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北齐墓葬文化因素分析_以邺城_晋阳为中心
2015-01-23 | 阅:  转:  |  分享 
  
北齐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以邺城、晋阳为中心

李梅田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5)

Abstract:AsthecentersoftheNorthernQi,YechengandJinyangshowedarelativelytypical

funerarysystemandtombculture.Thisarticleisadetailedanalysistothetombsfoundinthetwoar2

eas.Bydiscussingtheclassesofthetombs,andtheinterrelatedhistoricalbackground,thecultural

tradition,theeconomicalfactors,thecomposingfactorsofthetombcultureareanalyzed.Asawhole,

thetombcultureofNorthernQidynastyisaninheritoftheLuoyang’straditioninlaterNorthern

Weidynasty,butlotsofnewfactorscomefromtheSouthernandtheWesternareabsorbed,andthe

developedlocaleconomicalbasesarealsoanimportantfactors.

Keywords:Yecheng;Jinyang;NorthernQidynasty;tombs;culturalfactors

摘要:邺城和晋阳作为北齐统治的核心,其墓葬文化较好地体现了北齐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文

化。本文通过对两地发现的北齐墓葬的具体分析,初步探讨了北齐墓葬的等级,并结合历史背

景、文化传统、经济条件等,分析了北齐墓葬文化的构成因素。北齐墓葬文化总体上是对洛阳北

魏后期传统的继承,并吸收了大量来自南朝和西方的文化新风,本地发达的经济和工艺背景也是

北齐墓葬文化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关键词:邺城;晋阳;北齐;墓葬;文化因素

北魏末年,洛阳政权落入尔朱荣部将高欢之

手,天平元年(公元534年)高欢立孝静帝于邺

城,北朝历史转入高氏父子控制的东魏北齐时

期。高氏以邺城为都,同时设大丞相府于晋阳,

邺城和晋阳成为北齐并重的两个政治文化中

心①。迄今发现的北齐墓葬以这两地最为集中,

而且多属贵族、官吏的高等级墓葬,较好地体现

了北齐的丧葬制度,在研究北齐墓葬文化及北齐

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一、墓葬发现情况

经过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文物普查与考古

勘探,在邺城(今磁县、安阳及附近)、晋阳

(今太原附近)发现的大量北朝墓葬中,北齐墓

葬占了大多数。

根据邺城附近出土墓志和文献的记载,可知

“(北朝)墓群东部和北部,是以北齐神武帝义平

陵为中心的高氏陵墓兆域”②。迄今为止,经过

科学发掘并发表的邺城附近北齐墓葬主要有:武

定八年(公元550年)茹茹公主闾氏墓③、太宁

二年(公元562年)比丘尼垣墓等2座④、天统

二年(公元566年)骠骑大将军赵州刺史姚峻

墓⑤、武平七年(公元576年)左丞相文昭王高

润墓⑥、安阳天统四年(公元568年)东徐州刺

史和绍隆墓⑦、武平七年(公元576年)车骑将

军豫州刺史李云墓⑧、磁县天保四年(公元553

年)元良墓⑨、武平六年(公元575年)骠骑大

将军凉州刺史范粹墓⑩、武平七年(公元576

年)文宣帝高洋妃颜玉光墓lv等,以及无纪年的

磁县湾漳大墓、沁阳西向画像石棺床墓lw等。其

中湾漳大墓未见墓志,但据其宏大的规模和所处

兆域的位置,被认为是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

年)文襄帝高澄的峻成陵lx或卒于天保十年(公

元559年)的北齐文宣帝高洋武宁陵ly。

晋阳附近发现的北齐墓葬,已发表的资料

95中原文物2004年第4期

有:1955年太原发现的天保十年(公元559年)

