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十七篇 气厥论——《黄帝内经·素问》

 兴安书馆 2015-01-23

气厥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七篇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黄帝问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
    岐伯曰: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
    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
    肝移寒于心,狂隔中。
    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呜濯濯,如囊里浆水之病也。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
    肝移热于心,则死。
    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
    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
    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
    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
    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
    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入,谓之食亦。
    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
    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不下止也,传为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相关链接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