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子家训》

 高山仙人掌 2015-01-24

  朱熹《朱子家训》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已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喻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僮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录自《紫阳朱氏宗谱》)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网上流传朱熹两则家训

 

 

朱用纯《朱子家训》

【01】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内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解讀】黎明的時候就要起床,清掃院落,把室内室外打掃幹淨整潔。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就休息,把門窗都關好,親自檢查。

一句寫“勤”,一句寫“謹”。清晨起來就要将庭院、台階掃幹淨,裏裏外外要使它保整潔,這是“勤勞”的好習慣,也是清潔衛生的好習慣。古人雲:“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做事要從身邊小事做起。日出而作、聞雞起舞,都有一個“勤”字在。日落而息,要親自檢點門戶,這樣能做到處事“謹慎”。從禮子開始,儒家對勤儉治家和謹言慎行都有很高的要求。

【02】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解讀】一碗粥一碗飯,應當考慮它們是來之不易的.(衣服,布料上的)半絲,半縷線,一定要想他們來的是很困難的。

這是告誡子弟要知足,要認識到吃、穿、用都來之不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時,昆山一帶連年災荒,不是旱災,就是水澇,有一年還鬧蝗災。這兩句正是柏廬先生憂民之心的體現,現今食堂的語錄牌上經常引用。

【03】
宜未雨而綢缪,毋臨渴而掘井;
【解讀】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不要到了渴了才想起來掘井,平時就要作好防備工作以備不測之時。

這句話是說,應當趁着天還沒有下雨,先修繕好房屋門窗;不要到了口渴想喝水時,這才去挖井。綢缪,比喻事前作好準備工作。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兩句是告戒子弟做事情不能“急來抱佛腳”,一定要事前作好充分的準備。這很值得我們今天處事時作借鑒。

【04】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解讀】個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儉樸、節約,宴請客人也不能過分,酒菜要适度,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留連忘返。

這句話是說,個人的衣食住行一定要儉樸、節約,宴請客人也不能過分,酒菜要适度,時間上也不能無休無止。朱柏廬沒有子女,過繼兄弟的兒子作嗣子,取名導誠。他一直教導導誠不要專學那些揮霍的纨绔子弟。朱柏廬曾說過:儉,一要平心忍氣,二要量力舉事,三要節衣宿食。他寫過一首教子詩:“四兒六歲五兒三,莫與肥甘習口饞。清白家風無我愧,詩書世澤要人擔。三餐飽飯何須酒,一箸黃韭略用鹽。聞說有人曾餓死,算來原不爲官廉。”

【05】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飯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馐。
【解讀】如果用的器具幹淨整潔的話,即使是瓦做的也比金\玉爲材料的要好,如果吃飯吃的少而精的話,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是珍馐美味。

這是說家常用的器具,不求華美,隻求質地堅實,并且經常洗刷幹淨。這樣的話,就是瓦罐也會有超過金器、玉石。家常的菜肴,不必貪多,隻要足夠下飯,烹調得當,即使是園地裏自己栽種的菜蔬,也比山珍海味來得好。這兩句進一步強調節約。

【06】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解讀】不要蓋奢華的房屋,不要謀取肥沃的田地 。

這句話對今天的都市人仍然有着莫大的意義。現代都市人總是感覺累,這種累不是別人加給你的,是你自己加給自己的。物質的增長永遠沒有貪欲的增長速度快。有了房子還想要車,有了小房子還要要大房子,永無止境的欲望才會帶給自己壓力。早在明代朱先生就告訴你:勿營華屋,勿謀良田。下面的話隐含其中:這樣你就會活得簡單而快樂。

【07】
三姑六婆 實淫盜之媒;
【解讀】三姑六婆那些人,她們實在是荒淫和盜賊的媒人(這裏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愛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裏面的王婆).

【08】
婢美妾嬌 非閨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妝。
【解讀】美麗的婢子漂亮的妾,這并不是家内的福氣。童子和仆人不要選面貌俊美的,妻妾一定不要濃裝豔抹

這一條道出傳統中國人的思想:作什麽事情都不要招搖,低調一些,實用就很好。

【09】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解讀】祖宗雖然距離我們遙遠,但是祭祀的事情不可不誠心.

