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哪壶开了提哪壶
2015-01-24 | 阅:  转:  |  分享 
  
哪壶开了提哪壶

不论哪所学校开质量分析会,总会有领导强调:“600分(指标准总分)是一个学校的门面。上不上得了600分,关键看有没有跛腿的。有一门严重跛腿,就肯定上不了600分。因此,各位班主任和各位科任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补差,学生哪一门跛腿,就重点补哪一门。”

从学生升学的角度看,这种的做法显然很实际也几乎可以说是必须的。然而若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这种做法往往无异于“哪壶不开提哪壶”。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求学阶段就曾经“哪壶不开提哪壶”过。杨振宁先生初到美国,是想读实验物理。但杨先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实验总做不好——别人几分钟就能调好的仪器,他往往半天都调不精准。由于杨先生做实验时经常出毛病,以至在芝加哥大学物理实验室里流传着两句打油诗:“哪里有爆炸,哪里有杨振宁。”导师泰勒劝杨先生改学理论物理,杨先生经过深思后决定改攻理论物理,很快就成功了。没有导师泰勒的“哪壶开了提哪壶”,也许就没有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杨振宁先生了。

许多人都读过那个著名的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当布特纳刚一写完时,高斯算。布特纳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高斯助手巴特尔斯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经过巴特尔斯等人的引荐,布伦兹维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位朴实、聪明但家境贫寒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资助学习。1806年公爵抵抗拿破仑统帅的法军时不幸在耶拿战役阵亡高斯的成才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WilliamDunham在《数学那些事儿》一书中写道:“数学研究需要不受各方面干扰的大块时间。研究型数学家花很长时间坐在那里思考。在过去如此,今天也是如此。这样大块的时间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的…”也正是由于有这种切身的体验,高斯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献词:献给大公,你的仁慈,将我从所有烦恼中解放出来,使我能从事这种独特的研究。布伦兹维克公爵

献花(0)
+1
(本文系陈光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