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安太乡小桑村 金秋十月,我们去了融水的“芦笙斗马节”与“金秋烤鱼季”,尽情体验了浓郁民族风情的斗马、烤鱼、抓鱼、剪禾、打油茶等传统习俗文化活动。这个金秋时节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活动采风,让我们经历了一次视觉盛宴。 金秋斗马烤鱼季的活动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小桑村,这是位于广西第二峰海拔2081米的元宝山西麓,是个自然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苗族村落,全村均在海拔600米以上,村内和周边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石上人家、龙女潭瀑布、石门瀑布、千年古杉、元宝梯田、元宝峡谷等景点,许多著名画家、摄影家都曾多次到该村创作采风,也是多家艺术院校、漓江画派等单位的采风创作基地。 第二站:金秋烤鱼季 融水元宝山盛大“金秋烤鱼季”已于上月开始拉开帷幕,这是融水的苗族同胞欢庆丰收的特殊节目。每年稻田插秧后,苗族同胞便将田鲤(又称禾花鱼)鱼花放养在水田里,等到秋天收割时禾花鱼已经长大,于是人们就从田里捕获禾花鱼,直接在地头烤烤,以庆祝丰收。 小桑村的苗寨人家一大早就蒸好糯米饭,备好糯米酒和食盐、生椒、生姜、山苍子、野菜等佐料,引领我们来到山涧田边烤起了一堆堆篝火,从田里抓来一笼笼活蹦乱跳的禾花鱼,用树枝或竹片把鱼一条条串起,形成一排排,然后放在红彤彤的火炭上翻来覆去地烤焙。 大约半个小时左右,鱼被烤炙得“滋滋”作响,水分烤干,慢慢地转色变黄,直至熟透,香飘四溢,远远就可闻到香味。禾花鱼以稻田水中小微生物、养分、禾花为食物,因此其味极鲜,加上伴以野菜的香味、盐水的咸味,感觉实在可口,大家兴奋起来,边吃糯米饭边端起酒杯,“依、呀、呜——”的喜庆丰收喊声和悦耳动听的苗歌声,洋溢着山间地头…… 中午,村里给我们送来当地苗族人平时吃的糯米饭。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中,发明和创造了高山种糯、稻田养鱼等传统技术和工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这些在生态极好的元宝山高寒山区清泉灌育出来的香糯米,显得尤其软香可口。更为特别的是苗家妇女送来的几种“下饭菜”,是采于当地元宝山原始森林的野菜,用清泉洗干净就直接生吃,除了认得一款叫“兔子菜”,另一款叫“野韭菜”,其它野菜大多叫不出名字,我们纷纷都试尝生吃一遍,感觉味道还不错呢。 元宝山苗族人家吃糯米饭使用手抓,村民示范告诉我们,糯米饭用手多抓几道而后抓成细长条再吃,会更“劲道”有滋味,效法尝试果然越嚼越觉得甜滋渐至满嘴留香。 第三站:芦笙斗马 融水苗族自治县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斗马: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苗族独具特色的娱乐活动,1987年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把县庆日11月26日定为“芦笙·斗马节”。 斗马是广西苗家特有的民族赛事活动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一直以来深受苗乡人的喜爱。据传在旧时,是作为一种婚姻裁决而举行的,就是在苗寨里,如果出现几个后生追求一个姑娘的情况,苗王就组织斗马比赛,看哪个后生的马斗赢,姑娘就嫁给谁。 后经几百年的演变,现已变成苗山逢年过节的传统娱乐活动,斗马场上马儿英勇顽强奋力拼搏的精神正是反映了苗族同胞在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民族性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