世界是所有的文明,隻有我們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沒有間斷過,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條便是對祖宗的崇拜。中國人心中沒有上帝,但是卻有祖先。對祖宗的崇拜便是對血緣的認同,便是民族的凝聚力。

【10】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解讀】子孫即使是愚鈍,經書也不可不讀,平常做人修身一定要品質淳樸簡約,教育子孫一定要用好的方法

兩句都是寫育人。也許在你的眼中你覺得你的子孫非常愚笨,但是作爲他們的長輩你不能不要求他們去仔細品讀儒家的經典著作。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所謂知書明禮。推廣到現在就是你的子女雖然先天的條件不足,但是你仍然要讓他們接受好的教育。“居身務期質樸”區別于“自奉必須儉約”是指“持身”而言,即自己的一舉一動,不能欺詐,而要發自内心的待人誠信。心術要好,一言一行,循規蹈矩,勤儉安分,誠信無欺。教育子弟,一定要本乎道義,方正行事,并且要講究正确的科學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要有“義方”。今天來說,就是要以德育人。

【11】
勿貪意外之财,勿飲過量之酒。
【解讀】不要貪圖以外得來的财富,不要喝過量的酒。

這兩句解讀了對欲望與享樂的态度,如果不遏制,人對欲望與享樂在追求是無止境的。

【12】
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
【解讀】與那些挑着扁擔做小生意的人做買賣,不要占人家的便宜.見到貧苦的親戚或者是鄰裏,要多加體恤安撫

小商小販,肩挑貿易,冒嚴寒酷暑,十分辛苦,資本很小,獲利甚微,僅足糊口,你再占他便宜,于心何忍?因此要公平待人,不占小便宜。看見窮苦的鄉親鄰裏,你應該多加關心照顧,盡力救濟體恤,對弱勢人群應該有一顆同情憐憫之心,有助人爲樂、關愛奉獻之行。

【13】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解讀】如果爲人刻薄主持這個家的話,天理是不會讓你九享福氣的.如果違背倫常,乖戾叛逆的話,馬上就會消亡.

前半句寫“爲人謙和”,後半句寫“人倫常理”。待人接物,與人交談,冷酷無情,過分刻薄,也不會生活得安樂、美好;違背了人與人相處的各種準則,就如父子、兄弟間的長幼關系等,就要立刻糾正。記住家和萬事興,無須終日口不停。愛惜我們小天地,永遠充滿着太平。相親相愛同相敬,家庭才會有溫馨。謙虛人人都仰慕,禮讓個個受歡迎。

【14】
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内外,宜法肅辭嚴。
【解讀】對于兄弟 叔侄,要多多安撫貧寡,長幼内外,應當家法嚴格


【15】
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
【解讀】聽從婦人的言論,溺愛骨肉,這哪裏是大丈夫的作爲.作爲家長,一定要有主心骨,哪些話該聽就聽,不該聽的不要聽。

【16】
重資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解讀】偏重錢财,不孝順父母,不是人的子孫的行爲.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

【17】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奁。
【解讀】嫁女兒要選擇品質好的女婿,不要要貴重的聘禮.娶兒媳要求端方的淑女,不要計較厚重的陪嫁。這兩句話都是讓後人在嫁娶時,重德而勿重财。

【18】
見富貴而生谄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态者,賤莫甚。
【解讀】看見富貴的人就生出陷害之心的人,是最可恥的.遇到貧窮的人故意作出不可一世的人,是最卑賤的。

寫了兩種不同社會地位和層面的人所絕不應有的兩種不同的心态和神态。意思是說:自身貧窮,見到有錢有勢的人就露出一副點頭哈腰、奉承拍馬的卑賤神态,這種向人讨好的人,是最可恥的;而富貴的人如果遇到貧窮的人,就露出一副不可一世,傲視對方的神情,這種人的人格就是最低賤的了。

【19】
居家戒争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解讀】主持家道一定要防止争吵訟告,如果訟告會導緻兇險的禍患.處世爲人要戒除多說話,言多必失.

