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绩溪龙川旅游风景区2

 昵称18892371 2015-01-23
【编者语】
乡贤,指一地德行高尚的人。明清时,凡品学、政绩为地方所推崇者,殁后由地方官吏报请立牌入县乡贤祠,春秋予以祭祀。据《嘉庆绩溪县志》(1810年刊本)记载,绩溪县乡贤祠共祭祀15位乡贤,其中龙川有3位。龙川旧有“思敬堂”,为族人思祖敬宗的圣地,今特予以修葺,恢复旧貌,并将龙川历代德高望重、有惠于乡里的族人名讳汇录于此,又据其中八人生平事迹绘图八,作为龙川乡土教育基地,让村人更好地了解先人的风范、优良的传统,增强爱国爱乡情怀,亦借此向观光者展示龙川的人文精神,提升龙川的文化品位与魅力。绩溪高氏与龙川胡氏本是血脉相承的一家。胡高两家原本是儿女亲家(高的女儿嫁给胡家),并且高成宗与胡念五是好友,因高成宗无子,所以胡念五将儿子六六将继给高家为子,后因六六无嗣,又将高家女儿与胡家儿子生的三三过继给高家为儿子。也就是外甥过继给娘舅的关系。三三之后,高氏再次兴旺,成为绩溪的旺族之一。二氏谱牒,均记载了二姓间的嗣继关系,记载了六六、三三殁后归葬龙川故里祖莹一事,留下“胡高不通婚”的习俗。此后,二姓繁衍的世系至今同步。遵照胡氏谱牒资料一直保留六六一支(六架)记载的传统,特附录高三三以下5世内、《嘉庆绩溪县志》记载的族人名讳、概况于兹,以符先人的遗愿。
乡贤祠!

  东墙上有“思祖”二字,西墙有“敬宗”二字,凝聚着胡氏子孙缕缕“思祖敬宗”或“思敬祖宗”之情和睦族敦亲之谊。祖,指祖辈,上一辈;宗,指旁系,同宗同脉兄弟。
  “思祖敬宗”寓意为“思祖敬宗须百代积德为善,成书诵文就千年衣冠后秀”。 “思敬祖宗”寓意为“思敬祖宗操行于孝传世世世兴,敦睦亲族据德以仁处事事事成”。


编者按:龙川乡贤图

  显祖 胡念五:胡念五(1166-1229),讳之纲,字伯纪。据龙川胡氏谱牒资料记载是生于宋乾道二年丙戌(1166),“享年六十有四”,去世于宋绍定二年(1229)。他是龙川胡氏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位显者。关于胡念五,谱牒资料中重要的文字,主要有三点: 一、胡念五,财产众多,有土地三万多倾,遍布徽州、严州、杭州、宁国四郡,不仅限于绩溪,据绩溪历朝方志记载,宋淳熙二年(1175),绩溪实有土地是309566亩,此后历朝的土地也未突破3500顷。在封建社会里,官僚授田买地,扩充田土都是常见的,是普遍的现象。正是这种历代的传承积累,才使胡念五拥有众多的土地,空前的资财。 二、修建了临安皇城。《新安名族志》称,胡之纲在“宋孝宗时(1163-1189)输粟五万石赈济淮右诸军州,筑临安皇城,授都提干,赐宅第。” 三、生了七子,形成了龙川七架。即家族人丁繁衍上的兴盛。也就是说,从22世开始,龙川胡氏有了七个分支。也就是说,从22世开始,龙川胡氏有了七个支氏。据记载,胡念五有七子,十三孙。

  曲靖同知 胡光:字文光,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 )考取进士,授广州府推官。明代仁化年间(1484年)出任四川灌县知县(今都江堰市),都江堰就在灌县西门外。被都江堰人民尊称为第二李冰那时的都江堰历经一千几百年的岁月流逝,变迁成为了一片荒沙滩,河床高出堤坝,川西灌区的万顷良田田改种玉米高梁。历届灌县邑宰因失去治水信心而设法离任。胡光却迎难而上。他深知李冰父子的治水历史功绩,提出了“堰未治、随堰亡”的决心。调集灌区5县民工,日夜奋战6年告成,从此都江堰又恢复了原有灌溉功能,胡光也因治水有功升任曲靖府通判,晚年卜居绩溪龙川。其功绩载入灌县史册。

  魏国公 胡思谦:字文清。南齐累官太师柱国,封魏国公。卒赐祭葬(龙川原有太师墓道)。有太师坊在本里。南齐(公元479-502年)南朝齐始于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终于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南京六朝古都中的第四个朝代。齐高帝-萧道成 萧道成(427-482),字绍伯,小字斗将,是汉代名臣萧何的后裔,南齐开国皇帝。因为皇帝姓萧,南齐故又称萧齐。是南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南齐是南朝中皇位更换最快、王朝寿命最短的一代。

