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经方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疣状胃炎临床观察-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负鹏载舟 2015-01-22

经方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疣状胃炎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3年6月1日22:48:40

      -中大网校临床医学论文网



杨海娣 张萍 黄东华 杨奕 陈育苗 宋刚


【摘要】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在疣状胃炎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对照组81例,两组均首先采用三联疗法杀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治疗的同时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治疗,疗程均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74/79),对照组总有效率77.8%(63/81),经χ2 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经方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疣状胃炎,效果显著。


【关键词】  疣状胃炎;半夏泻心汤;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中西医结合采用经方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疣状胃炎,收到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12月经电子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疣状胃炎,中医辨证脾胃湿热症的患者160例,男126例,女34例;年龄36~65岁(平均52岁)。主要临床表现:中上腹隐痛不适,餐后上腹饱胀,嗳气,烧心,舌苔黄厚。内镜下征象:胃窦黏膜浅表或浅表萎缩性炎症改变基础上见数枚至数十枚疣状糜烂灶散在分布,疣状糜烂特征为顶部有脐状凹陷糜烂的局部隆起性病变,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约0.5~1.0cm,高约0.2~0.3cm。病理组织学特征: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中性粒细胞浸润,少量纤维素样渗出,偶见浅表腺体坏死脱落的同时伴有幽门腺或胃小凹上皮增生。所有患者均伴有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并排除其他胃部疾病。平均病程2.5年。随机分成治疗组79例,对照组81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灶数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首先对所有患者采取杀幽门螺杆菌治疗,即:奥美拉唑20mg bid;阿莫西林 1000mg bid;克拉霉素0.5g bid,治疗2周。2周后对照组:奥美拉唑20mg bid,铝碳酸镁 1.0g tid。治疗组:奥美拉唑20mg bid,铝碳酸镁 1.0g tid,同时加服半夏泻心汤[1]治疗,药方为:制半夏10g,潞党参15g,炙甘草6g,淡干姜10g,川黄连3g,淡黄芩10g,大枣4枚。自动煎药机煎制,每日1剂,早晚分服。8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均行胃镜,病理组织学及胃幽门螺杆菌检查。1年后对有症状复发者再次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1.3观察内容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变化、胃镜征象、病理组织学的改变;观察有无复发;药物副反应。


  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实用中医消化病学》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主证与次证全部消失。胃镜复查胃黏膜色红润、光滑,可有轻度充血,无明显水肿,隆起结节均消失,无黏膜下血管透见,所伴发之糜烂、溃疡均消失。病理检查黏膜组织无活动性炎症,原有的萎缩、肠化或不典型增生均消失。有效:主、次证均有改善,或主证未有改善,但次证全部消失。胃镜复查胃黏膜可呈轻度充血水肿,疣状隆起较前数量减少,或粗糙隆起较前减轻。病理检查黏膜可呈慢性炎症,腺体萎缩,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较治疗前减轻1~2级。无效:主、次证均无改善。胃镜复查胃黏膜仍见疣状隆起结节,或中央凹陷糜烂,数量不减,或胃黏膜仍见苍白及黏膜下血管网。病理检查较治疗前无变化[2]。


 

 2结果

  治疗组79例中,治愈52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7%(74/79)。对照组81例中治愈46例,有效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 77.8%(63/81)。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经χ2 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1年后治疗组治愈的52例中有5例复发,复发率9.6%(5/52);而对照组治愈的46例中有9例复发,复发率19.6%(9/46),两组复发率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复发率低。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6例发生上腹饱胀、嗳气等不适,治疗组无明显药物副反应。


  3讨论


  疣状胃炎又称豆疹状胃炎,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出现弥漫性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mm,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胃窦部多见。本病病因不清,自然病程较长,达几个月或持续多年,无特效疗法,临床上多采用抑酸治疗有一定疗效 [3]。王永华等[4]研究显示Hp感染与疣状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故本文所取病例均杀幽门螺杆菌治疗。笔者根据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采用经方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中医认为本病的特点是脾胃湿热症者较多。因脾胃同病,气机不能升降,致水湿不化,蕴而生热形成。所用半夏泻心汤,方中干姜、制半夏温中辛开除湿,黄连、黄芩苦降除热,寒温并用,阴阳并调,党参、炙甘草、大枣健脾和胃,从而升降气机,恢复中焦运化,调和脾胃,辅助治疗疣状胃炎,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蓉新,方剂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4-45.


  2樊代明,陈强.第十届世界胃肠病学大会报道.中华消化杂志,1995,15(1):34.


  3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97.


  4王永华,郭荣斌,汪鸿志.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胃泌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相关的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7,17:300.


(责任编辑:shurenadm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