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引火归原法分为三类,验之临床,颇有实用价值。 (一)、阳虚:主要指肾阳虚,命门火衰,阳气无根,虚阳上浮所致的上热下寒证,治疗可于滋肾药中加附子、肉桂,以引药下行,使阴阳平调,虚火不升,“导龙入海”,引火归原。 (二)、阴盛:主要指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上)所致的内寒外热证,即真寒假热证。外象似热,内系真寒,治当引火归原,可用桂姜汤(肉桂、姜、甘草)。 (三)、阴虚:主要是阴精亏损,肾水不足,以致阴不涵阳,出现种种虚火证或真虚假实证。正如〈外科正宗.咽喉论〉中说:“午后痛者即属阴虚,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桔梗、玄参,如服不效者,必加姜附以为引导之用,亦为佐治之法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