钧州知州 胡宗华:字汝美,明正德丙子举人,授河南钧州知州,任知州时平反了多起冤狱,减少了苛捐杂税,培养人才,廉洁自律。
副都御史 胡宗明:(详见宗明修谱图解说词)
青田知县 胡德纯:字文卿,家贫力学,嘉靖乙酉举人,为青田县(福建)县令。不收贺礼,清正廉洁,书写“天地鬼神”四字来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并且无论任何官职都保持清誉。
兵部尚书 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嘉靖17年(1538)进士,在乡创梅林书屋,嘉惠后学,又在汪村建“汪公殿”祭祀汪华。
新安镇抚 胡子升:宗宪侄,赞画幕府,平海寇汪直有功,叙授新安卫镇抚。同时,宗宪弟宗周亦荫千户。
余杭知县 胡阶庆:字象泰,号石荆。万历乙卯举人,为浙江余杭县县令。自己捐米奖励捕蝗虫者,有效的治理了当地的蝗虫灾害。
枝江知县 胡鸣冈:字季凤,号嶰谷,博学善文,为贵州枝江县县令。以发展教育来改变当地的民风,使盗贼数量减少。
灵寿知县 胡公著:号絅思,顺治戊戌进士,为灵寿县县长。废除缴纳物品的损耗,减刑法。在前几任县长都不敢围捕的情况下,胡公著设计诱捕了强盗头子,第二天在盗匪劫牢中遇害。

  始祖定居图:龙川胡氏是一支源远流长、人文显赫的胡姓,早在宋元时期,就被视为“徽郡罕有出其右”的世家大族。 胡焱定居龙川,被后人奉为一世祖、始迁祖。,被后人奉为一世祖、始迁祖。龙川胡氏谱牒资料记载说:“字子琰,仕东晋,拜监察御史,出按广东,官至散骑常侍。大兴元年(318),提兵镇守歙州。民赖以安,敕赐田宅于新安之华阳镇,因家焉,子孙散迁郡邑。” 龙川胡氏谱牒资料中有一首《新安父老歌》可窥之胡焱镇守新安的政绩。歌作于咸康五年(339)十月,此时的徽州称为新安,其歌词曰: 有田有地久荒废,侯来为政心徬徨。 力役无征民无妨,区划开垦有奇方。 三年沟浍水洋洋,男事耕兮女事桑。 丰衣足食遂安康,愿公福禄永无疆。 噫嘻再歌兮足食,足食赖公田野辟。 由此可见,胡焱来到新安之后,扰民的征役被中止了,久废的田地被复垦了,水利得到了重整,农桑生产得到了恢复,使新安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在金秋后的欢庆中,百姓们既讴歌胡焱,也在为胡焱祈寿。


   编者按:胡德裕最大的功劳是创办了龙峰书院,培养了胡富、胡宗宪、胡宗明等诸多龙川子弟成才。

  德裕兴学图:绩溪素有崇文重教的习俗和传统,早在北宋年间就被誉为“邑小士多”之邦,尤以胡氏为最;各宗族总是把为学业儒以及科第取士作为对族内子弟的最高要求,倡兴文风,重视教育。绩溪有“十室之村,不废诵读”之风,因此徽州有“邑小士多、绩溪为最”一说。洪武九年(1376)27世祖教谕胡德裕创建的一所供龙川胡氏后人读书的龙峰书院,以龙须山山峰而名,胡富、胡宗宪、胡宗明都受教于此。胡德裕,洪武二十二年举明经,授本县训导,整饬模范,据经引传,日与诸生课艺。升旌德教谕,未任卒。曾孙富见经济。
  胡富架桥图:胡富为官清正,经常得罪权贵,受到他们的排挤打击,胡富因此七次愤然上书,辞官归隐。胡富任职时不畏权贵,与扰乱朝纲、权倾一时的宦官刘瑾一伙顽强抗争,曾被刘瑾勒令提前退休还乡,直到刘瑾被诛杀,皇帝才重新启用他,官复原职后的胡富,不仅不接受教训,反
而积多年经验,一再上书陈述弊政,再次自讨没趣。胡富带着“居大位而不能举职,误国也”的一腔悲愤,7次向皇帝递上辞职书,要求告老还乡,回到家乡时,有24付担头挑进村。那些奸臣们打听到消息,就诬陷他贪脏归隐,上奏朝廷。朝廷就派御史到当地进行暗访。 当到达村水口时,见这里缺桥无渡,只得涉水而过,这时,只见胡富正布衣草鞋,带领村民在河岸边勘测河道,准备架设木桥。经过暗访,才得知那24个担头,并非金银财宝而是书籍和一些简单行李,胡富为官虽时间长,但家境依然清贫如初,回归故里后,又济困扶贫,修桥补路,造福一方。御史访得真情,禀报皇上说,胡富居官清正,乡居乐行善事,应予旌表。于是朝廷降旨立坊旌表,并命地方官拨款,为龙川村百姓架设木桥,方便两岸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当时县令李邦贞,广东茂名人,任职时间1523—1524年,在胡富去世的第二年,奉命主持修建这里的木桥,当地人称 “官桥”。现在想来,一个专管钱粮户籍的官员,下台后连一个小桥也造不起,真是两袖清风了。

