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最有面子

 199号 2015-01-26

谁最有面子

 

  面子大的人,最让人羡慕之处就是“兜得转”。因为他既然能够决定别人是否有面子及面子的大小,也就等于掌握别人社会生命和政治生命的生杀予夺之权,一般人岂敢怠慢,又岂能不买账?自然上下亨通,左右逢源,要什么便有什么,喜欢谁便是谁。这样的好事,哪个不想?

所以,中国人都要有面子。

  不过面子这东西,也不是想要就能要得到的。除了要有实力外,还得懂规矩。面子法则条款甚多,头一条就是“人抬人高”。比如皇上驾临某农舍,则该农舍的面子便不比县衙小;穷丫头嫁给了阔老爷,也至少是个“如夫人”。“如”为“相当于”的意思,这就是面子的“增值原则”。

  因此,获得面子的办法,除了攀附有面子者外,抬高对方的面子,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比如赠书赠字画时称对方为“大师”、“法眼”就是。对方是“大师”,自己当然也不会是“外行”;既然能入对方的“法眼”,则自己的书面也就必是“精品”无疑。何况,对方受到你的尊重、抬举、吹捧,一般来说心里总是高兴的。如果他是一个“拎得清”的人,就会有所回报。而且,依照“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原则,那回报往往还很丰厚。比如你叫我“大师”、“法眼”,我则称你为“天才”、“神笔”,这就是面子的“回报原则”。反正这种礼尚往来的游戏规则,多半会是一个合算的买卖。“花花轿子人抬人”,如欲取之,必先予之,那些会做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

  即便做不到一点,至少也要懂得如何照顾对方的面子。要知道,任何人都是要面子的,也都是有面子的,只不过大小有所不同罢了。但面子再小,也不等于没有。如果自恃地位高来头大,面子无与伦比,颐指气使,趾高气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如果碰巧对方又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也可能“不吃那一套”,甚至“撕破了脸面”,这就会把事情弄糟,自己也可能下不了台。

  所以中国人在谈判、发言、讨论问题时,即便自己有理,提出见解前也总要先说“刚才某某的发言很有道理”,或“阁下果然英明之至”云云,然后再在“但是”、“不过”后面做文章。外国人初到中国,往往摸不着头脑,还以为中国人言不由衷,或故弄玄虚。殊不知前面那些拐弯抹角的话,既不是假话也不是废话,而是为了营造一种和谐气氛。如果开场便说“我不同意”,则对方必然会觉得扫了面子,脸上“挂不住”,心中大起反感,对话也就无法进行。可见这种谈话方式,可以说完全是用心良苦,而不是耍花招和耍滑头。懂得这些原则,大体上就不怕没有面子了。

  有了面子,还得会用。有面子不用,固然是傻瓜,乱用也是糊涂。面子有如人情,既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人情用多了要亏损,面子用多了要磨损。何时用,何时不用,用多用少,都要掌握分寸。如果面子原来不多不大,又在不该用的时候胡乱用掉了,那就是浪费资源。如果那面子原本就是借来的,又用在不该用的时候和地方;比方说随随便便给别人用了,到该派大用场或者自己要用的时候,再也借不来了,岂不糟糕?总之,面子必须用得其时,用得其事,用得其所,这就是面子的“适时原则”。

  面子可以借用,这也是面子一大特点。因为面子是有覆盖面的,就像发光体,光芒总有外延。于是光照之下,资源共享,利益均沾。有关系的人既可以“沾光”,自然也可以“借光”。所以自己面子不够时,可以借面子。比如和大人物合影,请名人作序赠联,吹嘘自己曾和某某一起吃饭等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当然也可以直截了当地请有面子的人出面说情,写条子打电话,插手干预。但这样做的代价比较大,最好是借用之后而“物主”并不知情,或不怪罪。不过借得多了,也难免露馅,最好是少借为妙,适可而止,这就是面子的“适量原则”。所以面子不管是借来的,还是自己的,使用时都要掌握好分寸。

  用小面子办大事,事情办不成,还会被人看不起,是丢面子的事。用大面子办小事,或者会被人认为是“小题大做”,或者会被人认为是“仗势欺人”,同样是丢面子的事。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面子的使用也一样。不能“拿着鸡毛当令箭”,也不能“提着牛刀去杀鸡”,这就是面子的“适度原则”。所以,每个人平时都要有足够的储备,这才能择其适用者而用之。储备不足,也是枉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