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梅英:守望核雕的幸福手艺人

 苏迷 2015-01-25
宋梅英:守望核雕的幸福手艺人
 
 
 
 
 
 
  宋梅英,1969年9月生于舟山村。1986年高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宋水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光福核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事橄榄核雕工作。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历年来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其中:2006年,《知足常乐》在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百花杯优秀作品奖;2008年,《核舟记》获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银奖;多件作品获江苏省美术精品博览会和艺博杯金奖。
  身着红格子围兜,留着齐耳短发,宋梅英低眉颔首地雕琢着手中的核雕罗汉头。大多数时间,她就这样静默不语,享受在工作室里的那份自在。大多数人总是先把她和“宋水官”三个字作联系,身为这门手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女儿,你在她身上察觉不出一丝的自满与傲气。从16岁开始学艺,30年中静心积淀,宋梅英不是安享成果的继承者,她一心一意,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做着核雕的守望人。
  高中毕业,由于心脏方面的顽疾,处在花季的她并没有继续升学,毅然选择了核雕这门手艺。锉伤过手、眯酸了眼,即便有着不错的悟性,宋梅英不曾给自己一丝懈怠。她不仅听从父亲的指点,还默默向村里的其他前辈们虚心求教。在她眼里,唯有兼收并蓄,才能自创一格。平雕、圆雕、浮雕、立雕、镂空雕,每种雕法她都熟稔于心,父亲有时也会称许女儿的踏实和努力,说像她这样雕刻品种比较全面的女手艺人,在舟山村也并不多见。从最为常见的罗汉头刻起,像八仙、阿福这样的大众题材,在长年累月的反复中,不论何种图样,宋梅英已经了然于心。突破,这是每个成熟的核雕人必须迈出的步伐。罗汉像是父亲的一张“名片”,但宋梅英也期待着能有一件自己的倾心之作,《南湖红船》便应运而生了。题材取自中共在嘉兴南湖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仅凭那张“红船”的照片,宋梅英创作出了这件颇有创意的作品,荣获2012年江苏省艺博杯金奖的殊荣,是对她最好的肯定。30年的守望,不是迷茫,而只为等待绽放。
  说起宋梅英,她父亲是不能不提的。在工作室,父亲的座位在她左手边,墙上的大半荣誉证书中也都是父亲的名字。但对宋梅英来说,父亲的头衔并不是一种压力。在幼时的记忆中,她总是觉得父亲像是在造一座小小的山,材料不是冷酷的岩石,取而代之的是一颗颗已被打磨成各异形状的橄榄核。不分昼夜,不分季节,父亲的黑发也已在人生的奔波中化为今日的皓首。
  把宋梅英领进门后,父亲对她的创作并未有过多干涉,合力操刀的作品也屈指可数,即便在外人面前,他也不常提起女儿的名字。宋梅英很淡然,她分外理解父亲含蓄的情感。她依然是女儿的情怀,好好地做自己的核雕,好好地爱父亲。有一件作品最能体现宋梅英当下的心境,那便是宋水官的“知足常乐”,看着弥勒无忧无虑的微笑,总能心胸开阔,鼓励自己本分而努力地从事核雕事业。
  就是这几年的时间,丈夫也投身核雕的创作队伍。宋梅英笑言,丈夫平日里对自己照顾有加,更像是人生的老师,而在核雕技艺上,丈夫俨然成了学生,坐在自己的右边。她偶尔也会给他一些指导,但丈夫时常有自己的主见。在今天的舟山,女性核雕师占据了半壁江山,作品的纯熟与男核雕师几乎不分轩轾。相比而言,男性的作品更有想法,但女性的雕刻更为纯粹。像宋梅英作品中的细腻与精致,也是很多男性核雕师所不及的。虽有故意“充耳不闻”的时候,但当宋梅英忙碌一天后,丈夫递上的清茶消除了她满身的疲惫。丈夫不仅是工作上的伴友,也用平日里的细微点滴,守护着她的爱意人生。这也不难理解宋梅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也难怪她那么享受核雕的快意,一家几口,在相同的事业里互相扶持,互相关心,这样的核雕怎会缺少情和韵呢?
  宋梅英是幸运的,就像舟山手艺人都是幸运的,他们都陶醉于自己的事业,用双手致富的同时,也创造着美。时间累积,宋梅英也一定会造出一座属于自己的“核山”来,在每一雕、每一刻中,都是书写着她对核雕的坚持与不离。 (赵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