张肃俗墓lz、1960年太原双塔公社发现的天保七

年(公元556年)白水县开国男□子辉墓l{、

1973年寿阳发现的河清元年(公元562年)定

州刺史顺阳王库狄洛墓l|、1973年祁县发现的

天统三年(公元567年)骠骑大将军青州刺史韩

裔墓l}、1979年太原发现的武平元年(公元570

年)右丞相东安王娄墓l~、1984年太原发现的

天统三年(公元567年)泾州刺史库狄业墓mu、

1986年太原发现的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安

州刺史太仆少卿贺娄悦墓mv、1987年太原南郊热

电厂发现的北齐壁画墓mw、1999年太原发现的天

保四年(公元553年)右卫将军贺拔昌墓mx、

2000年太原迎泽区发现的河清三年(公元565

年)泾州刺史狄湛墓my、2000年太原迎泽区武安

王徐显秀墓mz等。

二、墓葬的等级

汉代以墓室多少区别墓主身份的等级制度,

到曹魏西晋时期逐渐发生变化。至北朝时期,墓

葬的等级不再重视规模和墓室的数量,而是以墓

室设施、随葬品组合、墓室装饰等作为新的等级

标准,这套新的等级制度到北齐时期趋于严格。

邺城、晋阳二地发现的北齐墓葬均为单室墓,墓

室面积多在3米-715米见方,墓葬的规模远不

能反映墓主身份的巨大差别,但在墓葬结构与设

施上的等级之别十分明显。此外,随葬品和壁画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墓葬的等级。

11墓葬结构与设施

邺城和晋阳北齐墓葬类型比较单一,只有单

室砖墓和单室土洞墓二类。砖室墓由长斜坡墓

道、甬道、石门和方形墓室组成,墓室四壁略外

弧,多为穹隆顶;土洞墓均斜坡墓道,方形或长

方形墓室,多穹隆顶。(参见表一、表二)

表一砖室墓形制与结构

墓葬形制与结构墓室尺寸(米)纪年墓主身份

湾漳大墓

甬道分前后二段,设三道封门墙、石门和

高大门墙。弧方形墓室,设石棺床。有壁

画。

715×714

高润墓设三道封门墙、石门和高大门墙。弧方形墓室。有壁画。614×614武平七年(576年)“左丞相文昭王”

娄叡墓

甬道由砖砌天井分前后二段,前段露天,

后段木柱瓦顶,设二道封门墙,仿木构石

门。弧方形墓室,设砖棺床及卷棚式木椁,

内置二棺。有壁画。

517×5165武平元年(570年)“右丞相东安王”

库狄迴洛墓仿木构石墓门。弧方形墓室,内设屋宇式木椁。有壁画。514×514河清元年(562年)“太尉公顺阳王”

徐显秀墓墓道设天井。浮雕石门,弧方形墓室。有壁画。武平二年(571年)“太尉武安王太保尚书令“

闾叱地连墓

甬道分前后二段,设三道封门墙、石门和

高大门墙,墓道两侧设壁龛,弧方形墓室,

设砖棺床。有壁画。

512×516武定八年(550年)茹茹公主

贺拔昌墓弧方形墓室,四角砖砌角柱。418×418天保四年(553年)“渭州刺史右卫将军”

姚峻墓墓道设三道封门砖,有高大门墙、石门。弧方形墓室、穹隆顶。门墙有壁画。414×415天统二年(566年)“赵州刺史中书监”

和绍隆墓弧方形墓室,墓室设砖棺床。316×315天统四年(568年)“东徐州刺史”

□子辉墓长方形墓室。3×115天保七年(556年)(碑志)“大都督”

韩裔墓甬道口有仿木构门罩,浮雕石门,弧方形墓室。不清天统三年(567年)“青州刺史”

06研究与探索

墓葬形制与结构墓室尺寸(米)纪年墓主身份

太原热电厂

壁画墓

弧方形墓室,四角设方形角柱,柱顶设仿

木构斗并彩绘,设砖棺床。有壁画。2168×2168无不清

磁县讲

武城2座有门墙。方形墓室。M56四壁有壁画。不清

太宁二年

(562年)(M1)

“司马氏太夫人

比丘尼垣”(M1)

李尼墓穹隆顶。曾有壁画。不清武平元年(570年)济南愍悼王妃

表二土洞墓形制与结构

墓葬形制与结构墓室尺寸(米)纪年墓主身份

元良墓有石门。长方形墓室。414×311天保四年(553年)官职不清

库狄业墓墓道设天井和过洞,设石门。梯形墓室,有生土二层台。412×216~211天统三年(564年)“泾州刺史北尉少卿“

张肃俗墓方形墓室,四角攒尖顶。219×219天保十年(559年)处士

范粹墓方形墓室、穹隆顶。墓室设砖棺床。曾有壁画。218×217武平六年(575年)“凉州刺史”

颜玉光墓近方形墓室,设砖棺床。有壁画。214×213武平七年(576年)(砖志)高洋妃

贺娄悦墓“形制与张肃俗、库狄业墓相类”。不清皇建元年(560年)“卫大将军安州刺史太仆少卿”