家庭成員之間,千萬不能因互相争吵而引起訴訟,因爲這樣做,最終對家庭沒有好處;待人接物,話不能過多,以免說話多了,必然會顧此失彼,或疏于考慮,有失分寸,得罪人又給自己惹上麻煩。

【20】
毋恃勢力而淩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牲禽。
【解讀】不要依仗着勢力就去淩辱威逼孤弱的人.不要貪于嘴上的享受就恣意屠殺牲畜

前一句是寫人際交往中,不應仗勢欺人,尤其不能欺虐孤兒寡婦。後一句講不能因爲貪嘴而去無休止的殘殺禽獸。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保護自然生态,不能人爲地破壞生态平衡。

【21】
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解讀】性格乖僻自以爲是,後悔的事情和失誤肯定會多.頹廢懶惰自甘現狀,家道是難以成就的

乖僻的人往往是有聰明才智的人,他們中的一些人趾高氣昂,好勝性強,自以爲是。這樣的人來“治家”,肯定使人望而生畏,做出許多日後要後悔的錯事來。另一種人則貪圖安逸,消極頹廢,也很難把家治好。勤則成,惰則敗,凡事都是這樣。

【22】
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解讀】與那些惡少交往,久而久之一定會被他們拖累.與老成的人交往,如果碰到急的事情可以依靠他們

親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會受牽連。屈意敬奉老練有德的人,遇到急難的時候,就可以靠他指導或扶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

【23】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谮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
【解讀】不要輕信別人的讒言,要想象是不是別人的污蔑,應當忍耐多思考.因爲事情互相争吵,要想象是不是自己的不是,要平心靜氣再想.

這兩句格言一句寫聽話,一句寫做事。一個人決不能急燥,不能輕信,不能意氣用事,而應冷靜分析,深思、三思。兩句充滿了辨證的思想。

【24】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解讀】幫助別人的事情別再整日耿耿于壞,受到別人的恩惠一定不要忘記.做什麽事都要留出餘地,取得成功就要适可而止

前半句是講給別人做了好事,比如經濟上接濟了別人,這是一種美德、一件好事,就不應該一直去記住它。否則就好象是吝啬、心痛了。相反,受了別人的周濟,就應當記住。“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即使無力回報,也應記住人家的恩德。這是從對人、對己兩方面談施惠與受惠應有的正确态度。

後半句講用錢不留餘地必窮,用力不留餘地身必病。因此,真正的聰明人,做事一定留有餘地。少壯時要爲暮年留餘地,祖輩、父輩要爲子孫留餘地。今天來說,就是要考慮“可持續發展”。而當财富、事業等方面春風得意之時,要注意适度,不要将順風蓬扯得過足,要“見好就收”,不能貪得無厭,否則,事物将走向其反面。

【25】
人有喜慶,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解讀】別人有了吉祥可賀的事,不可生出妒忌心理;別人有難或有了災禍,不可生出幸災樂禍的心理。

【26】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解讀】有善心一定要讓別人知道,不是真正的善心.有惡心怕別人知道,這就是大惡

這是提出了衡量善惡的兩條标準——欲人見、恐人知,一非真善,一是大惡,很有見地。一個人真正的做好事,是無須自己多張揚的。而惡不敢聲張,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已成大惡,二是日漸将釀成無藥可救的大惡。佛家說善惡皆由心生。衡量一個人的道德操守,不是看他在人前作了什麽,而是看他一個人的時候是怎麽樣怎麽作。

【27】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解讀】見到美色而起淫心,報應就會在妻子女兒身上.藏匿怨心而暗箭傷人,禍患就會延及到子孫

【28】
家門和順,雖饔(yong)飧(sun)不繼,亦有馀歡;
國課早完,即囊(nang)橐(tuo)無馀,自得至樂。
【解讀】如果家中人人關系融洽,即使是吃不上飯,也有高興的事情.不欠國家的租稅,即使口袋裏面沒有什麽錢,也自得其樂

