏自己的歌声啊。对于一个爱唱歌的人而言,让更多人欣赏自己的歌曲无疑是人生中最大的追求。

表哥一唱完,马文立刻按下“播放”键,然后屏住呼吸,凝望着收录机。遗憾的是,那个大家伙发出的是“哧哧啦啦”的噪音,间或有一丁点歌声。很显然,试验失败了。

“亲爱的表弟,不要泄气。要不我去试试留声机吧。只不过会麻烦一些罢了。”表哥知道马文已经为此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便主动安慰道。

“不行,表哥。我答应过你,要帮你完成录音的。”马文说这话,表面上是说自己是个守信的人,其实内心深处是希望造一个比留声机更方便、更便宜的收录机。原来,“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虽然实现了让一个人的声音再现的目的,但成本太高,录音很不方便,所以当时的人们都盼望能有一种比留声机更有效的机器。

普通而又神奇的磁带(资料图)

 

普通而又神奇的磁带(资料图)

 

有句话说得好,任何科学成果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艰辛和诚实的劳动,因为科学属于探索者。马文正是这样的探索者。表哥离开后,他立马拆掉那个笨重的大家伙,重新研究起来。经过几天的观察,马文终于找到录音失败的原因:一是钢丝从一个卷轴绕到另一个卷轴时,扭曲的钢丝会损坏磁信号;二是录音的磁头被磁化,钢丝倒卷时,把大部分声音都擦掉了。

马文根据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一是在钢圈外围加一个绝缘盒;二是把磁头消磁。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第一台完全能够收录的钢丝录音机便诞生了。当马文在广场上用自己研制的收录机播放表哥的歌声时,听众们围成一圈,争着想要试一试;当他们听到自己的声音是如此清晰时,便报以热烈的掌声。

马文在略微兴奋后,很快发现这台收录机的诸多不足:一是笨重,不方便携带;二是非常昂贵,一般人用不起;三是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比如需要长时间按住“录音”键。他是一个不会满足的人。他暗暗发誓要将这台收录机变得轻巧和实用。马文首先将钢丝改成了塑料,这样录音机变得轻巧许多;接着,他开始研究收录机的关键组成部分——磁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上千种材料的试验,最后马文终于发现了一种较理想的磁性颗粒——针状γ型氧化铁粉。找到合适的磁粉材料后,马文又开始考虑怎样让所录的声音变得更加清晰。经过多年的研究,他提出录音“高保真”和“立体声”概念,并研制成功“高保真”和“立体场”的录音磁带。当然,马文的录音机发明之路并未结束。他将磁带与电脑装置结合在一起,又创造了一个奇迹,那就是磁带成为电脑存储数据的工具,并使得电脑有了存储的性能。

因为成就斐然,1979马文被美国政府授予“最佳发明家”称号;1985年,他的名字被美国最著名发明家纪念堂的标准文典收藏。在他一生的500多项发明中,对我们生活改变最大的就是磁带。马文给表哥帮忙发明的收录机,可谓中外科学发明史上价值最大的“帮忙”。

每个70后、80后都曾经有个磁带库(资料图)

 

每个70后、80后都曾经有个磁带库(资料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