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洱海苍山“老友哥”

 plmok999 2015-01-26
洱海苍山“老友哥”
发布日期:2014年11月06日

【字体:  

     在以苍山洱海闻名的云南大理,群山深处,居住着彝族、藏族、傈傈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他们亲切地称呼杨广为“老友哥”(意思是老朋友、老伙计、老大哥)。“老友哥”是当地人对朋友最尊敬最亲热的称呼。提起杨广,大理地税局的同事讲了一段往事。
     上门收旧货的“怪人”
     20多年前,当地一座普通居民楼,邻居说楼里出了个“怪人”。这个人高高瘦瘦,来去匆匆。周末,有人看见他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车后座驮着个大包袱;还有时,邻居看见他蹬着三轮车,挨家挨户停下来问:“您家有没有不穿的衣服、不用的棉被?能给我吗?”大到一床旧棉被,小到一个空饼干盒,只要还能再利用的东西,他都来者不拒。有人以为他是废旧物品回收公司的员工,还有人以为他是往工地上卖旧货谋生的农民。没人知道,这个人居然是国家公务员,他就是云南省大理县地税局干部杨广。
     地税干部为什么上门收旧货?杨广说,事情还得从20多年前说起。1990年冬天,在农村税务所当专管员的杨广第一次来到漾濞县羊厩村。一进村,他就被眼前贫穷的景象震惊了:天寒地冻,土地裸露,没有农作物。路旁,一群个子瘦小、脸颊黑黑的孩子远远地跟着他。有些房屋的土坯墙已经开裂,墙根,枯瘦单薄的老人一言不发地凝望着他。寒风瑟瑟,孩子们光着的脚皮肤皲裂,老人穿着单衣,颤颤巍巍。村里人介绍,这个土地贫瘠的山地村“栽田种地赊化肥,年底赊米祭脾胃,娃娃上学赊学费,哭冷喊饿抹眼泪。” 莫名的酸痛感堵住了杨广的胸口,他暗下决心,要为这里的困难群众做点什么。
     山路上的“独行侠”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大理,像羊厩村这样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的山区贫困村还有不少。怎样才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那些老人孩子?杨广陷入了沉思——或许,一件旧衣服就能温暖一位老人,一截短铅笔就能帮助一个孩子,一本童话书就能托起孩子的梦。很快,杨广确定了自己的扶贫方式。他在下关城区走街串户,别人不需要的衣物、被褥、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他都不厌其烦地收集。衣物带回家清洗、消毒、晾晒,其他用具则分门别类整理、包装。他认为,要从细节上体现对捐赠者的感恩,对受捐者的尊重。
     为了征服崎岖的山路,杨广拿出多年的积蓄,花一万多元钱购买了摩托车和登山装备。他又去商店为山区孩子购买了图书、笔记本,尺子、圆规等学习用具。准备停当后,杨广骑着车上路了。
     从大理城区到山区贫困村路途遥远,山高坡陡,路况复杂,路上需要骑行五六个小时。饿了,他就在路边啃几口自带的馒头、压缩饼干,渴了喝路边的山泉水,困了就在树下小憩片刻。他多次探访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哪家什么情况、有什么人、需要什么,他都一一记在小本上,回大理后按需求一一准备。
     一次,杨广从在大理打工的村民那里了解到罗丝白地村有几家特困户。杨广和村民约定了进村的时间。结果天不作美,那天一早就下起了雨,为信守与村民的约定,杨广不顾妻子的劝说,把5个装满日常用品的登山包托在摩托车上,冒着雨出发了。途中,雨越下越大,在泥泞的道路上已无法骑车,杨广只能徒步前进。坡陡路滑,杨广一次次摔倒在泥浆中,又一次次爬起来继续前行。经过8个小时的爬涉,杨广终于一瘸一拐地走进了村子,兑现了对村民的承诺。
     但返回途中却出了意外。摩托车因路滑失控,杨广一下摔了出去,身体重重地砸在石头上,右手、右脚一阵剧痛。那晚回到家,已近凌晨,当妻子看到满身泥土、浑身湿透的丈夫,看到那乌黑肿胀的右手和脚踝时,泪水夺眶而出。医院诊断为右手拇指骨裂、右脚踝关节骨折,“伤筋动骨一百天”,医生要求杨广必须静养3个月。但杨广牵挂着山里的困难群众,只休息了一个多月,就瞒着妻子又一次进山了。
     从1990年至今,杨广的扶贫路一走就是24年。24年,别人下班回家、休闲娱乐时,杨广行走街头,收集捐赠物品;每到节假日,别人阖家团聚,享受生活时,杨广单人独骑,长途跋涉,奔波在崇山峻岭之间。
     寒来暑往24载,杨广始终把山区群众的困苦记在心里,扛在肩上。哪里有需要杨广就去哪里,哪里最偏远最贫困杨广就选哪里。24年,杨广跋涉 8万多公里山路,骑坏了3辆摩托车,磨破了40多双登山鞋。靠着摩托车拉和肩扛手提,他硬是把50余吨衣物和生活用品搬到了贫困山区,送进了200多个山村、1000多家农户。4000多贫困村民得到他的帮助,不少村民多年来靠杨广供给再未购置衣物,省下的钱用于购买种子化肥;不少孩子靠杨广提供的书籍和学习用具,实现了上学的梦想。想到这些,杨广心里充满了欣慰,他说,为了这,吃多少苦,出多少汗,受多少累都值了。
    地税局的“爱心大使”
     杨广是个行事低调、只做不说的人。刚开始收集旧衣物时,常有邻居因为好奇而产生各种猜测,有人以为他“谋利”,有人嘲讽他“淘古董”,面对风言风语他淡然一笑置之。后来,杨广辛勤收集来的旧衣物越来越多,堆满家中,挤占生活空间。周末杨广老不在家,留下妻子独自操持家务,渐渐地妻子也颇有怨言。杨广耐心地说服妻子,向她介绍山区的困难情况,妻子慢慢理解了杨广,开始默默帮杨广清洗收集来的衣物,成为杨广20多年扶贫路上最好的帮手。
     地税局的同事了解到杨广在做的事情后,也主动参加进来,有的帮杨广收集衣物用品,有的帮着收拾整理获捐物品,一件一件封套包装,有的帮他联系汽车运送。大理县地税局还专门为杨广准备了一间“爱心屋”,记者在这间20多平米的房间看到,里面整齐地堆放着杨广和同事收集整理出来各种物品,从衣物、图书、文具、玩具到温度计、血压计等家用医疗器具一应俱全。
     在杨广的带动下,同事、亲友乃至纳税人,越来越多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主动联系,上门把捐赠品交给“老友哥”,甚至与“老友哥”一道跋山涉水远赴山村……
     善行义举,因为一个普通税务人员的坚持而变得不再“怪”、不再“傻”,也由于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加入而变得不平凡,渐渐照亮一片天地,温暖一方百姓,激荡起从善如流的正能量。近年来,杨广先后被授予大理市“文明市民”、“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11年,他被评选为云南省“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