  宗明修谱图:古人认为,人生有三件大事,这就是修族谱、建宗祠、修坟墓。修纂族谱和建祠修墓是宗族的头等大事,各地宗族都极为重视。“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记一国之事迹,谱所以叙世代之源流。”宗谱是一家一姓的生命史,记载着其发源、生息、繁衍的漫长过程。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透过族谱,不但可以追溯本姓的根源世系,还可以看到变幻的历史风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故而修谱可以“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可以敦亲睦族、扬善惩恶,可以发扬传统美德、尊祖敬宗、教化后代、促进社会和谐,更是延续人文、传承文化的德行善举。家族中有宗谱,家族成员都按字派(辈)命名,虽历经多年或远隔千山万水,同一家族成员均能按照家谱论出辈分高下和亲疏来,所以宗谱是家族的“传家宝”。   详细
  枝萃修坝图:胡枝萃,字希贤,号轶亭。为秀才。在乾隆年间,突发大水冲毁河堤,淹没房屋和良田。枝萃主事修坝,过度劳累而去世,县里为纪念他的功迹,以其名命名为轶亭坝。



  沇源贩茗图:绩溪徽商经营项目很多,有盐、钱、茶、墨、粮、酱、酒、菜、药、木、文、布、肉、南货等十数种。据不完全统计,仅以清代康熙间至建国初年,县人在全国22省市百余县镇开设商号可数其名者有1200余家。其中茶号占十分之一以上。绩溪县旅外经营茶业者其籍属多集中在岭北的上庄、余村、瑞川、旺川及岭南的瀛洲、县城等地。清代道光间至建国初,绩溪人经营于上海、杭州、芜湖、武汉、泰兴、溧阳、淳安、台湾一带的茶庄至少有130家。江苏“三泰”地区(泰兴、泰县、泰州)的胡源泰茶庄,就是徽商中的著名宝号之一。这个宝号的开创人就是胡沇源。 胡沇源,讳成章,绩溪瀛洲大坑口(古称龙川)村人。清代道光中,顺应“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徽商民谚,由歙县三阳坑一亲戚荐往江苏东台茶 叶店学徒。沇源生性淳厚,为人笃诚,习商刻苦,办事勤敏,深得店主的信任。后安排他任该店“水客”,专事进山采购徽州高山名茶。采购一事是十分艰苦的差事,苏北至徽州相距千里之遥,交通不便,每次进山收的茶叶,要雇骡马和挑夫运至歙县深渡码头,装上木船顺新安江运至杭州,再转由运河运到苏北。沇源诚信敬业,不畏艰苦,保证了茶庄顺利经营。为此,店东奖励了他一笔可观的酬金。后来,在采购中,沇源自己也顺便做了几笔茶叶购销生意,积蓄了一点创业资金,即与当地徽州同乡的洪、王两姓合伙于泰兴县开设裕泰和茶号。经营不到一年,奈因该店市口偏冷,生意清淡,洪、王两姓便动议拆股,沇源毅然买下两姓股份,改合资为独资。这可算是沇源出道后开设的第一爿茶店。时间在道光间。他苦心操营,以货丰价廉取信顾客。店事日隆,业务大展。 自咸丰三年(1853)至同治三年(1864)的12年中,太平军在徽州与清军进行着拉锯战。数十万生灵涂炭于连绵的兵燹中。而此时苏北一带,尚无战事,局势甚为安定,市面也较繁华。为维持店业,沇源甘冒生命危险,多次绕道至徽州山区采购茶货,以木船由新安江运往杭州湾,再绕道海路转运至苏北。由于货源不断,茶品优良,使店中营业得以正常开展,获利颇丰。沇源既奔忙于商场,又不曾忘记老家妻儿的安全。咸丰年间,沇源趁进山采购之机,携全家老幼至东台避乱,租房暂居于泰兴。沇源生活俭朴,精于划算,不久,又集其所蓄,于泰兴独资开办了胡源泰茶号。胡沇源自清代于苏北开设胡源泰茶号起,历经百数十年的艰难创业,刻苦经营,传四代,先后开设茶庄、茶栈12爿。其中有5爿经营至建国后的公私合营时期

温馨提示:
        进入乡贤祠内请不要吸烟,请配合验票人员出示您的门票,门槛较高,请不要拥挤,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