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死约定

 plmok999 2015-01-26
生死约定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30日

【字体:  

     4月1日,早晨6点,晨光熹微。
     无锡市锡山区,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蒋岳和妻子已经早早起床,收拾停当。今天,他们要赶去300多公里外的扬州宝应县。
     51岁的蒋岳是锡山区国税局一个基层分局的负责人,日常工作非常忙碌。今天他抽出一整天时间出远门,一定是有特别重要的事情。
     其实,29年来,不管多忙多累,蒋岳总要挤出时间,每年去几趟宝应。蒋岳说:“这是我和战友的约定,一辈子有效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约定,让蒋岳坚持了29年,而且还要终身信守?
     29年前战壕里的约定
     时光回溯到29年前。
     1985年6月,云南老山前线,两名情同手足的年轻战士,蒋岳和张朝顺,在战壕里定下生死约定:如果一个人在炮火中牺牲,活下来的那个就要照顾对方的父母,照顾一辈子!
     没想到一语成谶,不久之后,张朝顺在运输弹药给养的路上被敌军炮弹击中,牺牲时年仅21岁。
     一年后,部队撤下前线。蒋岳第一次休假,他没有回无锡自己的家,而是几经辗转,来到宝应县鲁垛镇贾林村。暮色中,蒋岳敲开张朝顺家的大门。见到一身戎装的蒋岳,张朝顺的父亲张金山呆住了。蒋岳说:“老伯伯,我没有把朝顺给您带回来。”老人泪流满面:“不怪你,他是为国尽忠。”蒋岳含着泪紧紧握住老人的手,“朝顺走了,我就是您的儿子,我来替朝顺为二老尽孝!”从此,蒋岳承担起了照顾张家二老的责任,贾林村这个农家小院也成了蒋岳的另一个家。
     1987年底,蒋岳从部队转业到当时的无锡县税务局工作。第二年,蒋岳迎来了自己的新婚之喜。举办婚礼时,他特意接来了张朝顺的父母。婚礼上,蒋岳以儿子的身份携新婚妻子恭恭敬敬地给老人行了大礼。婚礼一结束,蒋岳夫妻就放下手中的事情,陪着老人旅游散心,走亲访友,俨然一家人。小两口的周到和细致,让张金山老人从心底认可了这个“儿子”。
     以后的二十几年,岁月更迭,人生角色数度转换,蒋岳却从没淡忘当初的诺言,心里时刻装着两位老人。四季变化,老人的衣物钱粮,日常用度,蒋岳无不细心操办。2008年,蒋岳注意到老人的房子已年久失修。回到无锡后,他立即取出几万元存款,又联系宝应当地的一名战友,请他帮忙操持,将老人的房子修缮一新。2011年清明节,蒋岳发现老人的电视机已经老旧,图像模糊,不久,他就送来一台新的液晶电视机……
     无锡到宝应,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需要坐整整一天长途汽车,蒋岳每年都要跑好几趟。刚转业时只有他一个人前行,后来成了家就夫妻同行,再后来有了女儿,探亲路上变成了一家三口。年年岁岁,始终如一。蒋岳每次一到,老人那安静的农家小院里就充满了欢乐。
     当地村民都羡慕张金山老两口有这么一个殷勤孝顺、知冷知热的“儿子”。张金山老人也常常满足地对人说:“我虽然失去过一个儿子,但现在又有了一个儿子。”在张朝顺的弟弟张朝阳眼里,蒋岳与亲哥哥没有两样,“哥哥每年都来看望我们,在我们眼里,他就是亲人。”
     “我们的约定一辈子有效”
     张朝顺牺牲后,骨灰被送回老家。按照家乡的风俗,张家父母一直希望能去云南把儿子“接回来”。二十多年来,去看看儿子最终离去的地方,是两位老人的夙愿。
     2012年6月,蒋岳决定,带着张家父母去当年的战场“接回”儿子,完成老人的一桩心愿。带着两位年近80岁的老人远赴云南,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一路上会有哪些困难?老人能否经受得住旅途的劳累?蒋岳说:“现在老人家身体还算硬朗,要是再不去的话,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
     可就在准备出发时,张朝顺的母亲突然生病卧床。商量之后决定,张妈妈在家养病,张金山和小儿子张朝阳随蒋岳去云南。
     背上行囊,三人出发,从江苏无锡乘飞机到云南昆明。这是张金山老人第一次坐飞机,飞机冲上万米高空,耀眼的光线射进舷窗,老人只是沉默地看着窗外。当夜,他们在昆明停留。这么多年后,蒋岳也是第一次重返故地。他不知道,明天的行程是否顺利?当年的阵地是否还一如往昔?那一夜,蒋岳久久不能入眠。
