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汽车安全的八大误区 看完惊呆了

 LINGLONGXINLWH 2015-01-23
2015-01-21 10:25 卡爸玩车

近些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增长以及交通事故的日益频发,消费者对于汽车安全性的重视已毋庸置疑。可是,一些片面的安全理念还是影响了人的购车心理。车辆的安全性能并不能从单一的某一个方面就能够作出判断,尤其是当消费者对“安全”的直接接触只能有车皮厚度的时候,更不能轻率做出判断或相信宣传。

车皮厚就会更安全

不管是日系车还是欧美系车,使用的钢板大多在0.6~0.8毫米之间。至于为什么直觉上欧美系车会厚一些?那是因为,欧美系车普遍使用了空腔注蜡技术,钢板壁会喷涂蜡层,且欧美系车的油漆厚度比日系车厚,所以直观感觉更厚。车身结构比钢板厚度更重要,车皮厚薄会影响小碰撞的损伤,进而影响维修成本,也会影响整车的隔音和档次感,但是对于保护乘客安全,真的不重要。对乘客而言重要的是钢架强度,能否在碰撞后保持车体完整。

车越重越安全

越重的车越安全,只在某些情况下才成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官方数据表明越重的车越安全。其他情况不变,车重增加反而会使操控极限和制动性能下降,更不安全。举个极端的例子,一辆车难道只要在车里多放砖头 就可以提高安全性?车体越重惯性越大,将造成制动距离加长,这反而是一种不稳定因素。从碰撞本身来看,车身轻,刹车后的惯性运动距离减小,也更安全。实际上目前A级车安全性最突 出之一的高尔夫7,恰恰是最轻的。

SUV比轿车更安全

SUV在市区驾驶和高速的一般追尾来说,确实车身较大位置高会占一定优势。不过实际上起决定作用的却并不是车身大小,而是目前的小型车普遍安全性能较低造成的。视野高看的远也是一个优势,更容易及时发现前方道路危险。但suv在中高速行驶有一大劣势就是因为重心高,弯道行驶会比较容易侧翻,对于雨雪天气行车更加容易发生此类严重事故。

碰撞后整车变形越小的车安全性越好

其实好的安全性,应该是车前部充分溃缩吸收能量,但驾驶室却保持完整。都很完整的话,没有车来吸能,人就要更多的吸收碰撞的动能,其实更不安全。而在实际碰撞测试过程中,车身变形程度与对乘员的安全保护并没有必然的正比或反比关系。甚至在相当程度上,安全程度的提升还需要依赖车身变形来实现。因为在碰撞过程中,撞击力需要车身及乘员来全部承担。而此时保证乘员安全远比保证车身完整来得重要的多,因此绝大多数安全车型都选择了牺牲发动机舱的完整性来实现对乘员舱的保护。

简配防撞钢梁是漠视安全吗

防撞钢梁主要的作用是减少低速碰撞下车体的损伤,对于减小小擦碰的维修成本是有意义的,但对于真正威胁到乘客的中高速碰撞没有作用。当后车的速度较快发生追尾事故后,凭借一根防撞钢梁对安全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有效的数据表明,前后防撞钢梁在车辆出现事故的时候对乘员的安全起到了保护作用。

安全气囊越多越安全

汽车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还要考虑彼此之间是否匹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带、座椅及安全气囊等乘员约束系统之间的匹配与优化。车型安全系数高低的差别就在于乘员约束系统的匹配是否合理,即在碰撞发生时,它们能否彼此协调,在最佳的时间发挥最好的作用。大量模拟试验和统计表明:在所有可能致命的车祸中,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以挽救约45%的生命;如果同时使用安全带和气囊,这一比例上升到约60%;如果只使用气囊,这一比例不会超过5%。

三厢车比两厢车安全

很多人觉得两厢车追尾保护较差。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差别。两厢车一般车尾会特别加强,所以很多时候虽然车身短。实际上,对于汽车和乘员最大的安全威胁是来自侧面和正面的碰撞,而不是后面碰撞。因为,一方面,两者遭遇的撞击力度不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前者碰撞速度可能是两车速度之和,后者的撞击速度多是后车和本车速度之差。另一方面,后面撞击中乘员靠座椅得到的贴身保护比较全面。

冬天换机油黏度越高越好

冬天北方昼夜温差大,对发动机润滑剂的机油(也称润滑油)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车主自行给爱车更换机油的时候,误认为机油黏度高一些会更好,北方车主冬天可以选用粘度略高的机油,但是黏度太高不利于低温启动,反倒会增加发动机磨损。所以建议车主自选机油时,最好选用与原厂推荐的冬季机油黏度接近的型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