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日月潭游

 慈祥老人张 2015-01-23

去了台湾,不能不去最著名的台湾景点日月潭

今天第一站是日月潭清晨天空飘起了一丝细雨,大家带起雨具跟着导游出发了。到了景区天放晴了,真是晨昏雨晴风景有所不同

    日月潭台湾的“天池”阿里山和日月潭小学从语文的课文就知道台湾著名风景区导游带我们登上一艘轮船各自挑选看景的最佳位置舱内雅座和舱外观光坐都坐满了人我坐到了船尾露天的位置日月潭那秀丽的风景映入眼帘,湖面轻笼着雨过的薄雾,游轮遨游群山围绕着波光粼粼的日月潭阳光逐渐的亮起来,日月潭水,它享有日月的光辉,我们随船观景拍照

    日月潭里有个小的岛叫拉鲁岛,游船向拉鲁岛驶去拉鲁岛旧名为光华岛,在日月潭水库中央。为居民邵族人早期的居住地,也是日月潭的地标。

游轮船长加导游 一边开船一边介绍拉鲁岛的名字为邵族语“心中圣岛”之意。拉鲁岛邵族的祖灵地,为表对邵族人的尊重,族村庄目前不让旅客登临,游客只能由在岛四周水域的浮桥栈道上浏览,欣赏有关邵族文化展示和历史发展的设施。 

   上了岛这个岛的确很小,几分钟就沿着岛边走一圈。景区最高点坐落于日月潭旁慈恩塔。于1971年元月完工,采中国宝塔式建筑,共分九层,塔顶高度达海拔1000公尺,为日月潭最高点,从慈恩塔最高层的塔顶瞭望,可看见日月潭拉鲁岛(光华岛)、玄奘寺与慈恩塔皆同在一条线上。

塔前花木扶疏、草坪宽广,环境相当清幽,附近还有长约700公尺的登山步道,是享受森林浴及观星的好地方。蒋介石和宋美龄等一些达官贵人在潭边的山坡上都建有渡假别墅。

    从慈恩塔最高层的塔顶瞭望,可看见日月潭拉鲁岛全景,可将美景尽收眼底。只是游览的人太多了,每个景点都挤满了照相的人群。我这个老年人,没有登上塔顶,游览的时间又特别的紧,拍照留念下了山。

    此时我联想到大陆福建省宁化县慈恩塔是宁化古塔,位于城外塔下街,具体始建何年失考,大约是在北宋。新中国成立后,古塔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和保护,1958年,经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塔文革被拆毁掉,现是重建赝品。

   下得山来到山脚,山脚下有邵族人抚琴唱歌跳舞。导游发给我们每人一个茶鸡蛋,并向我们解释来到日月潭不得不吃的“阿婆蛋”,“阿婆蛋”小店位于日月潭游轮停靠上岸的地方。邵族村庄内的一位阿婆用灵芝、香菇、香等十多种地道的中药材和佐料精心烹调而成的鸡蛋,外形与我们常见的茶叶蛋相同。生意十分红火一天要卖出1万阿婆茶叶蛋游客排着队在那里抢购“阿婆蛋”香气扑鼻、味道鲜美,导游怕我们吃不上特意买来送我们嚐的,真是到日月潭的人们几乎都去排队购买品感谢导游想的周到。

品了美味吃了阿婆茶蛋,原路,在码头等待乘游轮回走,此时我看到每艘游轮上都挂着青天白日旗子在迎风飘荡。

船开动了今天日月潭水面很平静,游轮疾驰而泛起波浪湖面荡漾的波纹飞溅的浪花随风飘洒我们离开了湖心岛

船开的很慢让我们欣赏沿途风景,一路看到峦重叠,山中别墅,绿树,还有远处的庙宇,那是1965年为纪念唐玄奘法师至西域取经,宣扬中华文化而建青龙山上玄奘寺,还看到了济公雕像!。

    身兼多职的邵族船长,全船就他一个工作人员,除了开船负责大家的乘船安全要为游客全程解说,还要为邵族做工作,

邵族是台湾的原著居目前台湾人数最少的一个族群世代以打猎捕鱼为生,由于疾病等因素,邵族人人口近代急骤减少,由原来的近千人减少不足200人人口过少,使得族内已无法正常通婚,不得不与外族通婚,正宗纯正血统的仅有180多人,如今加上混血的也只有400多,为了这个种族人口延续,台湾政府给这个族群许多优惠的政策,汉族人与邵族人通婚,不论男女只要和他们结婚,都必须到他们的部落生活要为他们生孩子,嫁了邵族人生下小孩政府每年补助6万元新台币,一直将小孩抚养至18岁为止!可是外族男人不愿意入赘,女人也不愿意成为生孩子工具,邵族人增加很不容易。

    难怪邵族人戏称自己为“国宝中的国宝”至今邵族人依旧沿袭着母系氏族的生活方式在日月潭领略到了台湾原住民的风趣

船长问有愿意留下来的吗,为邵族做点贡献。大家面向我,看来只有老太太留下来做贡献了,哈哈连导游都笑了起来,嘱咐老太太下船时走路要小心。 

在日月坛玄光寺码头下了船,参拜玄光寺,玄光寺建于1965年,前临光华岛,后依青龙山,为一仿唐式建筑。该寺地理风水称该寺占“青龙戏珠”宝地,庙分两层,分别供奉玄奘舍利子与释迦牟尼佛金身。

日月潭太美了,人间仙境的日月潭,那一片风景水墨画久不能忘怀

    2014年12月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