     第二天,他们从昆明抵达文山机场,又沿着盘山公路坐3个多小时汽车。一路颠簸,张金山老人强忍不适,最终到达了当年的主战场——位于文山麻栗坡的老山主峰。
     曾经的硝烟早已消散,昔日的战场一片寂静。从山顶可以看到,当年的弹坑、交通壕、猫耳洞,如今已被水田、坡地和树林取代,但还是有一些炮火覆盖过的地方光秃秃的长不出植物。
     “这里是老山主峰,下面有一个地方叫松毛岭,我们叫662.6高地,我和朝顺主要在松毛岭。”虽然一别27年,走上曾经熟悉的山路,记忆已然在蒋岳的头脑中苏醒。蒋岳搀扶着老人,回忆着当年他和张朝顺一同经历的那些枪林弹雨的日子。“当年我们抬伤员就是走这条路,很难走,还要躲避敌军的炮火,太累了抬不上来,就爬着把担架拖上来。”
     走了半个多小时崎岖的山路,张金山老人有些体力不支,蒋岳劝老人停下来休息,可老人却执意前行。
     一路行走,蒋岳的记忆越发清晰,“朝顺最后一次下山,就是走的这条小路……他下去后就再也没能回来。”蒋岳的声音有些颤抖。望着儿子最后走过的山路,张金山哽咽了。这些年来,儿子在阵地上的画面曾经无数次出现在他的梦中,今天终于来到这里,却再也看不见儿子的身影。
     就在不远处,当年的战壕还依稀可辨,蒋岳和张朝顺一同住过的猫耳洞已经塌掉,现在遗留的是旁边一座,比他们住过的要浅很多。张金山老人反复抚摸着战壕里的每一寸泥土,仿佛那上面还存留着儿子的体温。一阵风过来,吹乱了老人满头的白发。看着眼前的情景,蒋岳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蒋岳面朝猫耳洞口坐下,拿出白酒,给张朝顺倒上一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兄弟,这次爸爸来了,弟弟也来了,我们来接你了,你跟我们一起回家吧!”
     “这么多年了,那天咱们的约定,我想我基本上做到了。你放心,我会继续照顾好你的父母,咱们的约定一辈子有效!”
     “虽然换上了税服,你还和战场上一样”
     熟悉蒋岳的人都知道,离开战场这么多年,他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他都会去无锡烈士陵园,为安葬在那里的战友打扫墓地。而到了清明节当天,他则会雷打不动地赶去宝应,在张朝顺墓前倒上两杯酒,点上几支烟,陪着昔日的战友说一会儿话,重温一起出生入死的情谊。
     可是,这个特别重战友情的人,也有不认战友的时候。
     在担任东湖塘税务所所长时,蒋岳碰上了一件棘手的欠税案件。欠税者的哥哥是曾经和他在战场上并肩战斗的战友,战友委婉地请蒋岳法外留情。蒋岳连着两个夜晚睡不着觉,思考再三,还是选择了拒绝。蒋岳六次登门,对欠税者耐心讲解税法规定,对方终于意识到法律的威严,也被蒋岳的诚意所感化,一分不少地补缴了10多万元税款。事后,战友打来电话说,你虽然换上了税服,但还和战场上一样,一点没变。
     的确,作为一名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军人。脱下橄榄绿军装穿上蓝色税服,蒋岳依然保持着部队里的忠诚、责任、勤勉和廉洁。
     在蒋岳的书桌里有一个神秘的账本,上面记录的是他历年收礼的“礼单”,每一笔都记录得清清楚楚。他笑着告诉记者,遇到送礼,他总是干脆地拒绝,但有的人为了送礼费尽心思,让你很难把礼金退回去。于是,他就把钱汇进企业缴税的账户里,让礼金变成了税金。
     记者看到的一叠银行汇票,清楚地记录着从2007年到2011年间,有15万元礼金变成了企业的税款,其中最大一笔金额达到了5万元。为什么2011年以后没有记录?蒋岳说,因为税企关系越来越规范,也因为企业都知道他的为人,不再送礼了。
     蒋岳任职的无锡市锡山区国税局第三税务分局,每年组织税收超10亿元。作为分局长,面对4000多户纳税人,既要热情服务,又要铁面执法,有时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有时还要承受少数人对税收工作的误解。他常说:“感到工作苦、累,感到收入低心理不平衡的时候,想想牺牲的同志,就感觉很满足,就会自觉守住底线,无愧于心。”“维护税法尊严和保卫国家领土是一致的,都是出于对祖国的忠诚。”蒋岳说。


     蒋岳,1987年参加税务工作,现任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国税局第三税务分局分局长。先后被评为“无锡市道德模范”、江苏省“道德模范”、江苏省“诚实守信模范”。2008年入选“中国好人榜”,2012年被评为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