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年300万人过早死亡是真的吗

 昵称6791042 2015-01-22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一份最新报告指出,超过300万中国人在70岁之前死于心脏病、肺病、癌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这些人被世卫定义为“过早死亡”。这个庞大的数字是真的吗? …[详细]

“每年300万中国人过早死亡”并非虚言

“每年300万中国人过早死亡”是怎么算出来的

世卫这份最新报告的名称是《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所谓非传染性疾病,指的是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等非传染的慢性疾病。在世卫的分类中,死亡原因被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传染病、妊娠和分娩疾患以及营养不良所导致的死亡,这类死亡对于当事人来说较难避免;一类是交通事故等造成的受伤引发的死亡,这对于当事人来说有很多偶发因素;另一类就是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一般自然死亡都属于这种,但何时得病、程度如何与当事人关系密切。

目前,非传染性疾病引发的死亡已经占据了人类死亡原因的绝大部分。在中国,由于传染病和营养不良基本得到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引发的死亡已经在死亡总数中占近9成——世卫给出的数据是,2012年中国约有858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而国家统计局给出的当年全国死亡总人数为966万。

这858万人,按世卫的标准又分为两类:70岁以上的,被认为是正常死亡,可以理解为“寿终正寝”;70岁以下的,就被认为是“过早死亡”,因为这很大程度上是不注重健康造成的,本来可以避免。其中,男性被认为是“过早死亡”的,占男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总数的39.7%,女性的这一比例为31.9%。被认为是“过早死亡”的总人数,约有309万人。这就是“每年300万中国人过早死亡”说法的由来。…[详细]

“过早死亡”的中国人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比高收入国家偏大

那么,这个“每年300万人过早死亡”,在国际上大概是什么水平呢?按世卫报告,全球每年“过早死亡”的人数为1600万人。309万人在1600万人中占的比例,与2012年底中国总人口13.5亿在世界70亿人口中占的比例几乎完全一样。而如果只看“过早死亡”在非传染性疾病中引发死亡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42%,中国的比例则约为36%,情况要稍微好一些。

但比起高收入国家28%的平均水平来说,中国人“过早死亡”的比例仍然偏大,世界最长寿国家、同处东亚的邻邦日本,70岁以下“过早”死亡的比例大概只有21%左右。

“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健康的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这份报告,目的就在于敦促各国采取更多行动处理这1600万人过早死亡问题。实际上,方案已经有了,因为“过早死亡”的原因相当明确:抽烟、喝酒、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人们的常见现象,就是导致人们“过早死亡”的关键因素。这些现象让人们更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等等。当然,环境污染的影响也存在,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美国医疗水平与日本相当,环境也都很好,但由于整体生活习惯不那么健康,“过早死亡”的比例也达到了31%。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中国的人均寿命期望现在已经达到了70多岁,就认为自己能够轻易活到七、八十岁以上。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在70岁不到的时候就“英年早逝”的情况,多达36%。换言之,实际上那些拥有好的生活习惯的人们,拉高了国人的平均寿命。而如果一个人抽烟、酗酒、吃高盐高糖食物又缺乏锻炼,那就很可能进入“过早死亡”的预备行列。…[详细]

大多数人得的疾病就是非传染疾病,如果因病早于70岁去世,那么就会被定义为“过早死亡”大多数人得的疾病就是非传染疾病,如果因病早于70岁去世,那么就会被定义为“过早死亡”

在控制“过早死亡”的行动方面,中国需要加把劲

控制“过早死亡”不是没有办法,就看能不能执行

各种非传染性疾病日益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多年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抽烟、酗酒和肥胖对健康的致命威胁,也已经有无数科学家和医生指了出来。世卫之所以把这些不同的疾病归纳起来,是希望用一个整体的框架去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可取的思路,因为很多问题都是不健康生活习惯共同造成的。世卫组织希望,争取到2025年将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人数减少25%。为此世卫组织还列了9项自愿性全球目标给各国参考,诸如“让15岁以上人群目前烟草使用流行率相对减少30%”、“有害使用酒精现象相对减少至少10%”、“人群平均食盐摄入量/钠摄入量相对减少30%”等等。