狄湛墓有石门,墓室残存生土二层台。不清河清三年(565年)“泾州刺史车骑将军”

无论砖室墓或土洞墓,在墓葬规模、墓内设

施上均有一定的等级之分。从表一、表二大致可

以看出,砖室墓的等级较为明确,主要表现在墓

道和甬道结构、墓门、墓内设施、墓室面积、壁

画等方面,至少可以分出三个明确的等级:

最高等级的是可能属于帝陵的湾漳大墓,不

但有较长的斜坡墓道(长近23米),而且甬道部

分结构复杂,如甬道前后分段、砖砌高大门墙以

象征生前府第的多层进深;封闭措施也较完善,

如设三道封门墙和石制墓门等;墓室面积约715

米见方,内设石棺床;在墓道、甬道、门墙等部

位绘制规模庞大的仪仗类壁画,与墓葬的复杂结

构一起尽可能模仿生前奢华的豪宅。湾漳大墓是

迄今发现的最高等级北齐墓葬,这也是被断为北

齐陵墓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等级的墓葬属于异姓勋贵和皇室成员,

包括文昭王高润墓、东安王娄墓、顺阳王库狄

洛墓、武安王徐显秀墓、茹茹公主闾叱地连

墓。这几座墓结构上与湾漳大墓接近,墓室略

小,在5米—6米见方。在墓葬设置上有明显区

别于湾漳大墓者,如高润墓壁画主要分布在墓

室,未见湾漳大墓墓道的庞大仪仗,墓室也不见

石棺床;茹茹公主墓与湾漳大墓结构十分接近,

但墓室使用了砖棺床,墓室面积仅5米多见方,

而且墓道壁画为两侧各14人的仪卫队列(湾漳

大墓为各53人队列)。徐显秀墓报告尚未发表,

墓室面积不清,但从有精美浮雕的石墓门、墓道

庞大规模的神兽引导的96人仪仗出行队列,可

知其规模也仅次于湾漳大墓。

至于晋阳发现的几座身份相似的墓(娄、

库狄洛和徐显秀墓),结构上与邺城墓葬略有

不同,如甬道口上方不见砖砌高大门墙的作法;

