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灸问|艾灸在哪些方面有显著疗效?

 土豆泥777 2015-01-23
2014-12-30 杨舟 等 灸大夫

  点蓝字关注↑↑↑灸大夫↑↑↑享健康人生

  灸大夫微信号:jiudaifu这是中国最大的中医养生服务平台。依托灸大夫经络穴位图解APP的千万级用户,我们正致力于打造一个高尚的中医养生圈。诚邀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您,投身灸大夫健康世界。


  CAJ-1000型隔物灸仪广泛使用于养生馆

  艾灸是传统中医的治疗手段之一, 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艾叶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 利用艾叶做施灸材料可将艾叶本身的药物属性及其燃烧产生的热力相结合, 借助药物和热刺激等理化方法熏灼人体相关腧穴, 激发人体经络之气, 通过循经感传进入体内, 渗透诸经, 深透筋骨以至全身。中医认为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防病保健等作用, 其中, 艾灸防病保健的作用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 是中医“治未病”常用的有效方法。

  现代研究证明, 艾灸还具有镇痛、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机体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整脏腑机能、延缓衰老等功效。艾灸的防病保健作用, 就是通过这些功效协同实现的。疾病的产生通常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艾灸可以同时作用于多系统、多水平, 引发人体内环境对疾病或外界刺激产生积极效应, 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可能。

  纵观古今, 中医“治未病”思想一直都受到各大医家的推崇, 艾灸本身就具备防病保健的作用, 若能在“治未病”的思想指导下合理运用这一治疗方法, 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则能充分发挥艾灸的预防与治疗作用。目前,“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艾灸应用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胃黏膜、延缓衰老、抗疲劳、调整亚健康状态等方面已展现出明显的疗效。

  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早在《针灸大成》中就有用艾灸来预防中风的记载, 现代研究也证明了艾灸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脑细胞的损伤, 是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其机制可能与艾灸改善血液流变性, 增加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从而保护缺血缺氧组织等作用有关。此外, 解秸萍等发现逆灸关元可有效地预防更年期大鼠脂质代谢的异常变化, 其调脂作用具有明显的后效应, 并且认为逆灸的“延年益寿”功效与这种后效应可能有很大的关系。

  2、保护胃黏膜

  利用艾灸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70)抗胃黏膜损伤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不少研究表明,经过艾灸相关穴位预处理后, 可以通过增强HSP70的表达对胃黏膜产生保护作用。常小荣等通过实验观察艾灸足三里和梁门预处理对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HSP70 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经过艾灸预处理后二者的表达均显著增强。易受乡等以艾灸预处理观察对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的影响, 发现灸足三里、梁门穴能降低随后的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指数及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 诱导HSP70 表达, 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刺激胃黏膜细胞增殖, 抗细胞凋亡, 从而起保护胃黏膜作用。此外, 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还指出艾灸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血清中HSP70 升高, 上调NF-κBp65 的表达, 减轻炎性细胞因子在胃黏膜的浸润, 从而缓解了急性胃黏膜损伤。

  3、延缓衰老

  艾灸不仅可以明显改善衰老症状, 而且可能通过调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流变学、免疫球蛋白等指标达到抗衰老的作用。实验研究发现 , 艾灸可通过抑制NO 产生的细胞毒性, 提高机体自身抗自由基氧化损伤的能力, 以及减轻淋巴细胞DNA 的损伤程度, 有效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有日本学者报导 , 艾叶中的庚三十烷和儿茶酚胺燃烧后生成的甲醇可附着在皮肤上, 通过灸热由损伤的皮肤处渗透进去, 有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的作用, 能显著提高老年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降低丙二醛(MDA)含量, 有效地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 调整内环境, 从而延缓衰老。

  值得一提的是, 艾灸延缓衰老的应用不该仅仅局限于中老年人。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英国研究人员确认了人体各个部位衰老的年龄, 研究显示大脑和肺在人20 岁就已经开始衰老,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会有脏腑器官出现结构的老化和功能的减退。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 就延缓衰老而言, 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艾灸是一个贵在早期应用、长期坚持的过程, 不可受缚于年龄。

  4、抗疲劳

  中医学认为, 慢性疲劳综合征属“虚劳”的范畴, 主要表现是以持续性疲劳为主的机体多组织、器官的紊乱。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0 .2%~ 0.7%, 并呈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因此,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 及时应用艾灸来抗疲劳对防止疾病在失衡的机体内发生传变具有重要的意义。郭爱松等通过临床对照发现, 艾灸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并认为艾灸是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艾灸不仅能减轻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的躯体和心理疲劳, 提高大鼠体力, 还可有效地提高运动疲劳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增加骨骼肌血流灌注,缓解外周骨骼肌的运动疲劳, 提高运动耐力。

  5、调整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一种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 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表现, 但却可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如得不到及时的调整, 则极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这一概念与孙思邈提出的“欲病” 十分相似。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 , 全球约有75 %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也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亚健康问题, 而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对于指导调整亚健康状态发挥着积极作用。刘延英采用隔药饼艾炷灸干预亚健康, 发现研究对象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NK 细胞活性、血小板聚集性均有明显变化, 同时体液免疫补体C3 、C4 含量下降, 免疫球蛋白IgG 含量上升, 表明隔药灸能对亚健康人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血液流变有一定调节作用, 从而改善亚健康状态。夏永莉等根据生物传热学理论建立艾灸的生物传热模型及建构艾灸温度场, 探讨了艾灸的热作用机理, 同时也为艾灸调整亚健康建立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作者:杨舟 等

  来源:《吉林中医药》2013年8月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