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史话"之八十二:《吴夫人佐理国政》

 杏坛归客 2015-01-23

 

吴夫人,即三国时期吴郡大将孙坚的夫人,吴国创建者孙策和孙权的母亲。

吴夫人原是吴郡(今苏州)人,后来迁徙到钱塘(今杭州)。幼年时,父母就早早地去世,由于亲戚抚养抚养长大成人。她从小就刻苦好学,熟悉历史,也读过兵书,但屡次遭到吴氏亲戚的反对。

吴郡悍将孙坚(155191年),字文台。他听说吴夫人才貌双全,便打算娶她为妻。但遭到吴氏亲戚的坚决反对。对这门亲事,吴氏自己却特别愿意,她对亲戚说:

“孙坚是一个勇鸷刚毅,能创立大业的人才。”

不久,便与孙坚结为夫妻。后来,孙坚率领军队讨伐东汉奸相董卓,功勋卓著。在这个过程中,孙坚得到了吴夫人的鼎力相助。

孙坚死后,他的长子孙策率部向江东发展,先后占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庐江等六部。孙策怀有雄心壮志,但血气方刚,性情不免有些暴躁。

有一天,孙策的部将魏腾与他意见不和,得罪了他。孙策大怒,拍案下令,一定要把魏腾捆绑斩首。其他的官员看见了,都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上前劝阻。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吴夫人挺身而出,训斥孙策道:

“你刚刚在江东创业,应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今日,你竟然以一时的意气,要残杀功臣。这算是有志气吗?能说是孙文台的儿子吗!”

孙策听了母亲的训导,知道自己是错了,就当场把魏腾释放。

据说,从此以后,孙策去掉了暴躁的脾气,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对部属也知人善任,体恤关心,受到了江东将士的爱戴。

可惜,他在二十五岁时,即公元200年,遇刺身亡。

孙策死后,吴夫人扶持年仅十八岁的次子孙权,继承了他父兄的遗业,并帮助孙权治理军国大事。

吴夫人不仅自己喜爱读书,也要求儿子孙权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努力读书学习。孙权深得其益。因此,后来孙权还曾对大将吕蒙说:

“我统率军队以来,母亲叫我阅读《三史》和各种兵书,对我大有好处。”

孙权(182252年),即吴大帝,字仲谋。202年,曹操因打败袁绍,势力强盛,便写信给孙权,以威胁的言词迫使孙权归附于他: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那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当时,孙权部下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对抗,意见纷纭,争论激烈,莫衷一是。而此时的吴夫人,却很果断地说:

“如今江东开山铸钱,煮海为盐,陆造战车,水有战船,国富民强,人心归附。安可言降,听命于曹操耳!”

孙权听从母亲的教导,采纳了周瑜、鲁肃等人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的正确建议,他拔刀砍去了奏案的一角,气愤地对主张投降的人说: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接着,孙权遵照母亲的提议,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率师出战,与刘备共同迎击曹操。

这一年的冬天,孙、刘联军与曹操大军大战于赤壁,用火攻焚曹军的战船,大败曹兵八十万。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由于吴夫人协助孙权佐理国政,吴国在江南历时五十八年,终于富极一时,国威甚至远扬至日本列岛。

古代的日本人,除称中国人为“秦人”、“汉人”以外,更多的场合和更长的时间,则称中国为“吴国”,称中国人为“吴人”,称中国话为“吴音”,称中国人在日本的留居地为“吴原”。由中国传去日本的许多物品的名称,往往都加以“吴”字,如“吴床”、“吴织”等。

由此可知,吴夫人的历史功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