而在墓道设天井或仿木构的砖砌门楼、墓室四角

砖砌角柱、墓室设木椁等作法则不见于邺城,这

些差别当体现了晋阳在葬制方面保留的一些地方

特色,如砖砌角柱的作法见于本地西晋墓m{,天

井的作法也是本地晋墓和北魏墓形制的延续m|。

第三等级多为中低级官吏墓,如贺拔昌墓、

16北齐墓葬文化因素分析———以邺城、晋阳为中心

姚峻墓、和绍隆、□子辉墓、韩裔墓等。墓道和

甬道普遍较短,而且结构简单,墓道部位均不见

壁画;墓室面积在5米见方以下,多设砖棺床

(个别有石棺床和石墓门)。晋阳仍存在结构上的

地方特色,如砖砌角柱、仿木构作风流行等。

相对而言,土洞墓的结构相对简陋,一般仅

在墓室前有较短的甬道,墓室面积较小(不超过

5米见方),墓室设砖棺床或无棺床,一般无壁

画或仅在墓壁有简单壁画(如颜玉光墓)。已知

的此类墓墓主多属中低级官吏,身份与砖室墓的

第三等级墓主相当,但墓葬规格上明显低于同等

级的砖室墓。

与砖室墓一样,土洞墓也存在邺城与晋阳的

地方差异,如晋阳流行墓室设生土二层台(库狄

业墓、贺娄悦墓、狄湛墓)、墓道设天井和过洞

(库狄业墓)等。

除墓室面积、墓葬结构外,墓志也是区别墓

主身份的一个标志,如高润墓志边长7315厘米,

四铁环;姚峻墓志边长86厘米、四铁环,其妻

吐谷浑氏墓志边长64厘米、四铁环,独孤氏墓

志边长43厘米、二铁环。

21随葬品组合

由于邺城和晋阳墓葬均被盗,无从确知随葬

品的数量,只能从随葬品的组合上略知其大概等

级。

二地随葬品组合大致相同,没有地域差别,

从功能上大致包括陶俑及模型明器、陶瓷实用器

和金银珠玉等奢侈品几类,陶俑和明器是其主

体,陶俑的数量和种类都是魏晋北朝陶俑中最丰

富的地区。

按照陶俑随葬功能的不同,大致包括四组内

容:镇墓俑(镇墓兽和镇墓武士)、出行仪仗

(具装俑、侍卫骑俑、伎乐骑俑、武装步卒、文

吏、女官)、侍仆(男女侍卫、胡俑)、庖厨操作

(杂役、动物模型、庭园生活模型)m}。

镇墓兽和镇墓武士m~是最具时代特色的俑

类,也最能反映陶俑组合的等级。墓葬等级较高

者,一般在墓门口各置两对,而等级较低者仅一

对;出行仪仗俑是较能反映墓主生前卤簿的组

合,凡出土较多武装仪卫俑和伎乐俑者(尤其具

装俑和骑马伎乐俑者)多属一二等级墓葬,湾漳

大墓nu和茹茹公主墓nv被盗后仍分别发现了1500

件和1064件陶俑,其中具装俑和骑马伎乐俑所

占比例较高,此也与其墓道壁画中的仪仗人数相

适应。

31壁画

邺城和晋阳是中原壁画比较发达的一个地

区,大多在墓道和墓室绘有壁画,此外砖室墓流

行在甬道口制作高大门墙的做法,也开辟了一个

新的壁画绘制场所。在所发现的邺城墓葬中,茹

茹公主墓、讲武城M56、姚峻墓、高润墓、颜

玉光墓、湾漳大墓等均发现了壁画遗迹。从绘画

面积和内容上也能大致看出墓葬的等级。(参见

表三)

