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疆油画名家克里木去世 一生绘出生活中最亮丽的色彩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5-01-23

简介

  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

  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维吾尔族,1947年2月出生于乌鲁木齐。

  中共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油画家、壁画家。

  196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附中。

  196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绘画专业本科。

  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

  代表作品有:《麦西来甫》、《哈密麦西来甫》、《多郎麦西来甫》、《农民的喜悦——麦西来甫》、《摇篮曲》、《于田人》、《母亲》、《女儿》、《新夏提古丽》、《古道集市》、《天山之春》(大型壁画)、《东归》(大型壁画)、《民族大团结万岁》等。

  11月18日11时40分,新疆著名油画家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因病在乌市去世,享年67岁。

  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油画家、壁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新疆油画学会主席、新疆画院院长。他的美术作品曾荣获国际、国内多项大奖,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油画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意大利博罗尼亚美术学院等处收藏。他获得过“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自治区优秀专家”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被世界教科文卫组织授予百名中外专家首批特殊贡献“金色勋章”。

  患病期间从未停止创作

  “16日,我和几位老朋友还前往自治区中医医院看望阿布都克里木老师,尽管他说话已不是很清晰,但还在向我询问学会的工作,关心新疆油画的发展。”新疆油画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雷震昨日向记者说。

  据张雷震介绍,阿布都克里木于去年6月查出癌症,前往北京治疗,患病期间也从未停止创作,在今年7月举行的首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上,阿布都克里木还献上画作表示祝贺。

  记者曾在双年展上见到了阿布都克里木,一头银发的他精神很不错,还在多位国内画家的作品前细心观赏,他说:“能看到新疆举办艺术双年展,看到越来越多的新疆青年画家画出成绩,我非常激动,也很高兴自己为新疆的油画发展贡献了一些力量。”

  开创新疆油画界多个第一

  “阿布都克里木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位维吾尔族油画专业的研究生,第一位荣获当代中国百名艺术家称号的维吾尔族油画家,是第一位被世界教科文卫组织授予百位中外专家首批特殊贡献‘金色勋章’的维吾尔族油画家,是第一位在中国美术馆主展区举办画展的新疆画家。”提起阿布都克里木的艺术成就,新疆国画院秘书长魏宝山细细历数。

  魏宝山说,阿布都克里木的作品接地气,并善于将新疆工艺美术、丰富的民族图案与欧洲绘画的技法融合,将表现型的油画语言和装饰型的工艺美术结合起来,构图打破传统,打破生活常规,在画布上重新组合和展现,形成有创新性的、自己独特的西域画风。

  “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个性特征,是阿布都克里木画作的灵魂。”作为关系密切的同事和好友,张雷震如此评价阿布都克里木的画作。

  坚毅执着的创作者

  据记者了解,阿布都克里木晚年的健康状况常常亮红灯,在创作“玫瑰系列”等人物肖像和风景画作时,就曾患眼疾。

  魏宝山回忆:“1998年,那时我作为书画类记者去克里木老师家采访,他刚刚查出眼部患有神经萎缩症,视力出现问题,见到老师我第一感觉是他很着急,不停地说不知道啥时候眼睛能好,能重新拿起画笔。”

  “或许是老师的坚持和努力让奇迹发生了,2002年老师视力逐渐恢复,他也开始了争分夺秒的创作,仅2002年一年他就创作了10幅油画风景作品。他的毅力不仅战胜了病魔也非常让我感动。”魏宝山说,正如克老师自己说的那样:“无论如何,绘画,是我生活中最亮丽的色彩,它就是我的生命。”

  □追忆

  学生:他的鼓励让我记忆一辈子

  11月18日,从同学微信中得知恩师克里木去世的消息,正在北京办事的乌鲁木齐市退休教师徐爱民感觉心情非常沉重,后悔临行前没去看看克里木。在61岁的徐爱民眼中,克里木开朗智慧、随和幽默,不仅艺术修养高,也很具人格魅力。

  1989年,徐爱民进入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克里木受邀担任油画专业的老师,跟着克里木学画的一年时间,让她印象深刻。

  新疆油画名家克里木去世 一生绘出生活中最亮丽的色彩



  《新夏提古丽》

 


  “当时我们对绘画艺术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克里木老师的每次指点都让人豁然开朗”。徐爱民说,一次画人体写生,刚把人物铺了一遍颜色,克里木走过来看了看,笑着说“不错,就这样画”。

  又画了一会儿,徐爱民把画面上认为画得不太好的地方刮掉了,克里木看到后仍微笑着说,“你把有些好东西都刮掉了,其实你和我差不多,但你就是缺乏一点经验。画画不是说画得像就好,要有美感要传神。”

  徐爱民听了这句话非常感动,“我哪里能跟克里木老师比,他对我的鼓励让我记了一辈子,也让我重新认识了油画艺术。”

  1990年,徐爱民请克里木为自己画一幅肖像,克里木让徐爱民拿本书坐在那里。“克里木老师画的我让我感觉很好,用色不多但画面丰富,很传神。”她说,后来有一年,克里木的油画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不久有一位艺术收藏家给徐爱民打来电话,说想买克里木给她画的那幅肖像。“我拒绝了,因为那是克里木老师留给我的,给多少钱都不能卖。”

  2002年左右,在乌市第一中学任教的徐爱民想在学校办一场新疆本土画家作品展,以让学生了解本土优秀作品。她到新疆画院找到时任院长的克里木,克里木得知徐爱民的想法,立即表示支持,画院的画家纷纷提供作品。这还不算,他还带着徐爱民来到自己家,指着墙上挂的自己的画作让她“看上哪幅拿哪幅”,徐爱民选了两幅,“当时我战战兢兢地拿到画,因为这些画的艺术价值都很高,克里木老师这样无私地提供帮助,我真的很感动。”

  徐爱民感慨,和克里木老师相处,不仅让她懂得了艺术,更懂得了如何做人。

  □评论

  三大文化板块滋养一身


  克里木的《自画像》


  克里木是一个内心生活和现实阅历远比一般人丰富的人,他还是一个在美术上使三大文化板块滋养一身的人。当我看了克里木的艺术年谱,深感时代和命运以极其厚爱和极其残酷两种方式对他的造就无与伦比。他在威尼斯广场群鸽环绕的那幅《自画像》,可以称之为“不朽的微笑”。地中海的风、丝绸之路上的阳光和古长城飞翔的鸽群融为一体,三大文明塑造了这位——热爱和平的艺术家。

  克里木的这幅《自画像》,可以看作是一位维吾尔族画家向世界表述的宣言。(新疆作家周涛)

  以美看世界笔下生华贵


  《帕米尔的六月》



  我看遍克的画,几无荒寒窘迫之气、狼狈落魄之象,不是那种颓败衰微、神经兮兮的美,不管是荒野间的刀郎人、或者绿树掩映的高台土房,皆是色彩饱满、气韵华贵,即使是画荒漠、河道、戈壁滩,也五彩斑斓、磊磊大方,升腾出内在精神的辉煌,充满自信、自美与希望——说到底,老克是审美的,是个以美看世界的人,再朴素、再简陋的物象,也有一份华美和贵重。

  老克的油画创作,得益于边疆,得益于民族生活丰厚,得益于他用色彩、笔触、线条,把一个民族的文化,准确漂亮地带出来,画出了黑格尔所言的“这一个”,趣味、气质、个性、心灵,再也不会搞错、不会混淆。(新疆作家韩子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