家道富厚,家庭關系往往容易和順;家境貧苦,家庭關系往往比較緊張。朱柏廬則提出了和順治貧的方法:一家人隻要生活得和和睦睦,開開心心,即使上頓不接下頓,也會有家庭的歡樂,有天倫之樂。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和了,苦一點也算不了什麽。

“國課”是指百姓應當上繳給國家的租稅。早完成國家的錢糧課賦,不欠租稅,沒有了思想負擔,即使口袋裏沒有盈餘,身無分文,自己也能自得其樂。這句話的要旨是告訴我們人人爲要建設營造一個和順歡樂的家庭出力;同時更不能忘記我們的大家——國家,時時處處爲國家着想,國家在先,要有爲國家服務的争先意識,幸福感。

【29】
讀書志在聖賢,徒非科第;爲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解讀】讀書是以學習聖賢爲志向的,不是僅僅爲了科舉考試.作官的時候心裏要有國君和國家,哪裏僅僅計較自己的家庭

這是說一個人讀書的目的,在于使自己成爲一個具備聖賢之心的高尚的人。

古人強調一個“聖人”,應當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做官一定要爲百姓、爲國家着想。這是朱柏廬先生提出的做人要達到的最高境界——做聖賢,存君國。

【30】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爲人若此,庶乎近焉。
【解讀】守住做人的本分安于命運,順從時令聽從天意如果做人是這樣的話,可以說很完美了。

通篇《朱子家訓》,充滿了樸素的、淡泊名利的人生觀。熟讀朱子家訓,謹遵朱先生的教誨,你可能得不到榮華富貴,你卻可以得到内心的安甯和平靜的生活。

 

                                        朱柏庐《劝孝歌》

 

  自古圣贤把道传 孝道成为百行源 奉劝世人多行孝 先将亲恩表一番

  十月怀胎娘遭难 坐不稳来睡不安 儿在娘腹未分娩 肚内疼痛实可怜

  一时临盆将儿产 娘命如到鬼门关 儿落地时娘落胆 好似钢刀刺心肝

  赤身无有一条线 问爹问娘要吃穿 娘坐一月罪受满 如同罪人坐牢监

  把屎把尿勤洗换 脚不停来手不闲 白昼为儿受苦难 夜晚怕儿受风寒

  枕头就是娘手腕 抱儿难以把身翻 半夜睡醒儿哭唤 打火点灯娘耐烦

  或屎或尿把身染 屎污被褥尿湿毯 每夜五更难合眼 娘睡湿处儿睡干

  倘若疾病请医看 情愿替儿把病担 对天祷告先许愿 烧香抽签求仙丹

  煎汤调理时挂念 受尽苦愁对谁言 每日娘要做茶饭 儿啼哭来娘心酸

  饭熟娘吃儿又喊 丢碗把儿抱胸前 待儿吃饱娘端碗 娘吃冷饭心也安

  倘若无乳儿啼唤 寻觅乳母不惜钱 或喂米羹或嚼饭 或求邻舍讨乳餐

 

  白昼儿睡把事办 或织布来或缝衫 儿醒连忙丢针线 解衣喂乳哄儿眠

  晚间儿睡把灯点 或做鞋袜或纺棉 出入常把娘来唤 呼爹叫娘亲喜欢

  学走恐怕跌岩坎 常防水边与火边 时时刻刻心操烂 行走步步用手牵

  会说会走三岁满 学人说话父母欢 三岁乳哺苦受满 又愁疾病痘麻关

  或稀或稠一大难 儿出痘花胆更寒 一见痘花有凶险 请医求神把心担

  幸蒙神圣开恩点 过了此关先谢天 八岁九岁送学馆 教儿发愤读圣贤

  学课书籍钱不算 纸笔墨砚又要钱 放学归家要吃饭 缝衣做饭娘耐烦

  衣袜鞋帽父母办 冬穿棉衣夏穿单 倘若逃学不发奋 先生打儿娘心酸

  十七八岁订亲眷 四处挑选结姻缘 央媒定亲要物件 件件礼物要周全

  备办迎亲设酒筵 夫妻团圆望生男 花钱多少难算尽 还要与儿置妆田

  养儿养女一样看 女儿出嫁要庄奁 为儿为女把帐欠 力出尽来汗流干

 