等级较高的茹茹公主墓、湾漳大墓和徐显秀

墓壁画可以作为北齐高等级墓葬壁画的典型,尤

以前二者在布局和题材上非常一致:壁画遍及墓

葬各部位,采取分栏布局方式,非常强调威仪。

壁画题材的安排根据墓葬各部位象征的不同功能

而定,如墓道象征宅前门道,故在墓道地面绘有

地毯式的莲花、花草图案,在墓道两壁分别绘制

与墓主身份相称的出行仪仗队列,并以屋宇作为

背景。茹茹公主墓和湾漳大墓的仪仗队列分别由

14人和53人组成,均由青龙白虎引导;甬道象

征门廊,故在两壁绘制属吏和侍卫,表示属吏在

门廊等待谒见;墓室象征生前内室,故在四壁绘

墓主的内庭生活景象,如墓主端坐、侍者供奉、

伎乐宴享、属吏拜见等内容;而墓道、甬道、墓

室的上层以及门墙和墓顶象征高于世俗生活的天

上虚拟世界,故绘制与升天有关的内容,如墓室

顶部的日月星辰等天象,墓道、甬道上层和门墙

的方相氏、四神、羽人等。晋阳发现的徐显秀墓墓

道仪仗多达96人,但墓室壁画布局上与邺城有所

差别,可能晋阳在壁画规制上与邺城有所区别。

邺城的高润墓、讲武城M56、姚峻墓、颜

玉光墓等的壁画均保存不完整,但从报道情况来

看,高润墓的墓道、甬道、门墙和四壁部位均有

壁画痕迹,布局上与茹茹公主墓和湾漳大墓有所

差别,如北壁不是分层布局,而是将一幅“举哀

图”占据了整个壁面nw,应该代表了较高等级,

但次于最高等级的帝陵。其他各墓等级稍低,均

未见分层布局的迹象,其中讲武城M56不是上

下分栏,而是以红色栏框将各画面相隔,组成单

幅画像,这种布局可能代表了一种新的壁画布局

方式,是北齐墓葬中仅见的一例,而在关中

北周墓葬中常见。太原热电厂保存状况尚

好,但未见墓道、甬道有壁画的报道,该墓的墓

室结构和随葬品反映了墓主较低的身份,因此墓

26研究与探索

表三邺城、晋阳北齐墓葬壁画题材与布局

墓葬墓道甬道四壁墓顶

茹茹公主墓

南半截单栏布局,北半截两栏布

局。两壁为青龙白虎引导的2列

14人仪卫;上层为方相氏、羽人、

凤鸟、莲花等;地面为地毯式花

草纹带。

分上下两栏布局,上层

残留火焰、莲花、摩尼

宝珠;下层两侧属吏与

驭手;门墙绘朱雀、摩

尼宝珠、方相氏。

分上下两栏布局,以红色框

栏相隔。上层为四神与山川

树木;下层为墓主内室生活,

北壁女主人及侍女供奉;西

壁女子伎乐;东壁男子属吏。

天象

湾漳大墓

分上下两栏布局,上层绘7种神

兽及流云莲花;下层绘青龙白虎

引导的4列53人仪卫;地面为地

毯式3列,中为8瓣仰莲,两侧

为莲花忍冬纹带。

分上下两栏布局,上层

残留莲花、流云;下层

残留侍卫;门墙绘朱雀、

神兽、羽兔、莲花、流

云。

分上下三栏,上层四壁各有

一栏分九个方格,每格一动

物;中层神兽、朱雀等形象;

下层残留人物形象。

天象

徐显秀墓下层为4神兽引导的共96人仪仗出行队列。

甬道内容是神话和警卫

场面,两壁各有4个佩

剑或执鞭武士,券洞两

侧各有一门吏;券洞上

方是宝相莲花和云气纹,

两侧为方相氏。

四壁是墓主生前的生活图景。

北壁为墓主夫妇坐榻、伎乐

宴饮图;西壁是墓主出行队

列,以骏马为中心;东壁是

墓主夫人出行场面,以卷棚

牛车为中心,旁有一胡仆;

南壁门洞两侧是墓道出现场

面的延伸;门洞上方为硕大

莲花及镇墓方相。

天象

娄墓

上中层绘出行与回归,下层绘军

乐仪仗;天井上层绘佛教飞升净

土,中下层绘军乐仪仗。

甬道绘门卒、军乐仪仗;

墓门绘青龙白虎、卷草

摩尼。

上层绘十二时及神兽;中层

绘羽人、青龙、连鼓雷公;

下层绘墓主坐帐、伞盖鞍马、

牛车出行。

天象

太原热电厂

壁画墓无无

中层:乘龙骑虎之神仙羽人、

千秋万岁、神禽异兽;下层:

三贵妇坐于帷帐屏风之榻上,

旁有树下侍者、属吏、牛车

出现场景。

天象

库狄洛墓不清

甬道上方残存飞鸟,两

壁各绘四人,为杂技人

物和侍者;墓门绘青龙

白虎。

西壁残存十字图案。

高润墓曾有壁画曾有壁画。

北壁墓主端坐帷帐、侍从供

奉;东壁残留车盖、侍者;

