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爱情故事(中篇)∣《文学青年》文珍专号|文珍|文学青年|北京爱情故事

 独此一家图书馆 2015-01-22

 凤凰网读书频道“文学青年”第12期:文珍专号


北京爱情故事

文/文珍

1

她总是单位最晚走的几个人之一,他也是之一。其实报社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班要加,但是他们走得总是都很晚。不约而同的,不知道为什么。

他们分属于不同部门,办公室隔七个房间。他在三楼走廊的尽头而她在中间,他去厕所的时候必须经过她的办公室。因为他同办公室的中年女同事不喜欢烟味,有时候上午他会走出房间吸一枝烟,经常会看到她远远地从楼梯上来,抱着一大摞杂志或信件,穿着很细的高跟鞋子,走得战战兢兢,然后突然停在门前,用一只手夹住杂志,再费力地从包里掏出钥匙来开门。她来得本来就不早,而和她同屋的编辑则来得更晚。她发现他远远地站在尽头望着她,会朝他遥远地微笑一下,那笑容冷淡而稍纵即逝,就像没看清楚他这个人似地心不在焉。

她平时在楼道里安静得就像不存在。别的同事相互串门,聊天,寒暄,她却几乎从不参与,经过她的办公室,如果开着门,斜看进去只能望见一个瘦弱而沉默的背影,正默默地伏案,看不出是在看书还是写字。他从来都不知道她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处理,报纸上她负责的版面其实也并不多。只是下班之后,他去厕所时,偶尔会听到她办公室的音乐声,借以确认她的存在。那声音极其低微,从未关严的门缝里悄悄流泻出来,有时是肖邦的钢琴,有时是细若游丝的歌声,他站在门口仔细辨认过,只认出过王菲,卢巧音,涅磐,左小诅咒,还有好些个认不出名字的英文歌。

她以前没来报社时,他偶尔会在黄昏将至之际,拉一把从学校时就开始拉的很旧的小提琴:门德尔松、穆索尔斯基、梁祝,或者贝多芬。她来之后,他便自动地沉默下来,把整个楼道声音的空间让位给她。她的音乐,她的歌。

经常是走廊里的人走空了。灯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熄灭,唯有他俩的办公室仍然亮着灯。他隔着七个房间遥远地听着她那边的声音,突然之间连最气若游丝的声线都断绝不可复闻,他便知道她已经走了。

这样他便开始收拾东西离开。

2

他们几乎从来不说话,在楼道里遇到的时候偶尔相互点点头。这时候她多半不会笑。在这个歌舞升平的世代不苟言笑的女子多么难得,他知道;因他同样是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

或许是这个缘故他种很多花。光兰花就有好几种,线叶春兰,红莲瓣,墨兰,建兰,蕙兰,还有不入兰品的吊兰和开很香白花的球兰,此外便是文竹,凤尾竹。但因他在走廊的尽头,很少人知道他这种癖好。只有一次他的墨兰开花了,那香气幽幽隐隐,颇近桂花,他欢喜得不知所以,走出走进办公室许多次,很想告诉什么人这消息,突然之间就看到了她正走出办公室。他这才省悟到原来他是想和她分享。但是他走过去,望着她,一时之间却说不出话来。她奇怪地望着他,他逼不得已只好说:我的兰花开花了。话刚出口便懊悔了,无头无脑地一句话,说不出地傻。

她的反应却和他原本料想的冷漠不同,微笑了并说:在哪里?我想去看看。

他便如一个孩子般骄傲地指引她去。兰花放在窗台上,径自开着一朵翠绿色半含初放的花。她倒也无甚夸张赞叹,凑过去深深闻了一下,轻轻说好香。又仔细看了一会,便走了。他在她走后却仍然很高兴,说不出为什么,只反复深嗅着那花。

为预备她以后可能会去他办公室看花,他修剪枝叶从此也便更勤。

3

他们报社对面有一家卖栗子的小店很出名,几乎什么时候都有人排队。一个初秋的中午,他发觉烟吸完了,过街去买一包烟,却正巧看见她在买栗子的队伍的最后。几乎是顷刻之间他便改了主意:不吸烟而改吃栗子吧。于是他走过去,她正巧也回过头来,看见他便惊喜地睁大了眼睛。后来他回想起来,那恐怕就是他们之间第一次聊天。之前看花那次说的话只有两句,因此不能算。

前面大约有十来个人。他搭讪着说:今天的天气真好。

那天的天空确是碧蓝,晴空万里一抹微云,也甚旖旎。她随他的目光抬起头来,也不禁赞道:是不错。北京的天很少这样湛蓝,像云南。

你去过云南?

去年毕业前去过。还在那里过了一个年呢。

你喜欢旅行?

喜欢的。

她说她喜欢旅行,而他则几乎从不离开他生活的这座城市。这时刚好轮到他们买栗子了,她对那个卖栗子的人说:一斤大栗子。那人说,十一块钱。她交完钱,拿好装了栗子的纸袋,便示意他买栗子。他边对那人说,我和她一样,一斤栗子。边回头问她:你去过那么多地方,最喜欢哪里?

她想了一想说,我也不知道。很多地方都很好。像云南啊,四川啊,贵州啊,都很美。

那你最想再去一次的地方是哪里?

她还没来得及回答,这时栗子已经盛好了,他却还惘然不觉地只顾回头和她说话。她情急之下替他拿过纸袋,他这才如梦方觉,取出零钱交给那人。两人便一路走回去。

你这样一问,我只能想到拉萨。我05年去过一次,很想再去。默然一会,她突然开口道。他知道她是在回答自己。

他说:你去过那么遥远的地方,而我什么地方都没有去过。

她却不以为然地笑着:青藏铁路修好以后,那地方现在已经比去北京京郊还方便了。

说到京郊,他便随口邀请她和他周末一起去爬香山。他说话间并没有掩饰自己的自卑和自豪交错的情绪: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必然而且只能对香山熟悉。她笑着并没有拒绝:好,不过我爬山的速度很快,香山恐怕不够高呢。

而他们也并没有约定好一个时间当真去爬。

他们临别时还交换了MSN号,但也从不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