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剩女」问题并不突出,低学历的「剩男」才真正值得关注

 汉青的马甲 2015-01-26

前些天,在「2025 年时中国将有 3700 万单身汉」的数据靠谱吗?有什么解决办法? - chenqin 的回答 里,我提到了在性别比例悬殊的情况下,有七分之一的 2000 年出生的男性要单身到死。

结果有很多朋友说,找不到老婆的男性是底层男性,而在社会顶层,「剩女」才是更严重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回答见这里「2025 年时中国将有 3700 万单身汉」的数据靠谱吗?有什么解决办法? - 匿名用户的回答,里面有一句话说出了一些人的心声:

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越往社会上层,适婚女性多于适婚男性的情况就越严重。

适婚女性多于适婚男性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先来看从 2010 年人口普查数字里算出的未婚率:

上图是本科学历的男女未婚率,可以看到女性的未婚率首先下降且快于男性,26 岁时,女性的未婚率已经达到 54%,而此时男性仍然高达 70%。但男女的未婚率最终都趋近于 0。从 40 岁开始,男女未婚率均稳定在 1%到 2%之间,两者几乎没有差别。

上图是研究生学历的男女未婚率,此时女性的未婚率随年龄的下降仍然快于男性,但在 34 岁后,男性的未婚率开始低于女性。从 40 岁开始,男性的未婚率稳步下降,最终低于 1%;女性的未婚率则在 1%到 3%之间波动

但就拿研究生来说,虽然女性的未婚率在 34 岁之后高于男性,可是这并不意味着适龄未婚女性数量就远多于适龄未婚男性,看看绝对数量:

从上图可以确定的是,完成了研究生教育的适龄未婚男性和女性数量也并没有什么差别,在绝大部分年龄段,未婚男性的数量仍然要高于未婚女性。因此,即使在最高学历上,相比起「剩男」来说,「剩女」的问题也并不突出。所谓「剩女」,更多的是跟学历稍低的女性相比,学历最高的女性的未婚率稍高一些——但也只是一些而已

上图可以看到,高中、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女性的未婚率最终都稳定在了 1%以下,唯一高于 1%的只有研究生学历的女性。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女性的学历从高中提高到研究生,只有研究生女性以 1%到 3%的未婚率略高于研究生男性,且其总未婚规模仍然超出男性的未婚规模。那么,这到底是否构成一个值得整个社会进行大讨论的「剩女」话题?许多人对「优秀的女性找不到对象」条分缕析,可是明明有同样数量的优秀男性,他们也没有找到对象,为什么没有人抛出一个「剩男」话题来「帮帮」他们呢?

这个问题,我今天似乎找到了一部分答案,在此仅供抛砖引玉。

上图,是 2010 人口普查中小学文化人口的未婚率。可以看到,小学文化程度的男性的未婚率比起女性来说要高得多,在 22 岁时,女性的未婚率已经下降到了 40%以下,而男性的未婚率仍然高达 72%。在 30 岁,女性未婚率已经下降到 5%以内,未婚男性却仍然有四分之一。

上图是没上过学人口的未婚率,男女未婚率的差别更加显著了——32 岁的男性仍然有一半未婚,到了 50 岁时仍然有三分之一的男性单身。而 32 岁的女性的未婚率只有 8.9%。

低学历男性的「剩男」现象,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内容,这不是 1%的未婚率,而是到了三十多岁仍有 50%的未婚率。事实上,许多妇女拐卖案件的根源正是此图。

上图是 40 岁以上男性未婚率和教育程度的关系,可以看到在长期未婚率上,大专、研究生学历的未婚率要低于初中未婚率,更要远低于未上过学的未婚率——男性教育提高,未婚率显著降低。

而如果用女性数据来画这张图,我们将发现另一番情景:不管受到什么程度的教育,女性的长期未婚率都低于 5%。且随着教育提高,未婚率最低的反而是未上过学和初中两种学历——女性教育提高,未婚率不降反升,虽然原本就很低。

这一系列对比可以得出的一项结论是:在降低长期未婚率这个目的上,男性接受教育的作用要比女性大得多——受教育少的男性,几乎没法找对象。受教育越多,脱单越容易。而女性不仅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结果甚至还可能相反。

于是,一些人可能开始采取这样的思维方式:我读高中,我读大学,我找对象越来越容易了。可你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了,为何未婚率反而上升了?你为什么和我们不一样呢?是有哪儿不正常吗?

对此,我的理解的问题根源,正是底层的「剩男」问题太严重了,从当前数据看,就已经严重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按照我在「2025 年时中国将有 3700 万单身汉」的数据靠谱吗?有什么解决办法? - chenqin 的回答的计算,90 年出生的男性有六分之一会保持一辈子单身,从数量上来看,差不多是所有未上过学人口、只上过小学的人口再加上四分之一的初中学历人口。这导致一些人产生了「往上爬=更容易婚嫁;不努力=找不到对象」的思维定势,因此他们会将高学历时未婚率反而上升——尽管只上升了一点点且绝对数量不多——的「剩女」作为一个反常现象。

一个人面前摆着「珍馐」,他不仅不动筷,而且还把菜给倒了。此时,一个从小丰衣足食的人可能视若无睹,但一个从饥荒里爬过来的人可能已经怒火中烧——你知道我有多努力才能和你吃一盆菜吗?知道这盆菜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吗?你看不起这盆菜就是看不起我你懂吗?

我猜想,一些人对「剩女」问题的热情讨论甚至是大加鞭挞,可能正是来自这种情绪。

事实上,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学历高低和结婚与否,其关系从来就不是固定的。

上图是美国从 1940 年到 2010 年的女性结婚率,可以看到在 40 到 50 年代,学历最低的女性是结婚率最高的那群人,而学历最高的女性结婚率才刚刚超过 50%。而在 70 年过后,这种形式完全反了过来,学历最低的人结婚率降低了 40%(部分来自低学历人群的高离婚率),而高学历的结婚率开始排名第一。

这上下几十个百分点的结婚率变动,也不过如此,我们又何必揪住这 1%的未婚率提高,来创造一个「剩女」话题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