西壁残留侍从。

天象

讲武城M56

每幅画周边有红框栏,

绘车辆人物、桥梁树木、

莲花等;四隅影作斗。

姚峻墓门墙绘朱雀、羽人、朵云、莲花。

颜玉光墓

南壁男女侍仆;北壁盔

甲武士、鹰鸟;西壁妇

女抱婴、骑马武士。

道和甬道有无壁画可能也是区别墓主身份的标准

之一。

三、墓葬文化的构成因素

邺城和晋阳北齐墓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北

齐的物质文化发展水平,其文化面貌的形成与历

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自天平元年(公元534年)高欢以邺城为

都,终东魏北齐之世,高氏父子的各项制度大致

是对洛阳北魏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其文化主要是

洛阳北魏传统的延续,“洛阳文物人才虽经契胡

之残毁,其遗烬再由高氏父子之收掇,更得以恢

复炽盛于邺都”nx。

从墓葬文化的构成因素看,邺城文化的“恢

复炽盛”既有洛阳文化的延续,又有新文化因素

36北齐墓葬文化因素分析———以邺城、晋阳为中心

的加入。首先,墓葬形制上继承了洛阳北魏的单

室砖墓和单室土洞墓形制,是中原汉晋埋葬制度

的延续,但与洛阳北魏墓不同的是,洛阳砖室与

土洞墓的等级差别并不明显,而邺城、晋阳砖室

墓等级明显高于土洞墓;墓室的平面形状大致与

洛阳相同,但墓室结构上出现了一套严格的等级

规范,大型墓设多道封门墙、石门、石棺床,流

行分层布局的壁画;除墓室面积、墓葬结构、随

葬品、壁画因素外,墓志的边长和铁环数量也成

为区别墓主身份的一个标志。其次,随葬品也沿

用了洛阳北魏墓葬的组合,新的因素是瓷器数量

大量增加、陶俑中的具装俑、武装仪卫俑和胡人

俑增多、金银玛瑙珠玉饰物和西方金银货币和首

饰大量出现。瓷器多器型高大、胎体厚重,很多

采用了金属锤牒等复杂工艺进行装饰,这部分瓷

器与南朝输入品风格有所区别,可能是邺城附近

的产品ny。陶瓷中还出现了以“胡腾舞”作装饰

的黄釉扁壶nz,随葬品中西方金银制品的增多,

陶瓷上的锤牒装饰、胡人俑的增多、徐显秀墓壁

画中中亚风格的菩萨联珠纹等因素n{,当与北齐

时中西文化交往的增多n|和北齐的胡化趋势n}密

切相关。

此外,邺城、晋阳墓葬的壁画非常发达,非

常强调威仪,在墓道绘由青龙白虎引导的仪仗出

行队列,在墓室分层绘有代表升仙的虚幻世界和

反映墓主生前地位的家居宴饮、出行场面。高等

级墓葬中的青龙白虎引导仪仗出行的题材,可能

渊源于南朝萧梁礼制n~;壁画的画风在北魏后期

洛阳壁画的基础上,继续受到南朝画风的影响,

壁画人物的丰腴形象、陶俑的丰壮造型等应是南

朝画风影响下形成的,太原娄墓的鞍马人物形

象可能是与南朝张僧繇画风相似的北齐杨(子

华)派作品ou。

可见,邺城、晋阳墓葬在文化的构成上,主

流因素是北魏后期的洛阳传统,但大量吸收了来

自南朝、西方的文化新风。

此外,邺城和晋阳地区的经济背景和工艺传

统,也是北齐墓葬文化构成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与同时期的关中北周墓葬相比,邺城、晋阳的随

葬品制作工艺上明显比较优良,如陶俑大多制作

精细、形象匀称,与北周陶俑的粗糙和形象的臃

肿、比例失调形成鲜明的对比。

《隋书·地理志》“冀州”条记载:“信都、清

河、河间、博陵、山、赵郡、武安、襄国,其

俗颇同。人性多敦厚,务在农桑,好尚儒学,而

伤于迟重。……魏郡,邺都所在,浮巧成俗,雕

刻之工,特云精妙,士女被服,咸以奢丽相高,

其性所尚习,得京、洛之风矣。”ov北齐制作精

细、形象逼真的陶俑,大量装饰复杂的精美瓷

器,正反映了冀州良好的农桑基础、精妙的工艺

传统;冀州“好尚儒学”,文化传统十分深厚,

东魏北齐时文采之士众多,而同时期的关中却鲜

有才学可抗山东者ow。作为俘虏进入关中的南方

文人如颜之推等,怀有浓重的弃周就齐、内齐外

周的观念,也正是东西经济文化存在巨大差别的

反映,东西方经济上的巨大差别决定了文化上的

差别ox。

①北齐时晋阳作为别都而备受高齐政权重视,高氏皇

帝频繁往返于邺城与并州之间。《北齐书·显祖文宣

帝纪》:“并州之太原、青州之齐郡,霸朝所在,王

命是基。”

