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怕再正常一点点,可不可以呢?

 岚毅晨枫 2015-01-25
        近来若不是看到那篇文章和思考这类问题,也不可能回想起那件事,实觉可恶和龌蹉:

        那日深夜在南京站等火车,我坐在二楼候车室一家便利店等候,还须买东西吃才准坐的,手机也要充电,我就买了。由于人较多,后来又有两个男的过来和我同坐,四人的位子坐了三人。与他们同行的还有一个女士,分开坐在同排对桌,听他们仨一来时谈话应该是同事关系,都拖着行李。结果他们不买吃的也那样坐着。…省略前面不讲…一男的对另一男的说,看她还不如看AV片…后面不想听了,我戴着耳机听歌…而后因为有事他们又面容镇定的去帮那女的……当时我就想,对排的桌子仅有不到2.5米的距离,他们却议论的如此荒唐,实在让人感觉不齿。一会又有人问我有没有人,我说没有。

        其实这不是偶然,如今的生活圈私人生活浑浑噩噩。茶余饭后都是荤段子。朋友圈成了明目张胆炫耀自己如何策马奔腾的荣耀史,其他人却不得不投向羡慕仰慕的眼神。我自认浅薄无知,经历贫乏,对这一些敢闻而不敢问。

        如今,不管是艺人、官商还是普通人,都在强调自己的私人空间、私生活。查百度也可以知道,这些指的是不受别人打扰或者不愿公开的,但前提是不违法,不违反道德。我想,如果这个私人空间是所谓的低级趣味、拿不上台面的一些事情,这不是在用借口绑架自由之真谛吗?只有立场,而没有事实的自由,将误导多少人进入歧途啊。

        最后,引入一个典故:抬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清朝叶存仁,做了三十余年的官。他离任时,手下部属执意送行话别,但送行的船迟迟不发,叶存仁好生纳闷,等至明月高挂,来了一叶小舟,原来是部属临别赠礼,故意等至夜里避人耳目。叶存仁当即写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拒礼而去。

        社会万象,看似重情,实则虚情;看似重义,实则徇私。 

        彼此都保持自己的一点点正常,那么世界再正常不过了。美好的心灵还是要有的,我相信幸运会在好心人身上降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