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帖·人事

 金俊枚的收藏 2015-01-25
拜帖  旧时把访问别人时为恭敬起见而投递的柬帖称为“拜帖”。名帖,始于汉代,最早是用削平的木条呈写姓名、里居。两汉叫“谒”,汉末称为“刺”,后把木制的名帖改用纸制。《留青日札》:“古者削竹木以书姓名,故曰‘刺’,后以纸书,谓之 ‘名纸’。嘉庆初,士夫名纸不过用白录如两指阔。近者官司年节,悉以大红纸为‘拜帖’矣。”
  《醒世姻缘传》第三回,晁大舍于新年,准备外出拜客,“到了除夕,打叠出儿套新衣,叫书办预备拜帖”。“拜帖”根据所拜的人身份不同有许多种类。《歧路灯》第二回,谭孝移拜孔耘轩,娄潜斋等人,吩咐佣人王中“再到帐房里问阎相公讨数十个眷弟的帖儿,街上回拜客。”这里用的是眷弟的拜帖。总之拜访者要根据与被拜访者的关系,在拜帖后面签名。
  旧时生意人,拜访客人一般是不用拜帖的。《歧路灯》第十五回,写谭绍闻,王隆吉想约娄公子一起与盛希侨结拜兄弟,因怕其老师娄潜斋责难,就借贺娄公子进学之喜去拜他。谭绍闻要拿装拜帖的拜匣给王隆吉,而他却说“我如今成了生意人了,不用帖子。”由此来看,“拜帖”,只是在官场及市井间纨袴子弟们交往中运用比较多。在正式交往场合,什么人能使用拜帖,是有一定讲究的。《醒世姻缘传》第八回,晁大舍因错用了拜帖,受了县吏的自眼。按规定“由学里纳监的相公们,旧规使帖子;若是白衣纳监,旧规使手本,昨日晁相公使帖子拜大爷,大爷看了看,哼了一声,把帖子往桌子底下一推,也没说什么,礼也通没收一点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