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的巨幅震荡之后,未来大盘将如何发展?笔者的观点是,A股市场短期有构筑头部的可能性,但是中期依然值得看好,未来在资金牛市中结构性机会将不断涌现。 短期头部或已经开始构筑。从周初的一片惊恐到接下来的再度兴奋,投资者经历了一次强烈的心灵洗礼,一些融资客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过度贪婪是没有好结果的。经过了这次风险教育,大家清醒了许多。不少投资者已经在盘算,如果股价涨回到前期高点就要减仓了,特别是之前大红大紫的券商 、金融等大蓝筹股。从成交量上看,最近券商股、保险股、银行股成交量巨大,但是股价已经很难上台阶,这说明交易双方分歧开始加大。同时,最近几个交易日,除中信证券等龙头券商的融资余额大幅下降之外,大多数融资品种融资额居高不下,并没有释放风险。这些个股带动指数很明显,因此,预计指数在短期内做出头部的概率较大。 资金大举入场已经毋庸置疑。随着市场活跃,各路资金进场的节奏不断加快。虽然市场短期巨震,但是成交量并没有迅速萎缩,说明场外资金进场是持续的。同时,进场资金大多数不敢抢滩已经高耸入云的券商、银行等大蓝筹,他们未来还是要寻求盈利出路。因此,大盘整体调整的幅度不会大,很多机构投资者被动配置的购买力较为强大。从中期看来,市场在经过休整以后,还将继续行走资金牛市的路程。 当下热点转换成了低估值的成长蓝筹股。随着年报陆续公布,我们会发现,即使是业绩成倍增长的券商股估值都不便宜,更不要说业绩大幅下滑的一些大盘“蓝筹股”了。有很多资金开始买入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低估值成长蓝筹,比如医药、商业零售等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成长股,这些个股本周表现比较突出,说明市场自我纠正的能力很强。这种趋势将延续到一季度的年报、季报期,是我们可以参与的板块之一。 年报高分红或持续受到追捧。随着注册制临近,壳公司价值正在下降,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标准将进一步靠向现金分红率。特别是在玩数字游戏的高送转消息满天飞的当下,一家持续成长的高分红公司,未来估值将是持续增长的。 注意具有真正盈利蓝海的新兴行业,尤其是体育经济中的足球行业。近期一系列政策正在转变为真正的企业盈利和公司价值,参与其中的公司将面对一片广阔的盈利蓝海,这是保证我们获得超额收益的基础。中国人口基数大,足球产业的价值应该是欧美市场的数倍。目前有不少公司参与其中,相信由概念转化为价值的过程将非常短暂,投资者应该予以重视。 -------------- 先是七年最大单日跌幅,再是五年最大单日涨幅,本周沪综指的过山车走势可谓惊心动魄。暴跌之后快速大涨,蓝筹起舞题材开花,再度验证了牛市的有钱和任性;而如此剧烈的波动走势,则正式终结单边上涨,宣告慢牛阶段的到来。 在此前蓝筹独大的快牛阶段,猜对风格持股待涨,便可轻松地坐享收益。而当前的市场格局是,蓝筹股前期涨幅较大,但牛市逻辑未变,市场心态积极,一旦出现技术指标修复、货币宽松预期升温、经济数据超预期、上证50ETF推出等利好,蓝筹便会再度被资金吸纳;创业板指数迭创新高,再度吹大估值泡沫,但新兴产业利好、热门题材涌现、年报高送转等,成为主力欲罢不能的炒作动力。可见,蓝筹和题材股当前均难独自称霸市场,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吸引力。个股机会正在由单一品种扩大到两大阵营,“大小互博”正在变为“大小通吃”。 因此,在指数波动、风格均衡的慢牛期,赌大小猜风格的手法面临失效。鉴于大盘蓝筹股和小盘题材股中均具备表现机会,也都面临高位压力,所以操作上应精选优质品种。具体来看,业绩超预期的个股能够消弭估值压力,获得溢价空间。特别是年报披露期,业绩将成为市场关注热点,更易一呼百应迎来跟涨;与此同时,国企改革、“一带一路”、走出去等国家战略激活的投资机会有望贯穿全年,值得持续关注;另外,核电重启、新一轮自贸区挂牌、一号文件等主题投资,也将随着政策的明朗而迎来阶段性炒作热潮。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市场格局下,指数震荡加剧、恐高情绪以及板块轮动提速,都将促使主力资金对于个股的炒作趋于灵活快速。而快进快出、灵活机动的操作手法,退能规避指数波动风险和高估值压力,进能兑现盈利并切换至更热品种。因此,慢牛阶段不宜延续快牛期的“持股待涨”,应轻指数,重政策,精选个股,快进快出。当然,牛市的快节奏并非熊市谨慎的“打一枪就跑”,优质品种能够获得主力反复进攻,可紧盯强势股进行波段操作。(中国证券报) 本周初大盘在利空消息下,走出大幅跳水走势,3100点一度失守。其后管理层表态并非打压股市,同时在央行证实续作MLF,且规模增加500亿,以及在公开市场重启逆回购等影响下,大盘重启升势,盘中再创行情新高。最终,全周大盘以小幅下挫0.73%收盘,创业板上涨3.52%,两市总成交量较前一周增加37.65%。这表明出于对政策的敏感性,有场内资金加速流出,也有场外资金进场抄底,市场情绪波动较大,市场信心不稳。 本周总体来看,量能有所放大,个股分化程度扩大,个股活跃度不减,市场热点转换较快,市场风格也加快“流转”。市场既有赚钱效应,也出现亏钱效应,市场“围城”效应扩大,资金加速流进流出,跌出的机会,涨出的风险,在本周得到了充分体现。大象与猪轮番表现,“二八”、“八二”现象轮换,对大盘先抑后扬走势提供了帮助,但也抑制了大盘上行空间。 从技术上看,本周大盘先抑后扬,走出大幅震荡走势,大盘既创出行情新高,也曾跌破前一周低点,振幅高达10%左右,5周均线也是失而复得,大盘呈价跌量增态势。由于周线技术指标高位运行,上行空间受限,短线大盘继续区间震荡方式依旧。 日线技术指标显示,周五大盘盘中震荡加大,盘中创出行情新高,大盘呈价涨量微增态势,但技术指标的连续顶背离,导致大盘冲顶无功而返,日K线组合显示,短线大盘将继续震荡整理,18日均线支撑力度将受到考验,大盘有“喇叭口”顶部形态雏形。 