②马忠理:《磁县北朝墓群———东魏北齐陵墓兆域

考》,《文物》1994年第11期。

③nv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

报》,《文物》1984年第4期。

④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北磁县讲武城古墓清

理简报》,《考古》1959年第1期。

⑤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陈村北齐姚峻墓》,《文

物》1984年第4期。

⑥磁县文化局:《河北磁县北齐高润墓》,《考古》

1979年第3期。

⑦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安阳北齐和绍隆夫妇合葬墓

清理简报》,《中原文物》1987年第1期;该墓出土

了和绍隆及妻元华墓志,可知和绍隆为北齐后期权

臣和士开的叔父,史籍记载和士开“其先西域商

胡”,但据和绍隆墓志,考订和士开家族世系,和

氏既非西域商胡,亦不曾“徙居西域”,而是鲜卑

素和部落的一支,由于加入到拓跋鲜卑之中而进入

中原,与仍居东北的素和部落有较大差别。和氏以

代人南迁,著籍河南洛阳,迁都邺城以后,又改籍

清都临漳,这是和氏本为代人的证据;和士开文化面

貌很接近西域胡,胡化倾向明显,所以当时人说他是

商胡后裔。详参罗新考证文:《北朝墓志丛札(一)》。

⑧周到:《河南濮阳北齐李云墓出土的瓷器和墓志》,

《考古》1964年第9期。

⑨磁县文物保管所:《河北磁县北齐元良墓》,《考古》

1997年第3期。

lu河南省博物馆:《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发掘简报》,

《文物》1972年第1期。

46研究与探索

lv安阳县文教局:《河南安阳县清理一座北齐墓》,

《考古》1973年第2期。

lw邓宏里等:《沁阳县西向发现北朝墓及画像石棺

床》,《中原文物》1983年第1期。

lx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邺城考古队:《河北磁

县湾漳北朝墓》注释2,《考古》1990年第7期。

lynu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邺城考古队:《河北磁

县湾漳北朝墓》,《考古》1990年第7期。

lz山西省博物馆:《太原圹坡北齐张肃墓文物图录》,

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

l{王玉山:《太原市南郊清理北齐墓葬一座》,《文物》

1963年第6期。

l|王克林:《北齐库狄洛墓》,《考古学报》1979年

第3期。

l}陶正刚:《山西祁县白圭北齐韩裔墓》,《文物》

1975年第4期。

l~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北齐娄墓发掘简

报》,《文物》1983年第10期。

mu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北齐库狄业墓》,

《文物》2003年第3期。

mv常一民:《太原市神堂沟北齐贺娄悦墓整理简报》,

《文物季刊》1992年第3期。

mw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太原市南郊北齐壁画墓》,

《文物》1990年第12期。

mx王立斌等:《北齐砖室墓葬》,《文物世界》2002年

第2期;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北齐贺拔

昌墓》,《文物》2003年第3期。

my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北齐狄湛墓》,《文

物》2003年第3期。

mz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发掘简

报》,《文物》2003年第10期。

m{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运城十里铺砖墓清理简

报》,《考古》1989年第5期。

m|杨富斗:《山西曲沃县秦村发现的北魏墓》,《考古》

1959年第1期。

m}杨泓:《北朝陶俑的源流、演变及其影响》,《中国

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文集》,文

物出版社,1986年。

m~由于往往置于墓门附近,成对出土,一般认为具有

镇墓避邪的作用,故统称镇墓俑。

nw汤池:《北齐高润墓壁画简介》,《考古》1979年第3

期。

nx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第二章“礼仪”,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ny在磁县西部约八十华里的贾壁村窑址,发现高岭

土、灰屑和青瓷片,高润墓中出土的青瓷碗,“从胎

釉、器型特征来看,均与过去在贾壁村旧址调查中

采集到的碗相似。也与冯先铭先生在贾壁村隋青瓷

窑遗址采集到的碗相吻合”。参见张子英:《磁县古

代陶瓷工业烧造的三个区域》,《文物春秋》1992年

3期;冯先铭:《河北磁县贾壁村隋青瓷窑址初探》,

《考古》1959年第10期。

nz范粹墓出土的扁壶上饰以五人一组的乐舞场面,皆

为手持琵琶,头戴胡帽,身穿窄袖长衫、脚穿半筒

靴的胡人,可能表现的是唐代文献记载的“胡腾

舞”。韩顺发:《北齐黄釉瓷扁壶乐舞图像的初步分

析》,《文物》1980年第7期。

n{荣新江:《略谈徐显秀墓壁画的菩萨联珠纹》,《文

物》2003年第10期。

n|在北齐宫廷里就有很多来自中亚地区的胡商或伶人

因得皇宠而得势;北齐统治者十分爱好西域乐舞,

《隋书·音乐志》:“杂乐有西凉、鼓舞、清乐、龟兹

等,然吹笛、弹琵琶、五弦及歌舞之伎,自文襄以

来皆所爱好,至河清以后传习尤甚。”

n}北齐社会的胡化趋势从当时统治者的个人喜好和社

会风气可见一斑。《北齐书·后主幼主》:“诸宫奴

婢、阉人、商人、胡户、杂户、歌舞人、见鬼人滥

得富贵者将万数。”《颜氏家训·教子第二》:“齐朝

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

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

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n~宿白:《关于河北四处古墓的札记》,《文物》1996

年第9期。

ou宿白:《北朝造型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变化》,《中国

石窟寺研究》,文物出版社,1996年。

ov《隋书·地理志》卷24、25(上、中)。

ow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第九章,江

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ox黄永年:《论北齐的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23卷4期,1992年。

(责任编辑:武玮)

56北齐墓葬文化因素分析———以邺城、晋阳为中心

献花(0)
+1
(本文系勇者无惧88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