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尖刻

 昵称21680460 2015-01-24
有时是一种充满才气的嫉妒,有时是一种有说服力的诽谤,有时是一种超出必要的深刻,有时是一种明目张胆的坦率,有时是一种过于露骨的吹捧,有时又仅仅是一种不顾他人死活的自炫。 从字面上看,“尖”字上“小”下“大”,这表明那是一种把大力气花在小地方的刻薄;“小”下有“大”,又表明这份刻薄不仅锐利,还颇能言之成理,小中见大。要知道见不出“大力气”的刻薄,是没资格被表彰为“尖刻”的,就像寻常的小刁小坏也没法被恭维成“刁钻”一样。如果“尖刻”系“尖钻刻薄”的缩略语,我们自然可以感受到其中金刚钻般的力度:智力眼看着被磨成了一把锉刀,堪堪就要当胸刺来。所以“尖刻”一语,固然是对某种性格的描述,却也成了一种对智力的肯定,哪怕肯定得吞吞吐吐。毫无疑问,这是那种不怀好意、惹是生非、好勇斗狠、令人难堪的智力,这份智力若在棋盘上或外交场所施展,我们谁都会看得惊心动魄,大加赞赏,若施诸社会普通一员头上,则又必然是让人无法承受的。 简而言之,尖刻是一种走向歧途的智力,它尤其喜欢在品评人物方面施展其魔鬼般的才华。套用一句时髦术语,它是一种“酷评”,能够把对他人的指手划脚、讽刺挖苦上升到艺术的领域,让被挖苦者陷入某种人格上不得好死的悲惨境地。一个聪明过人、口才滔滔的家伙,同时在同情、怜悯等方面又缺乏起码的储备,几乎必然会变得尖刻。 一旦我们明确了“尖刻”中的智力因素,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这份智力是如何被引向歧途的。——你或许会同意拙见:刻薄怎么说也不是人间正道,更别说“有才气的刻薄”了。 “尖刻”属于“在野”的智力,天然与“庙堂”呈对立状态。它是才华不被重用或才华暂时没有找到出路时的表现方式。大致说来,一个社会里受屈辱被误置的才子越多(有时是自以为受屈辱被误置),“尖刻”之士也必然随之增多。这是因为才气就像水流,喜动不喜静,如果找不到自己的航道,或没法被强制安置在某个水库里(官职、名利或监狱,都是“水库”的具体表现),它就倾向于走向泛滥。“天下无道,处士横议”,说的多半也是这个理。“尖刻”是个游击手,擅长巷战和阻击战,缺乏战略素养,却又精通战术。由于他旺盛的智力找不到对社会负责的方式,或他认为自己的智力被排除在社会服务体系之外,他便会怂恿自己的智力盲目发展,只对一己的喜怒负责。而智力,说起来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特点:越是被放纵着使用,它也越容易得到发展。我们当然会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只有傻瓜才会经常抱怨脑子受累,才会动不动就说头疼,时不时要让大脑歇息一会,聪明之士(如柯南道尔笔下的歇洛克·福尔摩斯)则永远担心大脑无事可做。“尖刻”者正是这样的聪明之士,他不加约束地放纵自己的智力水流,无所顾忌地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最终,当他被指斥为“尖刻”时,他事实上已无法做到不“尖刻”了。“尖刻” 成了他格物致知的出发点,他进入了与“尖刻”物我两忘的可怕境界。 “尖刻”起初总是出于被动,被动的“尖刻”如小猫受惊后的发难,你虽然感觉到种种敌意,在他也许只是某种预防措施,你虽然觉得受到伤害,在他也许只是防卫过当。但被动的“尖刻”如果不加节制,或没有被某个“水库”涵养起来,它又必然会自发地走向主动。这时它会四处出击,刻意作秀,成长为一名防不胜防的游击手。——不过,那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从社会趣味的角度考察,“尖刻”者最可取的功能似乎是:它使社会频频受惊却不构成实际危害,结果,它恰恰完成了对社会趣味的丰富。 就某些优秀人士而言,尖刻还可能成为他宅心仁厚的证明,尖刻只是他嫉恶如仇的表现。之所以嫉恶如仇,当然因为他还有友善如亲的一面。这取决于尖刻的对象,一个老是拿所谓“弱势群体”取笑开涮的家伙,话说得再苛刻,也无足道哉。尖刻,它是语言的刺客,我们评价它时,还得看它是否同时具有语言的侠客功能,再做定夺。我最为敬重的三位中国文人鲁迅、钱锺书和王小波,说起刻薄话来,也是最为凌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