分时图技术指标显示,短时分时图技术指标的底背离,短线大盘盘中还将反复,但长时分时图的技术指标高位运行,预示短线大盘难大幅走高,大盘技术性调整要求仍存。 综合技术分析,我们认为,短线大盘上行空间有限,虽存技术性调整要求,但下行空间有限,除量价要合理配合外,消息面与政策面至关重要。 从全球市场来看,我们认为,除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外,全球经济低迷,加拿大加入降息大潮,丹麦意外降息;欧洲推出QE,将有万亿欧元流动性注入。美元则在全球降息潮中大幅走高,全球货币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除美元走强外,全球其他货币大幅走低,人民币尽管仍主要紧盯美元的策略,但还是出现下跌走势。此外,尽管刚刚公布的PMI数据好于预期,但仍处于50荣枯线之下,市场对央行进一步宽松政策预期加大,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压力犹存,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稳定人民币汇率,为防止热钱加速流出,A股市场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至关重要。 我们近期对大盘观点是,由于今年是中国各项改革关键之年,“国企改革+货币战争”的双要求,使得A股市场难以出现大幅调整走势,A股“1·19”式大幅跳水走势难再呈现,慢牛震荡盘升走势将是未来大盘运行的主要特征。 操作上,买跌不追高,坚持择股重于择势理念,坚持行情的基础决定个股中长期走势理念。中线继续布局金融、中字头、国字号股,关注跌出的机会,注意涨出的风险,逢低继续关注有补涨要求的低价蓝筹股,回避前期连续涨幅过高题材股及有退市风险股。(上海证券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GDP增长7.4%,虽然这个结果略低于预定的7.5%的目标,但还是超出了悲观的市场预期7.2%。虽然GDP整体增速偏低。但我们应该知道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总量超过63万亿元人民币,即使一个点的变动,其影响力和吸纳力也已经足够大;中国经济基本完成了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变,投资的有效性变为最重要的投资决策变量;人民的消费倾向,已经从温饱转向多元化消费。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摆脱单纯依赖投资、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使经济增长速度告别高速增长,回归到一个合理水平,或者称为“常态增长”是必然的。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已经见到成效。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继续回落,主要是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投资增长下降,使得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下滑,2014年第二产业比重下滑1.1个百分点至42.6%;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在2014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至48.2%,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与此相对应,2014年重化工业、传统产业、采掘业等行业出现萎缩。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PPI已经连续近三年下降。而一些新兴业态,例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出现高速发展。2014年全国网购同比增长49.7%,快递业务量增长51.9%,电信消费、信息消费都有快速增长。在工业中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增长也快于一般行业增长。这些都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在优化,经济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实实在在的福利,有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现在仍然处在增长回落过程中。CPI的低水平波动,PPI的持续下滑预示着我国经济有可能会跌入通货紧缩的陷阱中。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下探,政策放松的压力依然较大。 回到股市。本周股市出现大幅回落,这说明即使在轰轰烈烈的上涨中,投资者的信心也会在瞬间崩塌。这提示我们市场管理者一定要细心体会管理的系统性、连贯性,以避免出现平时不监管、选择性监管,急了乱监管的现象。管理者不要搞政策市,投资者也不要搞政策揣摩市,以利于股市流畅运行。从股票市场的长期发展看,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趋势相适应,股市市值结构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结构调整。股市市值的去房地产化、去银行化的过程仍会继续,新兴业态的上市公司市值在股市中会有更快发展。(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DF1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