  倘若出门娘挂念 梦魂都在儿身边 常思常念常许愿 望儿在外多平安

  倘若音信全不见 烧香问神求灵签 捎书带信把卦算 盼望我儿早回还

  千辛万苦都受遍 你看养儿难不难 父母恩情有千万 万分难报一二三

  青发难数恩难算 杀身割肉报不完 倘若生儿娘不管 饿死焉能有今天

  为子先将孝道看 人老靠儿养百年 小靠父母老靠子 老而无子命难全

  父母吃穿靠子办 切记莫惜银和钱 父母在世休游远 游必有方对亲言

  出必告来返必面 爹娘见子心放宽 出门年久速回转 免得爹娘夜不眠

  在世孝敬胜祭奠 二老能活几多年 孝顺父母天看见 兄弟妻子要团圆

  莫听妻言家分散 兄要忍来弟要宽 娶妻丑陋夫莫怨 五行八字命由天

  为妻莫嫌夫贫贱 百世修来共枕眠 三从四德守闺范 学个温良女中贤

  夫若与子争长短 莫在后面添孬言 夫若做恶不向善 劝夫行善孝椿萱

 

  一家大小能向善 能体亲心是圣贤 子孝媳贤同奉养 夫妻同孝赵居先

  公婆面前莫变面 晨昏二时常问安 居家过日要勤俭 尽心竭力孝堂前

  董永尽孝将身典 仙女成婚中状元 郭巨埋儿妻情愿 天赐黄金孝感夫

  曹庄杀狗把妻劝 孟宗哭竹身受寒 莫说后娘心不善 且看古贤闵子骞

  王祥卧冰鱼出现 寿昌寻母去了官 杨辅访道老僧点 披衣倒屣活神仙

  杨辅回家见母面 竭力尽孝脱了凡 孝顺父母看上面 祖父祖母在堂前

  爷爷婆婆要知感 恩养亦是一层天 你孝父母看下面 姑娘姨娘心勿偏

  父母有过务苦谏 好言相劝心喜欢 打你骂你莫强辩 子孝自然父心宽

  倘若父母有病患 请医调治把药煎 倘若一时钱不便 或借或当莫怨言

  父母百年闭了眼 衣衾棺廓要周全 守丧行孝连葬掩 常言亡人入土安

  有钱无钱量力办 富贵贫贱不一般 儿有果供灵前献 清明佳节烧纸钱

 

  坟茔修好时常看 莫教风水有伤残 假若坟墓有缺陷 破甲伤丁不产男

  丁兰刻木真有显 王衰行孝跪坟前 人有诚心天有感 善事父母能格天

  羊羔跪乳将恩感 禽兽还知孝为先 子尽孝道头一件 为媳尽孝贤名传

  贤孝二字说不尽 再劝不孝忤逆男 世上有等忤逆汉 忘了根本欺了天

  养育之恩不思念 吃烟赌博懒耕田 不孝父母有偏见 重爱妻子伦长短

  对待父母如奴汉 交朋接友如祖先 父母吃穿不备办 照看儿女心太偏

  父母有病不挂念 反说老病难保全 父母故后不伤惨 还说年老理当然

  妻子有病请医看 抓药调治不惜钱 妻子儿女有命险 拍手跺脚咒皇天

  逆子逆妇狼心胆 天地不容人憎嫌 法律定得甚明显 若犯王法不容宽

  骂母拟绞殴者斩 杀者凌耻九族怜 王法逃脱天地显 雷击煎熬下刀山

  割心抽肠剜双眼 罪满转生六畜变 不信专把天雷看 单击奸妇忤逆男

  孝顺不难有两件 我劝男女记心间 一要为亲行孝念 每日早晚问安然

  二要奉亲恳喜欢 或农或商或贵贱 莫嫖莫赌莫吃烟 如戒艳妆勤织纺

                     

                     2013-08-03 14:04:47  编辑

 

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
康熙年间有人要推荐朱用纯参加朝廷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固辞乃免。其一生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其著作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愧讷集》、和《大学中庸讲义》等,其中《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最有影响,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三百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