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亲子专刊:学会倾听,疗愈自己和孩子

 悟顺 2015-01-23

家庭亲子专刊:学会倾听,疗愈自己和孩子

2015-01-23 最专业身心灵平台 爱无界身心灵空间
爱无界身心灵空间

被听见就表示被重视

罗珊与她父母把行李从车上卸下来时,她突然有种前所未有的消沉情绪。她很焦虑地看着其他学生和他们家人一窝蜂地拥入宿舍,把许多漂亮的东西像枕头、羊毛围巾、iPodDVD、发卷、个人计算机、网球拍及曲棍球棒放下来。她的父母驾车离开后,留她一个人站在宿舍前面,那种初进大学的兴奋已然消失无踪。


大一那年,她一直无法克服孤单的感觉,每个人好像都可以很轻易地交上朋友,她却不能。她常常打电话回家,也曾试着告诉父母情况有多糟,但是他们却说:「别担心,亲爱的,每个人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点寂寞。」「你应该交更多朋友!」或者是「也许你应该更用功一点!」如果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


十二月初,罗珊开始逃课,错过用餐时间,哭着入睡,当她发现自己再也承受不了时,就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约了时间谈话。治疗师要罗珊直接喊她「诺琳」时,她吓了一跳,似乎对大人的这种开明不太习惯,而诺琳是罗珊见过最富有同情心的人。她没有告诉罗珊该做什么,或分析罗珊的感受,她只是听。对罗珊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经验。


借由诺琳的协助,罗珊度过了大学的头一年,以及接下来的三年,诺琳协助她发现自己的不安全感来自于从未真正被父母关爱的感觉。罗珊一直认为自己的父母很好,但她现在明白他们并不是很了解她,罗珊的父亲总是很忙,母亲也不曾把她当成一个真正的成人。

最后诺琳让罗珊相信:除非她能与父母把问题厘清,不然就永远无法摆脱她的愤怒情绪,也容易让她陷入沮丧。罗珊同意之后,诺琳建议她与我联络,做几次家庭治疗。


第一次见面,罗珊及她父母先后到达,虽然他们都微笑着,但三个人看起来就像猫绕着蛇看那么警觉。我在电话中建议罗珊,在第一次见面时,尽量放慢步调,也请她试着不要把太多的愤怒一下子全倒出来,而是能与父母取得一些共识。


但实际上她所表现的不是她的感受,而是她一直在追寻的。她首先拿父亲开刀,说她小时候爱过他,但等她年纪渐长,就发觉得自己的父亲很可笑,又对别人漠不关心(他努力工作,理个小平头,投票给共和党,是一个忠党爱国者,在他生命中没什么事会让他好好思考)。在听完女儿不友善的评论之后,罗珊的父亲说:「你就是这么看我的?」然后就不说话了,沉默就是他保护自己的盔甲。


然后罗珊转向母亲,她称她母亲「肤浅」「伪君子」,而对一位母亲最最残酷的指控就是:她说她母亲「只关心自己」!


罗珊的母亲很努力地试着听下去,但是做不到。

「那不是真心话!」她说,「你为什么凡事都要这么夸大其词?」


这只让罗珊更火!母女两人就这么一来一往,用尖锐的声音互相指责。


我试着要安抚他们,但没有很成功。罗珊拼命要沟通(不是旧式的「说话」——一个给、一个收,而是「沟通」),这是很重要的发展:一位家庭成员坚持要把一些重要讯息传达给其他人,以「事实」当面与他们对质,不管对方听不听。


结果是罗珊的母亲哭着离开。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我单独与罗珊见面。她说她很抱歉,上次的会谈没有让情况变好,不过她很高兴把自己的感觉发泄出来了。她认为母亲表现出是个不能接受事实的人,正如同她以前对母亲的看法一样。罗珊说她与母亲已经不说话了,但是她不在乎。


六个月后,相当出乎我的意料,罗珊打电话来说,她与父母想再来见我一次。这回他们交谈的气氛虽然很友善,却是天马行空、不着重点。罗珊夸说母亲的鞋子很好看,又问候妹妹的近况,她母亲也询及她过得如何。难道罗珊已经忘了那些痛苦?罗珊再度觉得自己是被人施惠的对象,被草草打发了事,她不想发作,却又忍不住。


她很生气地指责母亲不是真正对她的感受关心,只是表现出形式上的礼貌而已。我的心陡然下沉,但是这回罗珊的母亲并没有像上回那样有冒火的反应,或阻止女儿说下去,她没有说太多话,也没有为了替自己辩驳而打断罗珊说话。是什么原因让她这回可以安静地听女儿的指责呢?我不知道,但是她的确在听。


一个母亲所承受的最大压力之一是,成为子女在「需求」及「愤怒」这两个最原始转变的标靶。气愤会直接扑向那双推动摇篮的手,不管母亲是多么的慈爱,这也是孩子寻求独立自主必经的历程。罗珊的母亲似乎感受到这一点,依稀记得在某些方面,她的小女儿还是她的小女儿。


罗珊似乎在期待母亲有报复的举动,但是当她所预期的情况没有出现时,她就冷静下来了。她想要的似乎只是被听见而已!那次会面之后,罗珊与家人的关系有了戏剧化的转变,以前只限于独白或沉默的沟通方式,现在已进入「对话」的状态。罗珊会用打电话与写信的方式与母亲分享秘密,当然不是每次都这样,也不是每次都很成功;但是罗珊已将母亲当做一个可以对她开放的人,而不只是单纯视她为「该把什么事都做对」的母亲而已。罗珊也变得较不会孩子气,更像一位可以自己独立生活的成熟女子。