由于没有办法强制执行,联合国和世卫组织只能对各国进行督促。201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高级别的政治宣言,2014年的第二次高级别会议各国则承诺于2015年制定本国非传染性疾病目标,并计划于2018年举行第三次高级别会议审查各国取得的进展。世卫组织本次发布的报告,如前所述,目的也是为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详细]

全球行动展开以来,中国的分项指标大多不甚理想

然而,从报告的结论来看,进展不算理想。“一些国家在实现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目标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大多数国家看来无法到2025年实现既定目标。”

从数据上看,中国正是属于“大多数国家”,而且可能还是做得尤其不好的国家——

在酒精使用上面,按报告里的数据,2010年中国15岁以上人口粗估人均消费酒精6.7公升,2012年这一数字涨到了8.8公升。

在烟草使用方面,15岁以上吸烟人口比例从2010年粗估的25.9%,上升到2012年的26.8%,男性吸烟率高达50%,位居世界前列。

在肥胖病症方面,2010年18岁以上中国人的平均BMI指数(衡量肥胖程度的权威指数)为23.4,2014年上升到了23.9。BMI超过30的人群比例,2012年还只有5.4%,2014年上升到7.3%

在高血糖方面,2010年18岁以上人群中高血糖比例为8.1%,2014年上升到10.1%。

唯一比较好看的就只有高血压方面的数字,2010年18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比例为20.2%,2014年下降到18.18%。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世卫组织驻中国代表施贺德博士认为“这份报告如当头棒喝。我们必须马上采取有力行动。”

事实上,与“过早死亡”有关的健康风险指数,中国近年一直在上升事实上,与“过早死亡”有关的健康风险指数,中国近年一直在上升

与健康有关的公共政策,政府和民众都需要认真对待

从个人角度来讲,如果真的感受到这种“当头棒喝”,要采取行动其实并不困难,如施贺德博士所说,“要预防这些疾病,只需要改变一些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够等。”

但人都是有惰性的,戒烟戒酒自不必说,“足够的锻炼”按世卫的标准只需要每周150分钟,又有多少人能靠自律就能做到?

所以,在防止“过早死亡”这方面,仍然要依赖公共政策。人们往往担心,公共政策需要很大的投入,其效果也值得怀疑。不过,这次世卫的报告列举了一些“最划算”且又有效的做法给各国进行了参考:

“土耳其率先实施了各项 ‘最划算的’减少烟草措施。2012年,该国健康警示标识占每个烟草制品包装总面积的65%。现行烟草税占总零售价的80%。另外,该国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结果,2008年至2012年期间该国吸烟率下降了13.4%。”

“匈牙利通过了一项针对糖、盐和咖啡因等对健康构成高风险的食品和饮料成分征税的法律。一年后,40%的生产商为降低应税成分而调整了产品配方,结果销售额下降了27%,产品消费量减少了25%至35%。”

“阿根廷、巴西、智利、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提倡降低在包装食品和面包中的含盐量。阿根廷面包含盐量减少了25%。”…[详细]

在世卫组织看来,在香烟包装上展示大幅健康警示是控烟的好办法在世卫组织看来,在香烟包装上展示大幅健康警示是控烟的好办法

中国能采取类似的公共政策吗?在控烟方面,最近有一些很不错的苗头,比如广告法二审草案规定烟草广告全面退出大众媒体,有些激进的做法比如“影视剧禁烟一刀切”甚至还惹来了争议。但也有很多人看出,有关部门的决心仍然不是那么坚定,比如广告法仍将允许全国超过540余万的烟草专卖点张贴、陈列烟草广告。而对于世卫建议的“健康警示标识占每个烟草制品包装总面积的65%”,中国的香烟包装始终都在排斥。从这点来看,只能说“利益博弈”仍然还有很多,民众健康还没到高于一切的地步。

然而,“过早死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国家长远利益更没办法得到保障。按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的说法,“像中国这样冉冉上升的经济体,面临着一种现实存在的风险: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来减少非传染性疾病负担,那么,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生产力低下和劳动力不足,将会抵消经济发展和高速增长带来的经济利好。”

该怎样取舍,道理应该是很明白的。…[详细]

结语

中国人听说过的关于健康风险的描述已经有很多,但多数人往往无动于衷。这一次,“过早死亡”似乎是个新鲜词,能否真的来个“当头棒喝”?难道中国人真是个不怕死的民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