因为罗珊那种「被倾听」的需要无法满足,让她与他人隔绝,也让她充满怨恨。解放自己就是把那堵阻挡她与别人联系的墙弄塌!她的一些幼稚的感觉,只说明了长期以来没有机会说出的感受。与诺琳谈话时,罗珊不需要防卫自己,这也使罗珊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罗珊与父母第二次聚会的情景,偶尔也会在一般家庭中看见,那就是某个人说了些什么,然后整个情况就变了。并不是因为罗珊说了什么而造成变化,她以前也说过这些话,而是因为她母亲把自己认为对的一些想法先摆在一边,只是好好地聆听。


在我们学会听隐藏在某人愤怒或不耐烦底下没有说出来的感受时,我们会发现就是那股想解脱痛苦的力量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只要使一点力,我们就能倾听到敌意后面所隐藏的痛苦,逃避后面所隐藏的悔恨,以及让人们害怕去说出、真正去倾听的弱点。在我们了解倾听的治疗力量后,我们甚至可以开始倾听那些让我们不自在的事了。


被听见就是被重视,它满足了我们自我表达及与他人沟通联系的需要。悦纳的倾听者容许我们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他人的倾听与注意协助我们在肯定自己的过程中,厘清我们的思绪及感受。借由肯定我们可以被了解的过程,倾听者帮助我们肯定了自己的人性。没有被听见,让我们觉得被忽视、不被欣赏、被阻断,而成了一个孤单的人。被了解的需要(被真正倾听的人明白及接受我们的体验),是滋养人心的养料。

在我们的生活中,若没有足够的同情与了解,我们就会被一种无形的不自在所笼罩,让我们觉得焦躁又孤独,那种感觉很难忍受,于是我们就用被动的逃避方式寻求慰藉,坐在电视机前看肥皂剧,看《猫和老鼠》的卡通片,或躲在过着刺激生活的流行小说世界里。当然轻松一下没什么不对,但是我们为什么明知节目不好看,却仍然打开电视呢?为什么不把车上的收音机打开,我们就觉得不自在?即使收音机只是发出嘈杂的声音而已?


我们通常会把被动的逃避方式与舒解压力联系在一起。许多人在一天接近尾声之时,觉得精疲力竭,也许不是因为工作过劳让我们疲惫,而是我们的生活中缺乏了解所致。主要是因为缺少一个会注意与欣赏、会有反应的「自我物」,「自我物」是指那些关心又很用心听我们说话的人。


当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不足以维系我们的平衡及热情,或者在我们不想维系的时候,我们就从病态的自我意识中寻求庇护。我们追求刺激、兴奋、反应及满足,这些感觉就如同与我们关心的人交心对话一样。然而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同我们说话,有些人可能就会继续躲在沉默里面。就如同少了那些可以让我们分心的让人头晕目眩的娱乐,我们也许会听到绝望低沉的隆隆声。

练习:成为更好的倾听者

·你知道谁是最好的倾听者?是什么原因让那个人成为一个很好的倾听者的?(不打岔?问有趣的问题?了解你所说的?)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是你可以从这个人身上学会,而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的?

·什么事情是你迟疑不敢跟伴侣谈论的?为什么?这些压抑不说的想法与不敢表达的感受是怎么产生的?你不把这些事说出来的结果如何?对于两人关系的影响呢?

·如果你改善了自己倾听的方式,你会希望谁注意到?你会期待有怎样不同的对话?

·如果有人认为你没有真正听他们说话,他们是什么意思?结果可能会如何?

·如果别人认为你在听他们说话,他们是指什么?结果会如何?

·下一次当你在烦恼某件事时,请留意你想找人谈的感受是如何?有什么原因让你打住不说的吗?你在担心什么?如果你跟某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又会发生什么事?


被倾听的小孩是有自信的孩子

孩子长到四五岁时,同理心的有无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而且可以认得出来。被了解的孩子,长大后会期待他人听他倾吐心事且接纳他,这种情形可以在幼儿园老师的身上得到验证。被倾听的小孩在学校生病或受伤时,会毫不考虑地转向老师求助;相反,同样的情形发生,没有安全感的小孩就不会寻求这种联系或接触。「一个小男生很失望,双臂环抱在胸前,一副很懊恼的模样;一个小女生在桌子底下碰伤了头,爬出来之后自己一个人在那里;一个小孩在上课的最后一天很不安,她面无表情,呆呆地坐在沙发上。」这些反应对没有被倾听的孩子来说是很典型的,也不会因他们长大了而有太多的改变。


学龄前的孩子若有被同理倾听的经验,会与同伴相处得更融洽、自在;他们期待正向的互动,因而也更渴望有这些互动;他们会交更多朋友,也更快乐,他们也会是很好的倾听者。如果在四五岁时,没有同理心的经验,也没有受过凌虐或残酷的待遇,而只是因为每天缺乏被了解,会导致自我的疏离及不安全感,也会害怕被拒绝,因此会害怕不认识的人,也不愿寻求新的经验。

文字编辑:心路

图片编辑:心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